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清帝国> 第二百七十七章 婚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七章 婚事(1 / 2)

 在北京第场雪下来!前,方怀终千当回了北京个竹“列北京。这一路就走了一个多月,期间方怀顺道察看了正在长沙府兴建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在岳州府正在开的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在鄂州府大冶扩建的全国最大的钢铁厂,在郑州、洛阳、开封正在逐渐形成的中原工业基地,在保定府的全国三大军校之一的保定陆军士官学堂”</p>

</p>

虽然方怀知道自己看到的内容肯定是经过下面官员装饰美化过的,一些矛盾肯定被掩盖了。但不管怎么,他还是看到了一些具体的东西。这比坐在金鉴殿上看那些官员递上来的奏折,听那些官员的奏本要直观确切得多。这也让他对这个国家这些年生的改变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方便他下一步的战略部署。</p>

回到紫禁城,方怀第一个去的的方就是慈安居住的钟粹宫。虽然慈安现在还不到六十岁,但她的身子一直不是太好,据入冬的时候还生了一场大病,现在多半时候都是躺在病榻上调养。中国自古以来对孝道是极为看重的,有百姓孝为先之语。清朝的几代皇帝也标榜以孝道治天下,这其中虽然有一些弊病,比如官员如果有父母亡故,就得致仕回家守孝三年,,但不可否认,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现在西风东渐,各种各样的西方文化理念伴随着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进来,对中国百姓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冲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才更应该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东西。不能像历史上那样矫枉过正,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全盘否定。方怀回想那个时代,已经很少有人对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反倒是在朝鲜、日本等一些国家。保留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民俗,实在不能不是一种悲哀。</p>

所以方怀在坚持对这个社会进行改革的同时,一样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在改革后的新式科举考试中,四书五经、礼仪乐府等中国古代文化仍占有很大的分量。</p>

自然,作为天下表率的他也不能忘了孝道。虽然慈安只是自己名义上的母亲,但平心而论,她对自己真的很好。一开始,如果不是她一力支持自己亲政,自己绝没有可能掌握朝中权力,而后在满清旧贵族势力对他的改革政策极力反对的时候,又是她不知在背后做了多少事情,通了多少关系,才把压力了下来,直至后来满洲勋妾造反,她也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自己一边,令不少举棋不定的朝中人士定下心来。这个慈祥恭安、大智若愚的女人永远知道什么自己该管,什么自己不该管,对于方怀改革的事情,即便告状的人把她的门槛都踩烂了,她也始终不问不理,嘴里总是一句:“老了,耳朵眼睛都不好使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皇帝肯定比我们这些老东西强,由着他去吧。”这话听着像是昏聩,但仔细琢磨。既表明了她的态度,还顺带劝了告状的人一把。所以方怀对慈安是心存感激的。因而当他听到慈安生病的消息。便放下一切事情,紧赶慢赶地赶了回来。</p>

不过耸方怀着天空飘着的一雪来到钟粹宫的时候,老远就看到宫门外站着一个挂着拐棍,微微有些佝偻的身影,由宫女扶着不停地向外打量。</p>

方怀一见,心里淌过一道暖流,似乎又想起了另一个时空,自己因为晚回家,母亲在屋门外远远眺望的身影。方怀此时连忙紧走几步,来到慈安身前跪倒道:“皇额娘,儿子回来了,儿子给您请安了。”</p>

此时,历史上以端庄淑静著称的慈安,满脸的笑容,乐得就跟普通的老太婆一样,她连忙上前拉住方怀的手,道:“皇上,快起来,这雪地里凉。”</p>

虽然宫女打着伞,但四处飘散的雪花还是沾湿了慈安身上披着的大氅。方怀见了不由道:“儿子没事,转到是皇额娘您还在病中,这下着雪,您怎么能到屋外来呢?”</p>

慈安笑着拍拍柚,示意自己没事,还是一旁一直负责伺候慈安的刘嫉毋忍不住插嘴道:“皇上您不知道。太皇太后因为听着您已经回京。就坚持要到宫门口来等您,这都站了大半个时辰了。”</p>

方怀听了,心中又是一阵柔软。谁天家没有亲情,他忍不住跪下再给慈安磕了个头:“皇额娘,儿子回来晚了。”</p>

“没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又是一阵手忙脚乱,慈安才把方怀扶起来,原本没有什么血色的脸更加白了。</p>

方怀连忙搀扶着她向宫内走去。走进。才现这宫殿已经有些久了。墙壁的颜色灰灰的。典坐一些墙角还有了集缝,屋子的密封也不好,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p>

直到进了慈安的寝宫,现里面只是了几个火盆,方怀皱着的眉头更深了,而他等了半天,现钟粹宫上上下下就那么几个宫女太监。人都不知到哪去了,这让他终于忍不住飙了:“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没火龙,这个宫里总管太监死哪去了,太皇太后这样病着,万一再湿气入体,他还想要脑袋了吗?”</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