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一百五十七章 溃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章 溃败(1 / 2)

 “永久和平只能维持两年”这一句俄国名言不幸而中肯地概括了人与人之间绝灭人性的长期流血记录。在大约3457年有记载的历史中,有3230多年有战争,只有227年的和平。</p>

在这场争夺缅甸的战争中,中国那支自称是志愿军,实际是正规6军的部队和英国远征军在经过最初的试探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激烈的碰撞。虽然战役双方是中国6军三个师对英军七个师,加起来动用的军队也不过十个师团,比起后来动亦几十上百个师的大战未免算不了什么,但那个时代,英国采用的还是职业军人制度,整个英国6军编制中只有二十二个步兵师,即使加上殖民地师也不过三十五个师团。这样看,一次动用七个步兵师实在算是一项大手笔了。</p>

虽然从力量对比上看,英国远征军应该处于明显的优势,而且他们还处于防守状态,拥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数量不少的火炮,但事实是,在战役的最初阶段,防守曼德勒钦察一线的英国远征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中国那三个经过山地训练展示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战斗能力和战术技巧,为此引起了世界各**事家们的关注。</p>

但在随后,他们的指挥官左宗棠上将病倒了,中国人失去了一位性格坚毅、稳重并且富有威望的统帅,而这个时候。英国人利用他们在水面上的优势对中**队动了突袭。可以想见,中**队在最初有多么惊惶失措,而他们地缺也在这样的战斗中暴露出来。中**队作为一支现代军队的时间实在太短,之前他们只与法国人进行过一场规模并不大的火枪对火枪的战争。他们的主要优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吃苦耐劳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士兵的战斗意志是优秀地,但除了几个王牌师团,其他师团的士兵几乎没有经过战术训练,他们不过是拿着火枪的冷兵器时代士兵。</p>

而这个时代。中国6军也还没有形成他们的战术风格,像法国崇尚进攻、俄国善于运用他们优秀地骑兵一样,他们的军官只是机械地接受了一些欧洲军队的东西。另外,在火炮、弹药、补给和后勤方面。他们更是有着几乎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缺,在战争中,可以看到士兵手里挥舞着五花八门地步枪,有德国的毛瑟、法国的夏尔普、美国的黎意还有英国地亨利马尔。他们的兵工厂甚至需要为了120mm的火炮生产两种炮弹,因为他们地军队中有德国地克虏伯大炮也有英国地阿姆斯特朗大炮,前者使用的是公制,而后者是向英寸圆整。军队地指挥官中有许多人是靠门第出身得到提拔升迁。这些人除少数凤毛麟角之外,大都是无能之辈。当然,得益于他们之前几十年不安的国内局势。这支军队的中下层军官还是比较优秀的。而且他还拥有一位目光深远的领导人。那位神奇的少年皇帝为这支军队建立了几所非常好的军校,因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参谋人才。凭借着他们和勇敢的士兵。中**队才能在面对英国的几个殖民地师团时,打得他们毫无还手之力。</p>

但是,在那次突袭中,他们遭遇了英国本土6军。英国本土6军不同于欧洲大6上实行征兵制的庞大军队,它是一支型的、训练有素的、纪律严格的职业军队,具有高度的团结精神。几个世纪以来,英国的军事政策是基于在大6上维持政治均势,同时掌握制海权。它的海军很庞大,6军虽,但从克里木战争的教训中获益颇大。英**官中虽然不乏“毕林普上校”式的人物(译者语:这是家c-s-雷斯特在他的最伟大的作品《将军》一书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的那种勇敢、忠诚但是落后、缺乏想像力、呆头呆脑的典型人物。),但他们都经过正规的军事教育,随缺少创造力,但同样忠实可靠,而他们的装备是好的,英国在6地上的主要优势在于英国大兵的快活、可靠和沉着。他们最擅长进行这样两三个师团四五万人之间的战斗,这是多年殖民地战争导致的结果,中国人在最初与他们的交手中吃了大亏……</p>

——摘自《19世纪战争史》</p>

在两个时内,英国舰队向岸上的第二旅阵地倾泻了两千多炮弹,硝烟笼罩在阵地上,连清晨的阳光也无法驱散。再看克钦山第二师第二旅防守的阵地,就仿佛被铁犁深深地犁过一道一样,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的士兵身上都是一层浮土,大口径重炮作为人类目前为止明的最大威力武器展示了他的恐怖。</p>

由于缺乏防炮经验,尤其是对军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准备不足,第二十师第二旅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壕沟中横七竖八地倒着各种各样惨死的第二旅士兵尸体,许多人口鼻流</p>

然是被活活震死的,那些躲进防炮洞里的士兵更惨,防炮洞根本抵挡不住大口径重炮的炮弹,躲在里面的士兵都被活活埋葬。</p>

而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第二旅对面的树林中响起了“咚咚”的战鼓声,一排排身穿鲜红军装的士兵从树林的阴影中走了出来。</p>

“洋人来了……”一个满面硝烟,手臂被弹片割了一道深深伤口的第二旅士兵最先现了英军。</p>

其实对面的英军根本没有掩饰他们的意图,那整齐的步兵线排得就如同教科书里的一样,给人以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气势。</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