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公、能、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公、能、廉(1 / 2)

 主动起攻击抢占先机固然不行,防守台湾海峡又不能做到御敌于南海。这时方怀到是对吕翰的计划产生了兴趣。</p>

吕翰的计划是以英国远东舰队老旧的弱为基础的,英国远东舰队的几艘铁甲舰都是六十年代产物,航最快的“征服者”号也不过14的航,吕翰建议以航不快的“应瑞”、“肇和”、“同安”、“胜利”、“凯旋”五+800吨‘庆’字级\.“南瑞”两艘巡洋舰和一众炮舰组成京畿分舰队,以旅大、威海的海岸炮台和水雷等既设障碍为掩护,控制渤海海峡,严密监视英军舰队的行动,寻求有利战机对敌实施袭击和突击,以达打破英军战决的计划,从而迟滞英军行动,逐步削弱其优势。</p>

而其它军舰则以三五舰为一队,分散隐蔽到沿海各港口中,作频繁的机动,不与英主力舰队照面,而专以打击英军运兵运粮的船只。这些分舰队的军舰在度上都过英军的铁甲舰,而英军的巡洋舰又不是它们的对手。</p>

吕翰还提出了要完成此计划必须做到的三。先,在于海军舰队主力能否形成拳头,处于机动位置,搞好敌情侦察,善于乘敌之隙而不为敌所乘。</p>

其次,在旅大、威海及其他重要水域布设水雷和其它障碍,使英军海军难以进入设防区域。</p>

再次。要在沿海形成几个英军难以攻破的堡垒,海岸炮兵要与海军积极协同,密切配合,掩护舰队地行动。海军基地的威力和价值,取决于它所能给予野战部队和海军舰队以掩护和支援的程度。</p>

吕翰在奏折上:“缘兵舰须处活地,相机攻敌。舰在口外,使敌船莫能测我趋向,声东击西,英防不胜防。待其煤粮缺乏起而击之,无不胜也。此不特我沿海门户恃以无虞,且令彼时有防我海军袭其后路之虑,则英船不敢全离南洋来犯我大清各口。”</p>

这样貌似游击的战术似乎和现在西方各国流行地集中使用舰队的理论大相径庭。但方怀却十分感兴趣。历史早就证明了破交战的巨大威力,吕翰的计划已经颇有后世萧劲光大将近海积极防御理论的影子。</p>

“把这份奏折交给各位军机大臣议一议,让他们写个回折上来,若是没问题。就照此办理了。”</p>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光绪十二年的金榜终于贴出来了。</p>

十年寒窗,青灯一盏,且不长夜漫漫浸泡了多少凄清寂寞。那一场又一场噩梦般地考试也是够人消受的。这时即便再豁达的人也挤在那张长二十几米的皇榜前目不转睛地找寻着自己地名字。</p>

这些学子都是参加了殿试的,也就是铁定会获得进士出身的人。但进士还分着三甲呢,谁都知道一甲和三甲对自己将来前程的区别。世上没有几个人能有曾国藩那样地运气。</p>

人群中不断爆出欢呼声。这些考生在殿试的试卷都是交给八位读卷官评定的。每份试卷八位读卷官都要评定一遍。各加“”、“”、“”、“1”、“x”五种记号,得“”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由皇上决定一甲名次。</p>

今科地科举分为五科,因而就有了五位状元。兵科第一名是徐世昌,这位袁世凯的把兄弟,和杨士琦一起被袁世凯倚为“萧何”、“张良”的胘股之才终于出现在方怀地视野里。方怀始终认为人才都有他成长地环境和过程,离开了这个环境和过程,他也许就成不了人才,所以尽管他知道那些人才地名字,他仍然等到他们出现在自己视野里才把他们招至麾下。</p>

这位一手帮助袁世凯练出北洋六镇,替袁世凯找来西方支持,曾经受封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远在张作霖之前的“东北王”,历史上也是在这一年中地进士,只是没想到他会选择了兵科。</p>

刑名科状元是在朝鲜病死的淮军名将吴长庆之子吴保初,他与后来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湖北巡抚谭继询之子谭嗣同、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合称为“维新四公子”。子的风范,历史上他任职刑部期间,就曾不畏权贵、力平有名的董裕氏冤狱。是个难得的刑名人才。现在刘光第已经去了越北,刑部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帮醇亲王奕譞。正好吴保初冒了出来。</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