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南军攻打庐州开始,朝廷就已经下令各地厢军进京勤王,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过去,距离京城比较近的江南一带厢军,已经赶到了京城附近,这些人加在一起大概有十二三万人,不管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相较京畿禁军,都逊色太远。
眼下京城并没有被围,也就是说京城的消息可以畅通无阻的从京城里传递出来,这支厢军到达京城附近之后,收到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全力进攻西南反贼,与京畿禁军合围西南军。
虽然心存疑虑,但是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京城,自然都是忠心朝廷的,他们没有什么犹豫,简单休整了几天之后,就对西南军发起了进攻。
地方厢军每年会定期遴选精锐进入中央禁军,也就是说地方上剩下的厢军,战斗力极其有限,面对这些厢军,李信甚至都没有让宁州军出动,只是给沐英传了个信,让他带着汉州军去应对这些厢军。
此时要注意的是,在后方厢军与汉州军厮杀的时候,京畿禁军会不会出城,与他们相配合。
厢军虽然战斗力不高,但是人数摆在这里,最少也能纠缠西南军一小半的战力,在西南军人数本就不多的情况下,剩下的兵力很难抵挡住禁军这种精锐的进攻。
这时候,江南的厢军,已经即将和沐英正面碰上。
而李信与李朔两个人,站在京城西门外的一处山坡上,各持一个千里镜,看向京城方向。
李信率先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开口道:“这时候,沐英多半已经跟勤王的厢军打起来了,你觉得朝廷的人会不会出城,与咱们正面碰一碰。”
“可能会。”
李朔也收起了千里镜,开口道:“咱们今日不再轰击城墙,朝廷的人多半会以为,我们的精力被厢军吸引了过去,况且上一次宁州军按着大将军的计划,卖了个破绽,那禁军的现任大将军种玄通,既然是带了几十年兵的老将军,不可能察觉不出来。”
所谓的破绽,就是上一次宁州军在面对禁军两个折冲府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战力疲软。
当时是禁军夜袭,被宁州军提前预料到,并且宁州军提前设下陷阱的情况下,差不多三万宁州军,只有两成多的人逃了回去,其余包括主将侯敬德在内,都被留了下来。
这个战绩看起来十分华丽,但是其中大有问题,因为在京畿禁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宁州军也死了许多人,当夜宁州军的伤亡加在一起也过了一万!
按理说,宁州军早有准备,又有火器埋伏,在那个局势几乎一面倒的情况下,不可能有这么大的伤亡,但是这个伤亡偏偏出现了,也就意味着……宁州军实际上战力孱弱。
当夜两个折冲府成功逃回去的人并不少,他们虽然没有办法得知宁州军的准确伤亡,但是还是能给出一个大致数目的,有了这个数目,有经验的将领很快就可以估算出宁州军实际上的战力。
这就是李信兄弟做给朝廷看的假象。
倒不是说他们两个故意让宁州军多死人,而是在那天晚上,参战的宁州军,除了火器营之外,其余大多都是李朔这一路上“征募”的新兵,这些新兵里,甚至不包括他们一路上收降的降卒!
这些人,只训练了几个月,几乎没有战斗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与中央禁军厮杀,即便场面上占了绝对的优势,但是因为缺乏临阵经验,还是给侯敬德所部“反杀”了很多。
这是李信提前计划好的安排,这么做一来可以让那些新兵迅速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是要藏拙,让朝廷误判宁州军的真实战力,看能不能把禁军引出京城来。
两个人在高坡上观望了一会儿之后,一个穿着蓝色衣裳的少年人,悄悄的走到了李信身后,低头道:“干爹,沐叔那边,已经跟江南厢军打起来了。”
李信麾下的暗部,从沈刚重伤之后,就由陈十六暂时接手,同时赵嘉的儿子赵奕,也暂时在暗部之中做事,算是锻炼锻炼少年人的能力,这一次西南军出征,赵奕也跟着从锦城走了出来,随军向西南军传递暗部探查到的消息。
李信微微点头,回头看了看赵奕,开口问道:“沐英那边怎么说?”
赵奕低头道:“沐叔说了,最多七天,就可以把这些厢军清理干净。”
“去跟他说,让他求稳一些。”
李信微微眯眼:“不用这么心急,不要让那些禁军接触到宁州军就好。”
赵奕恭敬低头:“孩儿遵命!”
说罢,这个少年人慢慢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