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二百二十章 关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章 关外(1 / 2)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有一片面积35万宽阔平原。它由辽河、松花江、嫩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数条大河冲积而成,除了灌溉条件良好,它还是最肥沃的黑土,正所谓“用手一捏直冒油,插根柴禾也芽”。世界上只有三块这样的黑土,一块在沙俄的乌克兰省,一块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另一块就在中国东北。而中国的这片黑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p>

但长久以来,这样一块肥沃的土地却被闲置,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种上粮食就是大丰收的沃土竟然只有一些利用率不高的牧场,实在是暴殄天物。</p>

还好现在的东北平原已经开始慢慢有些变化了,由于山西、陕西两省沿黄河各府下达了“禁垦令”,大量的居民被迁移到东北,这些世代以耕种为生的农业人口立刻让这片关外的沃土变了样。现在站在平原上遥望,平畴沃野,麦浪如波。而且随着关内土地兼并益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口迁移到这里。</p>

对于土地的政策,方怀所做的和中国历代帝王正好相反,他不是抑制兼并,反而是鼓励兼并,他甚至颁布法令,当一户拥有土地达到一定数量可以减免赋税。为此,民间几乎掀起一股并购土地的风潮,而土地的价格也一涨再涨。</p>

这样做和英国当年的“圈地运动”有异曲同工之效,造就了一大批地失去土地的廉价劳动力。虽然连续经历了几年的战争。但因为主要战场都在国外,没有影响到国内经济繁荣的地区,所以工商业还是得到迅猛的展。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东南沿海已经开始出现工业革命的苗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变相地为工商业展注入了动力。</p>

而那些兼并后的土地则构成了一个个类似于德国容克庄园地大农场。它们不再使用以往那种落后的包租耕种制度,而是聘用自由的农民。农民也不再与土地息息相关,变成了农庄的雇员。而由于工业展对原料地需求日益增加,这些农庄开始集中大规模地种植一些经济作物,这也成为中国农业区域种植的开始。</p>

新开的越南柬埔寨地区和关外东北地区都有大量闲置的土地,这就吸引了大批地人前往开垦。因为新颁布的法令规定只要在荒地耕种两年以上就可以获得土地的所有权,以现在土地越来越贵的趋势这实在是一条家致富地好途径。所以对于帝国在缅甸战争的关心,这些新兴的地主阶级甚至过了刚刚展起来地资产阶级。而在后来帝国对外扩张地过程中,这些新兴地主和资产阶级成了最有力地支持者。</p>

当然方怀的这些改革措施也出现了一些不好地现象。先是巧取豪夺土地的事情频频生,民间的地主势力勾结县吏乡绅对百姓手里的土地采用非法的手段进行并购,对这样的行为方怀自然是决不容情,抓到一起。官员和地主即立刻处斩,为此他甚至用上了自亲政以来少有的严刑峻法。这样的歪风必须刹住,否则良策变成了弊政,还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当获得一份收益将要冒上两倍的风险时。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停止,现在民间的土地交易基本可以做到公买公卖。</p>

出现的另一个不好的现象是,一些百姓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开始了滥垦滥伐。一些树木茂密的山地被修成了田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做到因势利导。山地多数贫瘠,不会有好的收成。即便加上这些山地能凑足几十亩地,减免一定比例的赋税,但因为每亩地的税额是固定值,所以实际上是亏了。这样的话,百姓自然而然不会再去盲目开垦山地。</p>

现在,东北平原中南部已经开始有了较好的展,而北部的三江平原,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每到雨季,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滥。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蒸微弱,存于地面的积水蒸不掉,渗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大沼泽地。</p>

不过随着三十万保安军开到这里进行屯田,这里的情况也有所改观。一</p>

积水的土地已经可以种植麦和高粱,由于土层深厚沃,收成还算不错。</p>

而就在三江平原的最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界处,那个被中国人称作伯力,俄国人称作哈巴罗夫斯克的地方,几艘炮艇和十几只木船组成的船队驶了过来。</p>

几艘炮舰隶属于俄国黑龙江舰队,这时,从为的“比罗比詹”号上走下一个俄**官。早已在岸边等候一路人马连忙迎了上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