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青云记> 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三十八章 辩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卷 碧瓦红墙 第三十八章 辩言(2 / 2)

“好,你说,哀家倒要看看,你能说出些什么来!”</p>

“母后先前曾说,高祖皇帝曾说过,情不过父子,亲不过手足,儿臣认为实是金玉良言。当日分封诸王,为朝廷屏藩,也是一时良策。其时四方未定,百姓难安,诸位藩王受高祖皇帝之封,平定诸方,安抚百姓,着实功不可没。”</p>

“嗯……”太后听见启元帝这番说话,心情稍微好了些。“你继续说。”</p>

“只是,自高祖皇帝至今,已经过去了许多年,朝廷的局势与当初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朝廷制订国策,须得应时,应势,求变,其后不断修正,才能保证国泰民安,上慰祖宗,下安黎民。儿臣斗胆说上几句,高祖的皇帝的国策在当时是有利的,可是到了现在,朝廷四方安定,偶有小患,也是癣疥之疾,只有北方戎狄才是大患。而今诸位藩王所占之地均是不小,且多为富庶之地,原本是朝廷的赋税来源,只因受了朝廷封藩,便从此不向朝廷缴税,一个藩王无须多言,可十几个藩王……加起来,这赋税的额度看起来,等于朝廷一下子便没了半壁江山!”</p>

“什么没了半壁江山?你是皇上,这天下是咱们家的天下,即便是受了藩封,可还是受着朝廷的辖制,怎么能如此说话!”</p>

“母后息怒,儿臣的意思是,朝廷一下子就少了一半的赋税……”启元帝依然平静地说道:“最早的藩王们知道体恤朝廷,即便不用缴税,也多给朝廷分忧,但时光流逝,代代相传,高祖的血是仍然在流,可慢慢地……越来越淡了。儿臣知道这话有些大逆不道,可母后是不知道眼下这些藩王的所作所为,朕有时候真的想问问他们,心里到底还有没有高祖皇帝,有没有列祖列宗,有没有天下黎民!”</p>

“他们都做了什么了?”</p>

“儿臣……不想说。”</p>

“说说,我倒想听听,你对高祖皇帝传下来的血脉,有些什么看法!”</p>

启元帝心头又是一堵,叹了口气说道:“母亲既然动问,儿臣便只说一件事。先前儿臣说过,朝廷向藩王借粮,长此以往,有失朝廷体面和君父威严,母后不便轻信。可现在儿臣听说南方市井已经有谣,道是:‘南苛北荒问天常,吃不上饭找蜀王。东边日出西边雨,刮风下雨看吴王’。母后比儿臣见识广博,自然知道这些歌谣会有些什么不对……”</p>

“这只是居心叵测之人的伎俩,又与吴王和蜀王何干?”</p>

“儿臣也是这般想。可是现在南方的人都道,天下谁人最富?不是蜀王,而是吴王。他开铜山,设盐茶道,多赋税,并桑田……江南半壁的财富都集中到他手里了,而朝廷一分一毫都无所得。所以有人说,朝廷管的是天下,但吴王管的是东南……”</p>

“这……”太后忽地一个失神,身子晃了一下,启元帝见状,忙上前扶住了她。过了一会儿,太后缓了过来,看着启元帝说道:“这是居心叵测之言,皇儿……不可轻信……”</p>

“是,儿臣明白。”启元帝停了一停,又道:“儿臣也不想因为几句捕风捉影的闲言,坏了亲情之义。还是说先前的吧,母后,先帝睿智强儿臣百倍,可以先帝的睿智,国库的状况也不比现在好多少!而且先帝一直在为此事发愁!母后方才说,先帝从未想过撤藩……儿臣以为,母后这话错了。”</p>

“什么?!”太后听了顿时一惊,看着启元帝说道:“你说……”</p>

“儿臣自跟父皇勤政以来,便一直留心,虽然父皇一直没有明说,可儿臣知道,父皇早就有了撤藩的心思,而且好像还与人商量过,只是后来……只是碍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忍着,将此事压下来罢了!咱们得了天下,这么多年过去,也坐得稳了,很多人官也坐得大了,便不再像当年的先祖一般知道体恤朝廷,体恤百姓,他们只知道拿银子,领俸粮。儿臣以为,父皇早已经看得透彻,那些藩王占地一方,这些年尝到了甜头,若是朝廷下旨撤藩,他们八成会心有怨言,严重者……甚至会……”</p>

“别说了!”太后大声喝止道。启元帝停了口,静静地看着太后。太后往后靠了靠,样了一会儿神,这才温言缓缓地说道:“皇儿啊,母后知道你是个好皇帝,劳心劳神了这么多年,将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不枉你父皇对你的期许。可是……唉!撤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么?他们可都是……先皇血脉,同根之苗哇!这旨意一出,先不说他们会怎么样,只你这一身,便得落下无数骂名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