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面六皇子明忠率领的济州卫、洛城卫和南北水师大营的军马向淮西的推进,前面最后的两座州县被摧枯拉朽一般地打下来,兵临城下的淮王,再也扛不住了,忽然派出了使臣,向朝廷请降。打,他不敢打。可是投降,他也不敢实打实地降!越王净身出户,亲自效仿负荆请罪这一出,是因为越王本身就没有兵马,只是打个旗号,提供些钱粮罢了。而他淮王,却是招兵买马,亮明旗号地反叛了!此刻虽然想投降,却害怕万一出去降了,一个不慎丢了性命,未免有些失察,因此淮王没有亲自到两军阵前,而是一边遣使投降,一边仍旧暗中调遣着自己的兵马,生怕被朝廷砍了脑袋。</p>
但即便如此,淮王请降的消息仍旧让许多人为之侧目。</p>
朝廷方面,自然是欣喜异常,三王叛乱,诸王蠢蠢欲动的局面,到此已经大为改观。越王已经降了,如果淮王再降,那无异于断掉张秀一臂,三王叛乱,最后就只剩下吴王一个,孤家寡人!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战事或许很快便会结束了!</p>
而叛军方面,对于淮王主动请降,最愤怒和着急的便是吴王张秀了。最开始和淮王私下鼓动,张秀未必便安着好心,多半便是有一个算一个,能多拉一个下水,便多一个帮手。而淮王所处的地理位置,对吴王来说更是一种屏藩和遮挡。然而现在大军压境,淮王请降,万一事情成了,唇亡齿寒之下,失去了淮王的遮挡和保护,吴王的处境肯定会变得异常艰难!</p>
因此吴王一边紧急派遣使者游说淮王及其上上下下的幕僚佐属,一边暗中挑动淮王属下的矛盾,收买着各级可用的将官,同时,吴王还暗中调动手下的军队,缓慢地朝淮西压了过来。</p>
两手准备,如果淮王听从了自己的劝告,没有投降而是选择继续反抗,那就万事大吉;如果淮王一意孤行,彻底投降了朝廷,那自己就必须接管淮王的地盘,同时最大可能地保留下来淮王的势力为自己所用!眼下自己兵马虽多,但面对朝廷三面夹攻,无论是舆论还是战场上的形势,都变得异常严峻,要打破这个局面,就要争取战场上再次反客为主,获得一场大胜!而作为这一点的前提,军队数量自然是越多越好!</p>
听闻吴军在背后压上来的消息之后,淮王一颗心顿时更加焦躁起来。前方朝廷的意见迟迟没有下来,后方吴王的反应可是快得很!淮王虽然胆小,可也并不是傻子,略一分析吴王的举动,便已知道其用心若何了。一前一后,淮王仿佛被夹在两片烙饼中的肥肉,烫得快要冒油了……</p>
如果坚持投降,恼羞成怒的吴王说不定会杀了自己,获取整个淮西的指挥权。这一点说起来骇人,但可行性还是相当高的。当前的形势下,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天知道身边哪个人被吴王收买,成了他的人?哪怕吴王迫于舆论压力不会杀了自己,但软禁起来,虚传号令也是极为可能的!</p>
可是眼下投降的使者已经派出去了,消息都传遍了大江南北,现在要改口也已经晚了。何况眼下朝堂上的消息虽然没有传回来,可是朝廷的大军却是近在眼前的,如果自己临时改口,惹得那个脾气暴躁的六皇子明忠动了真火,朝廷大军铁蹄之下,自己还能有命么?</p>
左右为难,淮王是寝食难安,原本丰润的体态急剧地瘦了下去。万不得已之下,一边与吴王的使臣虚与委蛇,淮王一边暗中调动,忙不迭地分了一半的兵马出去,不是对着朝廷的兵马,相反,却是朝着后方开去,很明显,是防备着先前一条战壕的战友——吴王的!</p>
如此一来,吴王更是怒不可遏,但是朝廷大军压境,却不宜再起战端,因此吴王一边谴责着淮王,一边暗中加紧动作,准备策反淮王的军队。</p>
努力终于有了成效,淮王派往后方,防备吴军鹊巢鸠占的三千府兵,忽然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叛乱!近半数的士兵倒向了吴王的阵营,顿时打乱了淮王的部署。本来淮王派兵后撤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因为如果投降朝廷,他的命是肯定会保住了,但是这些兵,肯定是再也不会有了。但是他没有想到,倒戈的事儿会来的这么快!这一下淮王心绪彻底大乱,慌忙召集了贴身的护卫,乘着深夜护着他出了城,居然直接就到了朝廷的大营!</p>
淮王彻底降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