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东方乞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东方乞丐?(2 / 2)

不过乔贵一心经商,含辛茹苦,直到30多岁,才娶了一个寡妇。共育三子。长子全德是寡妇程氏带来的,名德星堂,因非乔贵亲生,这一门没有什么起色。二门全义,堂名宁守堂,子弟多入仕途。三门全美,堂名“在中堂”。其次子就是乔致庸。</p>

乔致庸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淳厚好学,本欲以仕进光大门庭,刚考中秀才。兄长亦故。遂不得不放弃举子业而承袭祖遗商业资产,挑起理家、理财之重担。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待下宽厚。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19个门面,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有职工四五千人,成为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雄厚地商号,故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乔氏依托复字号,又向国内各大中商埠展。光绪十年(1884年)又设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到如今乔家在全国各地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字号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多万两,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总资产达千万两以上。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后世有名的电视剧的《乔家大院》就是以乔致庸的故事拍摄的,他和胡雪岩两个人可以是中国近代商人中两个传奇式地人物。</p>

虽然乔致庸是中国比较典型的儒商,但如果认为他思想守旧就大错特错了,乔致庸思想比较开明,早年他就竭力反对鸦片,曾因强行铲除烟苗,与农民生争执,结果酿**命案,在光绪十四年,朝廷开放续辫的禁制后,他率先剪辫子,后朝廷提倡女子劳动,他又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p>

他“肆力史册。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同时,积极支持教育,早在光绪三年方怀还没有亲政的时候,他就资助渠本翘创设新式学堂,资助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到方怀亲政后,他还资助当时担任山西巡抚的郑观应白银二十万两,创办了五所新式师范学校,使得山西的普及教育走到了全国的前头。</p>

至于榆次地常家,在晋商中以外贸称著。常氏家族经商的始祖常威,当年去张家口经商,从家里出时,身不带分文,一路以为人占卦算命,赚取吃饭住店钱,得以成行。常威有三个儿子,最的儿子就是常万达。</p>

常万达少年聪慧,长大后随父到张家口经商,十年如一日,生活俭仆,为人处事诚恳守信,为商界同行所器重。常家从开布铺,经营布匹、白布走俏、获得厚利,又扩大规模,兼营茶叶、杂货,外销蒙古等地,逐步积累商业资本,设立了大德玉商号。</p>

到乾隆年间,恰克图被清政府定为中俄贸易的唯一地。中俄贸易的庞大交易都被压缩到了恰克图。常万达看出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他将张家口经营的“大德玉”字号改为茶庄,倾其资财来到恰克图,实现了由内贸到外贸地转变。常万达向俄商出口茶叶,兼营绸缎,由俄方引进皮毛、银锭,有出有进,获利甚丰。常万达“满而不盈,视有若无”,不断倍厚资本,为常家外贸事业地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事业的展和资本地增加,常氏先后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商号,形成了常氏“玉字”连号,遍布苏州、上海、汉口等地,独慎玉还在莫斯科设立了分店。</p>

据后世有名的“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俄贸易众多地山西商号中,经营最长,历史规模最大者,推榆次车辋常家。常氏一门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代,沿袭一百五十多年。尤其在晚清,在恰克图十数个较大商号中,常氏一门独占其四。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各盟旗、新疆乌鲁木齐、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其资本十分雄厚,声称其资产可用五十两重的银元宝。铺一条从恰克图到北京地道路。堪称清代晋商中“外贸巨擘”。</p>

乔致庸和常万达两人多和方怀打过交道,知道这位皇上平时随和得很,也不喜欢人多礼,因而只是简单见了个礼。乔致庸更是笑着对方怀道:“皇上,食少事繁,非是养生之道啊,还是应该早些休息!”</p>

方怀微微一笑道:“晓池先生和常老先先生不也没有睡吗?”乔致庸笑笑道:“我与子通是人老三大病。贪财、怕死、睡不着。将来有地是机会睡,到棺材里一闭两瞪眼,还怕没那个时辰吗?”</p>

方怀呵呵笑了笑:“晓池先生老当益壮,恐怕想要那等光景还早得很,我可是听您前不久才纳了一房如夫人,想必一时半会还舍不下她吧。”</p>

乔致庸闻言大笑:“都是下面几个兔崽子鼓噪地,我也随他们去弄。想不到这事还跑到皇上您耳朵里了。”</p>

方怀心里笑了笑。起这乔致庸,和自己身边的胡雪岩。真是半斤对八两,不仅在经商才能上不相伯仲。就是娶老婆也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那边胡雪岩弄出个东楼十二钗。这边乔致庸虽然没有那么夸张,也有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而他娶的最后一个妻子都可作他的孙女,两人地年龄相差三十几岁。而他最厉害的是,他娶妾没有一个人认为是因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都传他娶妻是儿女们的主意。因为他家虽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独生女使用起来自然很多。娶了妻子,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历经两世,又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十多年,如今地方怀虽然身体年龄还不到二十岁,但那种成熟稳重的气质早已让人忘记了他的年龄。而他也学会了以自己的身份,如何去与各个阶层、各色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像与乔致庸、胡雪岩这样的儒商,他们虽然以商起家,但骨子里还是儒家那种重信守诺、傲然不群的性格,所以想要拉拢他们,除了必要地利益以外,就应该尊重他们、亲近他们。</p>

这时,一向不苟言笑地常万达出声道:“不知适才皇上与雪岩先生在讨论些什么,我等没有打搅吧?”</p>

方怀微微叹了口气道:“也没有什么,我和雪岩先生正在讨论此次旅德的事情。德意志政府已经取消了与我们地全面会谈,原本正在接洽的合作条目也有可能停止,不得这次我们是白来了……”话间,方怀神情无限落寞。</p>

常万达闻言,神情一动:“前日听德人地报纸出言不逊,莫非与此有关?”</p>

“正是。”方怀头:“当初为了对付英人和法人,才向德人借了数笔款项,数额倒是不大,主要是为了拉德人上船,却不想授之以柄。德人统一未久,自身对资本的渴求亦盛,故而消息一出,则群情激愤。”</p>

一直默默旁听地乔致庸此时忽然插口道:“皇上的那些国事我等不懂,但我等草民在营商中与各商号打交道,却悟出一理,那便是人敬我一尺,我必敬人一丈。像我复盛公对外购货、订货,凡买大宗货,合价300银两以下地,现银交易,从不驳价,表示厚待相与。但如果价高货次,则永不再与共事。而因为我复盛公的此种做法名声在外,所以这些年从无人敢来骗我。”</p>

“晓池先生的意思是……”方怀疑惑道。</p>

乔致庸微笑头,方怀见了,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突然有了一个天才的创意,也许真能破开这个迷局。“只是这样一来,多半得先还上德人的贷款。”</p>

乔致庸笑笑道:“皇上要办事,自然要先挺起腰板来。我等这几家随便凑凑,上千万两还是拿得出来的。”</p>

胡雪岩听到两人的话,也明白过来,目光一闪,脸上浮现出年轻时的几丝痞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只要皇上您一句话,光墉倾家荡产在所不惜。”</p>

方怀闻言,脸上露出这些天来难得的舒心笑容:“好,就让这些洋人见识见识我大清是不是真的穷得叮当响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