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异时空—中华再起> 中华再起人物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华再起人物谱(2 / 2)

发布  唐含德:太平军天京聚宝门检点,与解放军有联系,在天京保卫战中牺牲(2-29)。

发布  威廉·梅那德·高姆():英国陆军上校,英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团团长(2-29),后在天王府内被解放军突击队打死,用以挑起清军与英法联军之间的内讧(2-30)。

发布  爱德华·布莱克尼():英国陆军上校,英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一团团长(2-29)。

发布  莱昂·格雷维():法国陆军中将,法军第四师师长(2-29)。

发布  林绍璋:太平天国章王,天京城破之际保护洪秀全的两个幼子出逃,被解放军突击队救出天京(2-30)。由于相信杨沪生是借刀杀人除掉天王,对杨沪生充满了仇恨,但为了天王的遗孤还是投奔了杨沪生,在根据地政务院外事部门工作(2-32)。

发布  姚如俊:解放军突击队分队长,参加了天京行动(2-30)。

发布  李尧:淮军林字营营官,率部追捕林绍璋,被解放军突击队骗走(2-30)。

发布  滕嗣武:淮军林字营统制,记名总兵,天京城破之后在天王府内被解放军突击队打死,用以挑起清军与英法联军之间的内讧(2-30)。

发布  刘士奇:淮军奇字营指挥(2-30)。

发布  梁安邦:淮军虎字营指挥(2-30)。

发布  朱尔·费里():法国陆军上校,法军第四师第十一团团长,在天王府的内讧中被打伤(2-30)。

发布  坎布里奇():英法联军总司令,英国公爵(2-30)。湖口战役战败后离开中国(2-38)。

发布  徐旭东:瑶溪军事学员第一期毕业生,解放军第五师第十旅参谋长(2-31),第五军第十师参谋长(2-39)。

发布  刘海峰:解放军第五师第十旅政委(2-31),第五军第十师政委(2-39),建国后曾出任总政治部副部长(3-18)。

发布  胡侠君:根据地江西省湖口县县长(2-31)。

发布  何飞:解放军第五师第十旅十九团二营四连连长(2-31),在马垱追歼战中身负重伤(2-37)。

发布  钱小龙:解放军第五师第十旅十九团二营四连通信员(2-31)。

发布  刘军:解放军湖口华山要塞炮兵营营长,于湖口战役中牺牲(2-31)。

发布  吴家俊:解放军湖口华山要塞炮兵营副营长,瑶溪军事学员毕业生(2-31)。

发布  金鑫:湖北施南府人,土家族,解放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营长(1-67),第五师第十旅十九团团长,湖口要塞群华山要塞司令员(2-31),第五军第十师十九旅旅长(2-43)。

发布  刘桢:解放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2-32),第一军第一师师长(2-39)。

发布  周文博:湖口要塞炮兵司令(2-35),炮兵师副师长,原太平军第一师第三旅战士,在温州战役中曾与刘法五一同担任断后任务而幸存,后进入瑶溪军事学院学习炮兵专业(2-36)。

发布  贾敏():法国陆军中将,法国驻中国陆军司令(2-36),在湖口战役中被解放军飞艇炸成重伤(2-37)。

发布  苗沛霖:安徽团练头子,曾出卖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后投靠英法联军,在英法联军于湖口战败后率部逃往寿州(2-36)。在投奔僧格林沁后被杀(2-39)。

发布  李昭寿:清廷江南提督、帮办军务,原率部配合英法联军作战,在苗沛霖逃跑后以追击苗沛霖为名同样逃往寿州(2-36)。

发布  朱志勇:解放军海军“胜利号”军舰舰长,原张海强部下太平军战士,参加解放军后转入海军,在马垱追歼战中随黄翼升出击时牺牲,是解放军海军第一代舰长,也是第一位牺牲的舰长(2-37)。

发布  刘振宁:解放军海军“民主号”军舰舰长,在马垱追歼战中率领突击分队(2-37)。

发布  僧格林沁:清廷博多勒噶台亲王,统领两湖、鲁、豫、赣军务事宜(2-39),1866年7月在襄樊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所部全军覆没(2-44)。

发布  富明阿:清廷荆州将军,于僧格林沁部下帮办军务(2-39),1866年4月在河南商城黄柏山战斗中被解放军击毙,所部全军覆没(2-43)。

发布  石达开:原太平天国翼王,天京事变后率部出走,游击于四川地区。杨、史崛起减轻了其压力,战略环境得到改善,得以一直坚持斗争。1864年底率部与入川的解放军会合并宣布加入解放军,任西方集群指挥(2-39)。1866年卸任西方集群司令员职务,进入解放军总部担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任根据地参议会副议长(2-44)。

发布  黄呈忠:原太平天国戴王,随李世贤加入解放军,东方集群整编后任第十四师师长(2-39)。

发布  范汝增:原太平天国首王,随李世贤加入解放军,东方集群整编后任第十五师师长(2-39)。

发布  阿基利·巴赞(achille bazaine):法国陆军元帅,法国驻华远征军总指挥(2-39)。1866年于中国战败被俘,被释放回法国后退出军界(2-44)。为人古板刻薄,对新式武器和战术不屑一顾,是解放军得以迅速全歼法国远征军的重大功臣。

发布  晶晶:史秉誉与何依萍之女(2-40)。

发布  章德淳:字效骞,浙江湖州府人,解放区政务院外交部部长,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部长,章骞之父。1841年出生于一个中国基督教家庭,12岁即中秀才,1854年在广州经容闳推荐前往美国留学,1858年考入耶鲁大学。1860年转投西点军校,并在次年加入联邦军队,参加了南北战争。1863年自香港归国投奔根据地,被人手紧缺的容闳安排从事外交工作。是杨沪生十分看好的人才,安排他代表解放区与英国在香港进行了秘密谈判。1865年年初被解放区八百进士以汉奸罪名弹劾,该事件并未影响章德淳本人,而是被杨沪生当作反面教材,用以展开对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防范教育(2-40)。卸任外交部部长一职后,曾出任上海都市开发咨询委员会理事长(资料)。

发布  冯·施特兰茨():普鲁士陆军中校,普军参谋本部派驻中国的军事观察员,于1866年普奥战争前夕返回普鲁士(2-40)。普法战争后移民中国并加入中国外籍军团,改名为杨施赐(3-16)。

发布  皮埃尔·邓·罗歇里奥(pierre denfert-rochereau):法国陆军中将,法军第四军军长。在中国作战期间吸收了解放军的经验,改变了法军的作战方式,是解放军的强劲对手,也因此招致了法军总司令巴赞元帅的厌恶。在法军南下湖南时先被安排担任先头部队攻打武昌,后又被命令守卫武昌保证全军后路(2-40)。被解放军第二集团军围困了36天后率法军第四军投降。归国后被巴赞元帅指责应对远征军的失败负责,被剥夺军职,强制退出军队,并没收全部家产。后被看重其才干的杨沪生邀请到中国,担任了中国外籍军团的总司令,并被授予上将军衔(2-44)

发布  刘长佑:清廷直隶总督,统帅练军在湖北与解放军作战(2-40),1866年7月在襄樊战役中战败身亡,所部全军覆没(2-44)。

发布  岑毓英:字彦卿,广西西林人,原云南布政司,1863年解放军南方集群进攻两广、云贵之时因丢失云南而入狱,经多方活动获释,现于刘长佑军中担任幕僚(2-40)。

发布  巴罗:法军上尉,飞艇部队军官,历经多次空战而幸存,并有击落四艘解放军飞艇的纪录,是一名优秀的飞艇指挥官。随法军主力一同南下湖南(2-41)。

发布  西蒙:法军少尉,巴罗上尉部下速记员(2-41)。

发布  罗什福尔:法军少尉,巴罗上尉部下飞艇操纵手(2-41)。

发布  夏尔·弗罗萨:法军第四军下属第十五师(勒芒师)师长(2-41)。

发布  杨瑞:解放军海军鄱阳湖分舰队队长(2-42)。

发布  谢积钦:解放军海军长江分舰队队长(2-42)。

发布  王强:解放军海军洞庭湖分舰队队长(2-42)。

发布  王涛:解放军第二军第三师师长(2-43)。

发布  佩雷尔():法军参谋长(2-42)。

发布  迪克罗():法军特鲁瓦师师长,负责警卫法军总部(2-42)。

发布  康罗贝尔():法军第三军军长(2-43)。

发布  费德尔布():法军第二军军长(2-43)。

发布  温普芬():法军第一军军长(2-43)。

发布  莫帕():法军第一军第十一师二十一旅旅长,被解放军包围后投降(2-43),后被解放军派往法军总部递交最后通牒(2-44)。

发布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

发布  钱鼎铭:字新之,号调甫,布政使衔,李鸿章幕僚(2.2-2)。

发布  吴毓兰:字香畹,清廷直隶州知州,李鸿章部下华字营副营,坚决反对清廷以割地为代价向俄国求援的行为(2.2-2)。

发布  刘金平: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炮兵营营长(2.2-3)。

发布  张岩军: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政委(2.2-3)。

发布  李冬宝: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副师长,1851年就参加太平军的老战士(2.2-3)。

发布  徐文辉: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参谋长(2.2-3)。

发布  张三娃: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2.2-3)。

发布  刘桢: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2.2-3)。

发布  李达: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2.2-3)。

发布  陈正寅:解放军第四集团军通信部副部长(2.2-3)。

发布  王飞越:原清廷黄州府团练大臣,襄樊战役后起义,靠着用银子买人冒充士兵的办法虚报部队人数,骗了个解放军湖北独立第二师的编制,本人任师长(2.2-3)。六安战斗中被李鸿章以闽浙总督的官职收买,叛变投敌(2.2-)

发布  余剑:原清廷德安府团练大臣,襄樊战役后起义,同样以欺骗手段弄了个独立师编制,所部改编为解放军湖北独立第一师,本人任师长(2.2-3)。六安战斗中被李鸿章以两广总督的官职收买,叛变投敌(2.2-)

发布  吴寅生:解放军模范军参谋长(2.2-4)。

发布  刘锦棠:字毅斋,刘松山之侄,与刘松山一同被解放军俘虏,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后加入左宗棠的南方集群。在第三集团军北上山西时,任第七军第十三师二十五旅旅长,在围攻太原作战时因思维敏捷被左宗棠看中,直接提升为第三集团军代理参谋长(2.2-4),后又被正式任命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2.2-18)。建国后被左宗棠推荐担任了黄埔初级军官学校和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3-37)。

发布  杨鼎勋:字少铭,清廷苏松镇总兵,李鸿章部下勋字营统领(2.2-4)。

发布  官文:字秀峰,清廷直隶总督,率新军在山西作战,是左宗棠的死对头(2.2-4),太原城破时自杀(2.2-20)。

发布  马复震:字心楷,安徽桐城人,原湘军总兵,统帅震字营,祖父和父亲均死于太平军枪下,后加入左宗棠楚军作战,左宗棠绍兴起义之时只身逃亡,后加入清朝新军任第四师统制,于山西作战(2.2-4),太原城破时被解放军俘虏(2.2-20)。

发布  关保:满洲正黄旗人,乌扎拉氏,原清廷黑龙江副都统,清廷编练新军后,任新军第一师统制,率部在山西作战(2.2-5),太原城破时被解放军击毙(2.2-20)。

发布  福兴:满洲正白旗人,穆尔察氏,原满洲镶红旗汉军都统,曾与太平军作战多年,清廷编练新军后,任新军第三师统制,率部在山西作战(2.2-5),太原城破时被解放军俘虏(2.2-20)。

发布  英桂:清廷山西巡抚,清军新军第五师统制,纯粹是清廷为牵制汉人而设的挂名人物(2.2-5),太原城破时自杀(2.2-20)。

发布  赛尚阿:清军新军第六师统制,纯粹是清廷为牵制汉人而设的挂名人物(2.2-5)。

发布  张曜:清廷文官出身,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逐步转向军职,清廷编练新军后,任新军第六师副统制,并实际掌管该师军务(2.2-5)。

发布  程天行:直隶良乡长杨店人,清军都司,新军第六师十二旅二十四团二营管带(2.2-6)。

发布  周竞良:清军新军第六师十二旅统领(2.2-6)。

发布  王协台(官职):清军新军第六师十二旅二十四团统带(2.2-6)。

发布  吴思礼:满清东光县监生,当地“名士”,顽固守旧之辈,因提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建议而被程天行嘲笑,喜剧人物(2.2-6)。

发布  胡柏辰:清军守备,程天行手下连队官,外号“胡大明白”(2.2-6)。

发布  杜二杆子:浙江临安人,1862年进入了温州建立的新型学校,1867年加入解放军空军飞艇部队,是周墉城所在飞艇的乘员。1912年世界大战中国空军超级王牌“豹子”杜申利的祖父(2.2-6)。

发布  洪大头:解放军空军飞艇部队队员,周墉城所在飞艇乘员(2.2-6)。

发布  罗雨辰:解放军海军中尉,是1862年5月第一批留学英国的海军官兵。在英国留学期间产生了制造鱼雷的灵感,为研究经费还曾向马敦借过高利贷,解放军总参谋长李雪龙秘密出访欧洲期间也曾给予其经济援助(2-33)。解放区与英国结束战争状态后第一批归国,被杨沪生派到福建马尾的船舶部继续从事鱼雷研究(2.2-20),是中国鱼雷的发明者(3-46)。

发布  第三部《风云》

发布  徐永晋:第三部主角,江西浔阳(九江)人,1894年出生,浔阳一中高一学生,外号“竹竿”,标准的学校优等生,被老师安排帮助王林斌学习,因此两人也就成了朋友(3-1)。1913年7月中国参加世界大战后,不顾家中的反对参了军,被分配到陆军第十师第二十旅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成为了“铁血青年团”的一员(3-11)。1914年3月随三十八团登陆美索不达米亚,成为中国陆军第一支有组织参加对同盟国战斗的步兵团(3-12)。徐永晋在抵达美索不达米亚后,随三十八团先后参加了迈阿米尔战役(3-13)、乌尔詹战斗(3-15)、库特——艾马赖战役(3-16)。在克泰齐丰解围战斗失败后的补充休整中,从上等兵升为下士(3-23)。1915年4月在增援卡尔巴拉时,因得罪了新任连长王兆军,徐永晋被以体罚新兵为由降为二等兵,并被不断地派去执行挖地雷、抓俘虏和敌后侦察之类的危险任务(3-26)。4月14日随三十八团参加进攻巴格达的战役时,发现了王兆军在进攻中的胆小丑态,并意外地与姐夫程明海相遇(3-27)。此后被恢复了下士军衔,6月份投入巴格达攻城战斗,参加了十九旅的穿插行动和在巴格达以西白库巴地区与德军第八师的激战,后又参加了增援萨马拉的战斗,萨马拉战役后担任了班长,并随三十八团继续转战美索不达米亚和库尔德斯坦(3-28)。在进攻摩苏尔的战斗中徐永晋率先冲入城内,将中国国旗插在摩苏尔政府大楼楼顶,并因此获得了二级红旗勋章。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结束后晋升为军士长,代理排长职务。于1916年随第十师一同回国休整,并因为是功臣而获得了回家探亲的机会。在美索不达米亚一年半的战斗里始终在第一线步兵连队出生入死,却运气好到连轻伤都没有过(3-30,对此只能解释为是主角的特权)。在从家乡返回部队驻地的火车上遇见了微服私访的杨沪生,并受到了杨沪生的当面教诲,自己的命运也随之彻底改变,被急于讨好老首长的高明辉、石群耀等人直接下令调黄埔军校进修(3-32、3-34)。在黄埔军校进修时又被前来视察的杨沪生再次召见(3-37),结果是全中国的高级官员和将领都知道国父杨沪生曾两次接见一个青年战士徐永晋给予教诲。军校进修结束后被授予少尉军衔,和其他进修学员一起被派到海军混成陆战旅任职(3-41)。随即就被转手给了被杨沪生调到巴尔干半岛登陆送死的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三联队二大队担任顾问,并被授予临时少校军衔(3-42),结果却因为所在日军部队在萨洛尼卡外围的“猪突”、“玉碎”攻击中全军覆灭而失去了工作(3-43)。因战场上的表现被日军投诉却被中国远征军总部提升为临时中校,又与偶遇的杜申利和张浩天一起在萨洛尼卡与日军发生冲突,从而引发了一场有十几人参与的全城大殴斗,并因此被中国远征军司令员洪葵元上将提升为临时上校,任命为自己的副官,稍后就正式晋升为陆军中校(3-44)。洪葵元发生车祸离职休养后,徐永晋被安排到第101伞兵团担任团长,并以一顿臭骂震慑了团里军官后走马上任(3-45)。1918年9月9日,中国远征军发动“霹雳弦惊”战役,登陆欧洲大陆时,徐永晋率第101伞兵团当先突击,空降敌后布里尼奥尔地区(3-51),却在预定空降地域遭遇德军装甲部队,第101伞兵团被打散,在当地法国地下抵抗组织的帮助下,徐永晋收拢少数士兵坚持在敌后开展小规模破袭作战(3-52)。

发布  徐倩:徐永晋之姐,1889年出生,浔阳一中高中毕业时本已考上了北京大学,但由于其父徐建国反对而未能就读,后进入一所职业学校,毕业后在《浔阳早报》当上了记者(3-1)。后来为了采访青年学生军训一事而认识了程明海(3-4),很快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3-7),并于1913年初结婚(3-10)。1918年中国远征军发起登陆欧洲战役前夕前往撒丁岛前线采访,却与被调往俄罗斯战线的程明海擦肩而过(3-49)。

发布  徐建国:徐永晋、徐倩之父,1868年出生,浔阳造船厂工人(3-1)。

发布  刘舜英:徐永晋、徐倩之母,家庭妇女(3-1)。

发布  王林斌:第三部主角,江西浔阳人,徐永晋在浔阳一中的同班同学,浔阳首富王磊的独生子,自幼娇生惯养,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由于其父是浔阳一中的董事长,也就一直在学校里混了下来(3-1)。1912年9月中校临时招生时,因为海军负责招生的欧阳镡中校的误会,本不符合条件的他被马尾初级海军军官学校录取(3-8)。1914年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任“肇庆”号轻巡洋舰舰长欧阳镡的实习副官[注:3-11中称其分配单位为太平洋舰队巡洋舰第二分舰队“湖口”号巡洋舰,前后有矛盾],海军少尉,随分舰队转战于德属东非海域,掩护海军陆战队作战。因美索不达米亚战事告急,于1914年9月随舰队掩护海军陆战队增援美索不达米亚后,被欧阳镡派往阿拉伯军队中任联络员,并被授予临时海军上尉军衔(3-18)。后在阿拉伯军中舌战劳伦斯,说服了阿拉伯起义军投向中国远征军(3-19),并以此功劳被正式晋升为海军上尉(3-23)。随后王林斌加入了劳伦斯的骑兵别动队,参加了一系列打击土军和德军后方的战斗(3-28)。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结束后重新回到舰队工作,继续担任欧阳镡的副官。1916年1月晋升海军少校,担任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联络参谋。此时的王林斌已经被传说成以一己之力解放了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诸如“今亮”、“沙漠之狐”之类的外号挂了一大串(3-29)。此后随舰队参加了袭击萨洛尼卡的行动,在对抗敌军空袭时萌生了以飞机为海战主要武器的想法(3-31)。后来被章骞派去陪同日本观察员小泉寿夫乘坐“箭鱼”号潜艇出海却遭遇了奥匈和意大利联合舰队,在被压制在水下六个小时后终于摆脱困境并击沉断后的意大利驱逐舰“勇敢”号,见证了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第一次击沉敌舰的战斗(3-33)。在1916年4月的奥特朗托海战中被临时任命为章骞旗舰“迪化”号装甲巡洋舰航海长,经历了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浴血近战(3-35)。奥特朗托海战后晋升为海军中校,任“海天”号驱逐舰舰长,结果在庆祝晋升的酒宴上一群海军军官喝多了发酒疯,斗殴中砸了拉塔基亚最豪华的酒楼,却被王林斌在无意中发现了隐藏在远征军内部的间谍组织,并以此功劳只当了一天中校就被晋升为海军上校,以22岁的年纪创纪录地出任驱逐舰分舰队(地中海舰队驱逐舰第二分队)司令员兼驱逐舰舰长(3-39、3-46)。1918年王林斌受海军军令部部长周纬中将的委托,负责保护拉塔基亚至罗得岛之间向同盟国秘密输送战略物资的走私航线的安全,为此王林斌干脆在驱逐舰第二分队官兵内部成立了“天方夜谭王氏安全保障无限责任公司”,把全体官兵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稍后王林斌又将公司改组为“联合梦想实业公司”,把以周纬、地中海舰队司令员林泰曾等为首的各路人马都拉到公司中来,彻底垄断了向同盟国走私战略物资的生意和其他一大堆买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商业才华,在不知不觉完成国家战略任务的同时又从中大赚了一笔(3-46)。同时率领驱逐舰第二分队以打击走私为幌子,与奥匈海军进行了心照不宣的“配合”,成功地将英国的海上势力排挤出东地中海地区,本人还在大肆走私之余被誉为“缉私英雄”,并出任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副司令,归章骞的第三舰队指挥。随后参加了袭击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肖湾霞飞政府海军基地的行动(3-47)。由于自己的不成熟,王林斌给周纬写了一篇有关章骞在奥特朗托海战中善待俘虏的材料,结果导致导致老上级被降级使用,王林斌因此十分痛苦。1918年9月随章骞指挥的远征军前卫舰队参加了搜索围歼德军希佩尔舰队的行动,并独立指挥“肇庆”号等7艘战舰脱离主力歼灭了德军“莱茵”号航母编队(3-50)。

发布  王昭仪:王林斌祖父,原是杨坊的手下负责走私鸦片之人,在1868年准确判断了形势,主动向倪峰检举了杨坊,为此逃脱了惩罚,并获得了奖励。后回到故乡浔阳开创事业,成为了浔阳首富(3-1)。

发布  王磊:王林斌之父,浔阳首富,妻子早亡,拥有大量的矿山、工厂等企业(3-1)。本坚决反对王林斌参军,后被王林斌的绝食行动所吓倒而被迫同意(3-8)。1916年土耳其投降后,利用王林斌与叙利亚国王费萨尔的友谊在当地投资石油工业(3-36)。从来没有放弃过把儿子从军队中弄出来的念头,但总是无法成功。

发布  李妈:王林斌家中佣人,其独生子是1891年中西战争里中国海军唯一的烈士李作平。后被王昭仪招为家中保姆,对王林斌无比溺爱(3-1)。

发布  赵迪迪:浔阳一中高二学生,学校篮球队队员,坦噶尼喀后裔。其祖父原属太平军方面的洋枪队,后加入了解放军和中国外籍军团,并在中国定居。赵迪迪运动神经发达,总梦想加入赣州大学长臂猿篮球队,但性格懒散(3-1)。中国参加一战后,赵迪迪与徐永晋一同参军,并同在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服役(3-11)。1914年3月19日牺牲于美索不达米亚(3-12)。[注:后文3-30中称赵迪迪战死于1913年3月19日,明显笔误。]

发布  张义朝:浔阳一中校长,中国空军超级王牌“红鲨”张浩天的祖父(3-1)。传统文人,反对战争,对国际政治和国家政策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

发布  程明海:浔阳军分区作训处参谋,陆军上尉(3-1),堪称中国装甲兵战术之父。1912年负责组织浔阳一中的学生进行军训,也因此认识了徐倩(3-4),两人于1913年初结婚(3-10)。1912年8月转入野战部队任副营长(3-7),1913年8月晋升为少校并出任营长,9月所在部队改装为装甲营(3-11)。1914年3月指挥装甲营参加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出征美索不达米亚,却因后勤问题无法率部投入战斗,本人也积劳成疾(3-14),还因实话实说,拒绝执行上级下达的不切实际的命令而被就地免职(3-15),8月份经军法调查被宣布无罪,留在远征军总部以待派遣(3-16)。后被亟待用人的海军挖到海军陆战队战车部队担任顾问(3-20),在陆战队第一战车集群被集群指挥员冯少华全权委托负责部队训练,并基于海军陆战队的快速战车和装备到连的无线电台逐步摸索出了装甲兵机动打击的战术(3-23)。1915年3月在摧毁卡尔巴拉以北德国重炮阵地的战斗中第一次实践了自己的装甲兵战术,并策划组建了陆战队装甲旅(3-25)。4月指挥陆战队装甲旅参加了进攻巴格达的战役以及此后突袭萨马拉的战斗(3-27)。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结束后晋升为陆军中校,与冯少华一起指挥陆战队战车部队参加了1916年4月的罗得岛战役(3-38)。在海军陆战队登陆罗得岛后无法突破敌军防御时,程明海开创性地提出了组建机械化合成部队对敌实施大纵深攻击的战术,并亲自率部实施了这次被称为“罗得岛奇迹”的行动,一举攻克罗得岛,全歼敌守军,但功劳却没有自己的份(3-39),被打发到罗得岛休养(3-44)。后离开海军陆战队回到陆军,在远征军陆军总部任战车装备部副部长,后出任陆军第十装甲旅旅长并晋升陆军上校,接着又出任远征军参谋总部战车处处长。1918年出任远征军第一(地中海)集团军群第六装甲军第六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陆军少将。登陆欧洲战役开始前夕,被任命为俄罗斯战线上的中国远征军第二(俄国)集团军群第二装甲军军长(3-49)。为人耿直,炮筒子性格,嘴巴不饶人,导致空有一身才华却多次失去晋升的机会。中队最早研究装甲兵运用的人,在战争中提出了一整套装甲兵集中使用和多兵种协同作战,大纵深机动作战的理论。

发布  朱鸿铭:《浔阳早报》编辑(3-2)。

发布  任斌斌:比徐永晋和王林斌晚一级的学妹,浔阳一中校花,王林斌多次追求却总是碰壁的人物(3-2),直到王林斌在美索不达米亚战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之后仍然对她念念不忘(3-29)。中学毕业后进入师专读书,毕业后回到浔阳一中任教,声称要嫁给上过前线的浔阳籍军人,让徐永晋也憧憬不已(3-42)。

发布  张浩天:浔阳一中高二学生,学校篮球队队员,运动神经发达但学习上总是得过且过(3-2)。1912年考入杭州空军初级飞行学校(3-9),从而走上了空军超级王牌之路,被后人称为“红鲨”。1914年3月被授予空军少尉军衔,加入美索不达米亚远征军,与“豹子”杜申利搭档,开始了传奇般的空战生涯(3-13),在第一次空战中即因不注意整体配合而被击落,也创造了中国空军的“第一”纪录(3-15)。至美索不达米亚战事结束时张浩天已击落8架敌机,并晋升为空军中尉(3-28),随后被调回国内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飞行教练(3-37)。返回地中海前线后又被杜申利拉到了海军航母舰载机部队继续搭档飞行(3-42)。攻克萨洛尼卡后与徐永晋在城内偶遇,并与口出污言的日军发生冲突,引发全城大斗殴(3-44)。随后张浩天与杜申利投入巴尔干战线作战,他们的组合无往而不利,至撤离巴尔干时张浩天已独自击落敌机51架,与杜申利配合击落8架,同样成为全军闻名的战斗英雄(3-47)。参加了1918年9月8日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航空母舰部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歼灭意大利海军主力的战斗(3-50)。

发布  张耀东:张浩天之父,浔阳市议员(3-2)。

发布  马耀昆:浔阳军分区作训处见习参谋,陆军少尉(3-4)。后出任浔阳市武装部部长并晋升为上尉(3-30)。

发布  秦海涛:浔阳造船厂厂长(3-4)。

发布  秦烽:浔阳造船厂人事主管(3-4)。

发布  聂彪:浔阳军分区战士,上士军衔,浔阳一中高一(三)班军训教官(3-5)。

发布  曹丰达:浔阳一中教导主任(3-5)。

发布  张小波:浔阳一中高一学生(3-6)。1913年参军后被分配到三十八团三营九连,在美索不达米亚的战斗中受伤致残(3-26)。

发布  郭宝剑:浔阳一中高一学生,外号“田鸡”(3-6)。1913年参军后被分配到炮兵部队,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美索不达米亚作战(3-26)。

发布  孟繁蔚:浔阳一中高一学生(3-8)。1913年参军后被分配到三十八团(3-26)。

发布  欧阳镡:海军中校,负责江西地区海军院校招生,出于对1891年中西战争中枉死的烈士李作平的愧疚,把王林斌招入了马尾初级海军军官学校(3-8)。1914年,晋升海军上校,任“肇庆”号轻巡洋舰舰长,并兼任太平洋舰队第一轻巡洋舰分舰队副司令员[注:前文3-11中称其1914年是在太平洋舰队巡洋舰第二分舰队“湖口”号巡洋舰任舰长,前后有矛盾],出征德属东非海域,掩护陆战队作战。后指挥部队掩护陆战队登陆美索不达米亚增援中国远征军,并担任中国海军与波斯、阿拉伯反土军队的联络官(3-18)。中国远征军攻占拉塔基亚后出任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副司令员兼“肇庆”号轻巡洋舰舰长,与分舰队司令员章骞是多年好友(3-29)。指挥“肇庆”号参加了袭击萨洛尼卡港(3-30)和奥特朗托海战(3-35)。奥特朗托海战后晋升为海军少将(3-39),继续在章骞部下任职,与老同学章骞一样痛恨走私,让一直非常尊敬他的王林斌十分苦恼(3-46),1918年出任第三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员,接替章骞指挥 “岳飞”号和“李靖”号战列舰,率部袭击了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肖湾霞飞政府海军基地,击沉“里尔”号战列舰等多艘舰只(3-47)。为章骞被降级使用,调任地中海前卫舰队司令员的事大闹海军内部,背了个警告处分,后转入海军上将方伯谦的舰队,指挥经过加强的、实力强大得不像话的第三战列舰“分舰队”参加封锁赫尔果兰湾德国海军主力的行动(3-50)。为人沉着冷静,颇有大将风范。

发布  欧阳骐:中国海军参谋长兼海军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1891年曾指挥太平洋舰队巡洋舰第二分舰队在马尼拉湾海战中获得胜利(3-8)。

发布  竺青:马尾初级海军军官学校校长,海军少将(3-8)。

发布  菲力普:比利时军队士兵,德军入侵比利时时驻扎于德比边境(3-9)。

发布  孙作平:“远运037”号轮水手(3-10)。

发布  王江林:中国陆军第十师第二十旅三十八团二营五连连长,上尉军衔,擅长练兵(3-11),在库特战役中受重伤后送(3-17),并晋升为少校(3-28)。

发布  王钢: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战士(3-11),1914年9月在库特战斗中受重伤后送(3-17)。

发布  孔恭敬:山东曲阜人,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班长,上士军衔(3-11)。

发布  周钦:湖北黄安人,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副班长,中士军衔(3-11),1914年9月在库特战斗中受重伤后送(3-17)。

发布  马永敏:甘肃武威人,回族,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下士(3-11),1914年12月升上士,接任一班班长(3-23)。

发布  周慈宁:,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专业军士,广东外国语学院毕业(3-11)。接替王江林担任五连连长,1915年4月在卡尔巴拉的战斗中阵亡(3-26),

发布  杜申利:空军少尉,中国空军超级王牌飞行员,出身空军世家,外号“咆哮的豹子”,为人桀骜不驯,还有一股子莫名其妙的正义感。是世界大战时中国空军第一个与敌机交战(1914年3月于美索不达米亚,3-12),第一个击落敌机(1914年4月于美索不达米亚,3-15)的飞行员,随后晋升为空军中尉,1914年11月回国休养期间认识了《浔阳早报》记者吴伶俐,一通穷追猛打后把她变成了自己的女朋友(3-21、3-22)。返回前线后,又成了第一个击落10架敌机的飞行员(3-28),因功晋升为空军上尉,曾于1915年5月在巴格达上空击落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赫尔曼·戈林(3-27),6月的白库巴空战中,与张浩天联手在五分钟内连续击落六架德军战机,此后已击落敌机19架的杜申利被短暂调回国内负责训练新飞行员,并顺便与吴伶俐订了婚(3-28)。1916年进驻拉塔基亚基地(3-29),后来为拉塔基亚云仙楼日本妓女的事情闹得全军上下鸡飞狗跳,自己也因此被空军赶紧晋升为少校并发配到海军“华山”号航母舰载机联队任中队长(3-33)。参加了罗得岛战役后(3-38),在巴尔干登陆战期间杜申利被奥匈帝国空军王牌阿道夫·海罗夫斯基击落(3-43),本人信心一度受挫,并和徐永晋、张浩天在萨洛尼卡城内参加了全城大斗殴(3-44)。随后因击落事件被空军调查组询问了无数次,为此而郁闷无比的他在重返巴尔干战场后大开杀戒,创下了一天击落敌机13架、五分钟内击落敌机7架、一天战斗飞行5次等一串纪录。至撤离巴尔干半岛时,杜申利已独自击落敌机85架,与张浩天协同击落8架,成为交战各国空军中的头号王牌,并晋升为空军中校(3-47)。此后杜申利继续在海军航空母舰部队内战斗,1918年9月8日参加了奇袭意大利塔兰托军港,歼灭意大利海军主力的战斗(3-50)。作为全军头号战斗英雄,杜申利的大名不但在中国无人不知,而且在敌方空军中也有着赫赫威名,被传说成了地狱魔王式的人物。同盟国空军曾发布正式文件,要求飞行员在遭遇杜申利时不得交战,全速逃离,在多名不信邪的飞行员挑战杜申利失败后该文件得到了坚决的贯彻执行,大批同盟国飞行员也落下了一看见绘有豹子徽章的飞机就逃跑的条件反射(3-47)。

发布  拉米尔·贾巴尔():土耳其空军第五战斗机联队第1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3-12)。

发布  姜国华:湖北人,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战士(3-13)。

发布  赵元良:杜申利、张浩天所属中国远征军航空大队战斗机中队中队长(3-13)。

发布  孙浩然:中国远征军航空大队飞行大队长(3-13)。

发布  崔国宝:中国美索不达米亚远征军总部参谋,与程明海交好(3-14)。

发布  高德申:高明辉之孙,陆军少校,接替被免职的程明海任远征军装甲营营长(3-15)。虽作战英勇但只会一味猛打猛冲,导致装甲营伤亡惨重。1915年6月于白库巴战斗中阵亡(3-28)。

发布  梁德忠:迈阿米尔战役后补充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的战士(3-15)。经历了美索不达米亚的恶战后幸存随部队回国(3-34)。

发布  杨艾中:普鲁士后裔,冯·施特兰茨(杨施赐)之子,中国外籍军团第一军军长,陆军中将。1914年率外籍军团第一师、第二师增援美索不达米亚,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被任命为远征军副总司令(3-16)。

发布  吴伶俐:《浔阳早报》记者(3-17),后来结识了回国休养的杜申利,在杜申利的穷追猛打下成了他的女朋友(3-21、3-22)。1915年与杜申利订婚(3-28),1918年自费前往地中海撒丁岛前线采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了中国远征军庞大的战略欺骗行动(3-49)。

发布  刘亦兵:刘海峰之子,高明辉女婿,陆军少将。1891年中西战争期间曾无故杀害了海军战士李作平,因父亲和岳父的缘故被保了下来。1914年出任美索不达米亚中国远征军后勤部部长,在登陆后不及时卸载军用物资,而是大肆走私。第二十旅于克泰齐丰覆灭后,受到外籍军团和海军两方面同时揭发围攻,成了高明辉的替罪羊,被撤职并处决(3-18)。

发布  袁伟:护送王林斌的骑兵排战士,陆军上士(3-18)。

发布  黎宁:护送王林斌的骑兵排排长,陆军少尉(3-18)。

发布  郑伟龙:护送王林斌的骑兵排战士(3-18)。

发布  穆罕默德:跟随王林斌前往麦地那的阿拉伯翻译,曾在中国留学(3-18)。

发布  达赫姆:阿拉伯少年,劳伦斯在中东地区考古时结识的好友,被无辜地传为劳伦斯的同性恋对象(3-18,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关的谣言也是真实的历史)。

发布  费萨尔·伊本·侯赛因():阿拉伯反土起义军领袖,麦加执政官(3-19)。率领阿拉伯联军投向中国远征军后指挥部队严重打击了土军补给线(3-24)。土耳其投降后就任叙利亚国王(3-36)。

发布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威尔士特雷马多格(tremadog)人,人称“阿拉伯的劳伦斯”,原为考古学者,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对十字军城堡进行考古研究时被当地阿拉伯人的生活所打动,从而投身阿拉伯反土解放事业(以上为史实)。曾与阿拉伯起义军领袖一同拜访过中国远征军司令高明辉却碰了一鼻子灰(3-14),后在王林斌前往拉拢阿拉伯军队时曾与之有过激烈辩论,却由于其解放阿拉伯的信念被《塞克斯——皮科特协定》所击碎而同意阿拉伯军队投向中国远征军(3-19)。此后率领一支骑兵别动队多次打击美索不达米亚同盟队补给线,1915年3月指挥骑兵部队参加了突袭卡尔巴拉以北德军重炮阵地的战斗(3-25)。美索不达米亚战事后期劳伦斯和侯赛因一起指挥阿拉伯军队在中国远征军配合下解放了大马士革,成立了叙利亚王国(3-28)。

发布  艾卜杜勒·阿齐兹():阿拉伯反土起义军领袖,纳季德酋长国埃米尔(3-19)。

发布  黄正泉:海军少将,中国海军第一任司令员黄翼升之子,现于美索不达米亚作战,积极为海军挖来各种人才(3-20)。

发布  程璧光:中国海军印度洋舰队司令,海军中将,1914年底出任美索不达米亚中国远征军副司令(3-23)。[真实历史中程璧光曾任北洋海军“广丙”号军舰管带,民国初年海军总长,广东军政府海军总长]

发布  冯少华:海军中校,原为驱逐舰舰长,后转入海军陆战队装甲部队任职,指挥第一战车集群,但苦于不懂战车训练和作战,程明海被调来当顾问后把部队训练和作战的权力大胆交给了程明海,全力支持程明海在战斗中实现自己的构想(3-23)。1915年3月参加了突袭卡尔巴拉以北德军重炮阵地的战斗(3-24),而后提出了建立海军陆战队装甲旅的设想,并说得程明海一起实施(3-25)。4月指挥陆战队装甲旅参加了进攻巴格达战役(3-27)。陆战队第一装甲旅成立后本人晋升为海军上校,1916年4月指挥陆战队战车部队参加了进攻罗得岛的“成功”计划(3-36)。在与程明海的长时间接触中也逐渐对装甲兵的运用有了自己的独到观点,在罗得岛战役期间就提出了建立专门的机械化步兵部队配合战车部队作战的设想(3-39)。

发布  杨荣国:克泰齐丰解围战后补充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的新兵,第一次参加战斗即因惊慌失措而死于毒气(3-26)。

发布  韩波:三十八团二营五连炊事员(3-26)。

发布  王兆军:福建人,陆军上尉,从国内补充到美索不达米亚后接替牺牲的周慈宁任三十八团二营五连连长,给徐永晋穿了不少小鞋(3-26)。后来因为战斗中的胆怯被徐永晋发现才改变了对徐永晋的态度(3-28)。

发布  赫尔曼·戈林():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后编入德国空军特别远征大队随德军第五集团军增援美索不达米亚战线,在巴格达上空的空战中被杜申利击落,本人侥幸跳伞逃生(3-27)。

发布  李廷贵:巴格达进攻战役开始后补充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的新兵,1915年6月在白库巴战死(3-28)。

发布  龙绳武:萨马拉战役后补充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的新兵(3-28)。[历史上的龙绳武是“云南王”龙云的长子,号称“滇西王”]

发布  李光羽:萨马拉战役后补充到三十八团二营五连三排一班的新兵(3-28)。

发布  章骞:新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章德淳之子,在世界大战爆发时于德国担任海军武官,海军上校军衔,与雷德尔是好友,曾以观察员身份参加过1912年11月德国海军突破英吉利海峡的“易北演习”行动。随后奉调回国,晋升为海军少将,1916年出任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司令员,与舰队副司令员欧阳镡是好友(3-29)。指挥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参加了袭击萨洛尼卡港的行动(3-31)。随后又为实施“成功”计划,指挥分舰队佯动于奥特朗托海峡,并在与奥特朗托海战中以少胜多,各个击破,经浴血苦战歼灭了以“欧根亲王”号战列舰为首的奥匈海军舰队(3-35)。奥特朗托海战后晋升为海军中将,出任新成立的地中海第三战列舰舰队司令员,指挥新锐的“岳飞”号和“李靖”号战列舰(3-39)。对地中海区域内的走私行为深恶痛绝,让奉高层命令成立了“联合梦想实业公司”大肆向同盟国走私物资的部下王林斌烦恼不已(3-46)。1918年出任第三舰队司令员,指挥舰队袭击了法国科西嘉岛阿雅克肖湾霞飞政府海军基地,击沉“里尔”号战列舰等多艘舰只(3-47)。1918年9月欧洲登陆作战前夕被明升暗贬,指挥由一批快速舰艇组成的远征军前卫舰队,出发搜索出击的德国海军希佩尔快速舰队,并于9月8日将希佩尔舰队主力歼灭(3-50)。

发布  邓志潭:空军少尉,杜申利部下(3-29)

发布  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eader):德国海军快速侦察舰队参谋长,海军上校,“易北演习”计划的制定者(3-29)。后晋升为将官,出任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参谋长,积极主张以舰队主力的行动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制定了1916年7月北海海战的计划,并曾经提出过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同时他也是首先怀疑英国已破译德国海军密码的人,并因此在北海海战中成功地实施了无线电反侦察,使德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有利态势(3-40)。1918年9月随希佩尔舰队出击试图牵制协约国海军力量,被绝对优势的协约国部队歼灭,本人拒绝了老朋友中国远征军前卫舰队司令员章骞的劝说,与战舰共沉(3-50)。

发布  阿尔弗雷德·冯·提尔匹茨(alfred von tirpitz):德国海军总司令,海军元帅,批准“易北演习”计划(3-29)。

发布  弗朗茨·冯·希佩尔(franz von hipper):德国海军快速侦察舰队司令,海军中将(3-29)。1918年9月指挥舰队自布列斯特出击试图牵制协约国海军力量,但遭遇绝对优势的协约国舰队而被歼灭(3-50)。

发布  威廉·弗兰茨·卡纳里斯(william franz canaris):德国海军上尉,为突破海峡行动专门调至快速侦察舰队任职的情报军官(3-29)。

发布  张伟群:中国海军“库伦”号装甲巡洋舰舰长,1916年在袭击萨洛尼卡的战斗中遭空袭牺牲(3-31)。

发布  沈鸿烈:中国海军“库伦”号装甲巡洋舰副舰长,海军中校,在舰长张伟群战死后代理舰长职务(3-31),随后即正式担任舰长一职,参加了奥特朗托海战(3-36)。奥特朗托海战后晋升为海军上校(3-39)。1918年9月参加了围歼希佩尔舰队的战斗(3-50)。[真实历史中沈鸿烈是东北海军的创始人]

发布  李鞍明:章骞在外语学院时的同学,拉塔基亚石浦海鲜大酒楼董事长(3-31)。

发布  丁伟:章骞在外语学院时的同学,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参谋部作战参谋科长,海军中校(3-31)。

发布  卢允中:章骞在外语学院时的同学,拉塔基亚银行副行长(3-31)。

发布  小泉隼(蠢)一郎(狼):章骞在外语学院时的同学,日本国会议员,极右翼阵营的领头人(3-31)。

发布  小泉寿(兽)夫:小泉蠢一狼之子,日本海军少尉,前来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学习,和王林斌一起乘坐“箭鱼”号潜艇出海巡逻,在遭遇奥匈帝国巡洋舰队时擅自在潜艇内发出声响,导致潜艇被敌发现,自己也险些被愤怒的潜艇兵们塞进了鱼雷管(3-31)。

发布  ?上尉: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箭鱼”号潜艇艇长,指挥潜艇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于塞浦路斯附近海域击沉意大利驱逐舰一艘,首创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击沉敌舰记录(3-31、3-33)。

发布  赵子英: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箭鱼”号潜艇水平操舵手(3-31)。

发布  白斯文:终点书局特约作者,著有《地下读物点评集》(3-32)。

发布  陈春丽:徐永晋在从浔阳回肇庆部队驻地的火车上认识的女孩,其兄是第二十旅的军官,在克泰齐丰被俘后死于战俘营,其母因悲伤过度逝世,陈春丽就成了孤单一人(3-32)。在前往第十师领取了兄长遗物后被部队安排在部队的子弟学校继续读书。在认识徐永晋后对他产生了好感,在徐永晋于黄埔军校进修期间曾经给他写过信,1916年7月还曾经到黄埔军校找过徐永晋(3-40)。

发布  林泰曾: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员,海军上将(3-33)。

发布  高宪申:字佑之,中国海军地中海舰队“迪化”号装甲巡洋舰一号主炮炮长,海军上尉(3-33)。后被任命为“迪化”号枪炮长,参加了奥特朗托海战(3-35),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殊死近战中负伤(3-36)。奥特朗托海战后被任命为“海天”号驱逐舰副舰长,并晋升为海军少校(3-39)。1918年王林斌出任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副司令后,将其调至自己的座舰“肇庆”号轻巡洋舰担任舰长,晋升为海军中校(3-47)。1918年9月参加了搜索希佩尔舰队的行动,并随王林斌一起歼灭了德军“莱茵”号航母编队(3-50)。[真实历史中高宪申曾任民国海军学校校长]

发布  林良峰:中国海军“迪化”号装甲巡洋舰水兵(3-33)。

发布  郑延良:驻“华山”号航空母舰空军代表,空军少校(3-33)。

发布  江仁辉:中国海军“华山”号航空母舰舰长,海军上校(3-33)。[真实历史中江仁辉曾任北洋水师“定远”号军舰管带大副]

发布  阿卜杜勒·克里姆():北非摩洛哥里夫地区部族首领,欧洲战争爆发后率部建立里夫共和国

发布  白嗣阌:中国海军“黄岛”号轻巡洋舰舰长,海军上校,其父为中国参议会海军委员会主席(3-35),中国参战前曾任驻英国海军武官(3-29)。标准的形象,贪杯好色,狂妄自大,不学无术。在奥特朗托海战中因不听从指挥擅自接敌,导致战舰受损,并殃及舰队被迫与奥匈海军战列舰交战,被舰队司令员章骞就地解职(3-35)。在与敌战列舰的战斗中又怕死怯战,轻度精神失常(3-36)。奥特朗托海战后依靠父亲的帮助保住了海军上校的位置,在罗得岛与周纬、王林斌等共同向同盟国走私战略物资(3-46)。

发布  陈德元:中国海军“肇庆”号轻巡洋舰副舰长,海军中校,在奥特朗托海战中被派去接管被俘的“亚得里亚”号巡洋舰(3-35)。

发布  李落墨:中国远征军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司令部德语翻译,海军中尉(3-35)。

发布  卢辰:“迪化”号前枪炮控制塔射速军官,海军少尉(3-35)。

发布  胡冰:山东人,“迪化”号前枪炮控制塔标图员,海军少尉(3-35),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负伤(3-36)。

发布  楼世宇:“迪化”号前枪炮控制塔队位和距离接收员(3-35)。

发布  尚聪:琉球人,“迪化”号前枪炮控制塔操纵手(3-35)。

发布  埃莫森:美国裔,“迪化”号前枪炮控制塔操纵手(3-35),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牺牲(3-36)。

发布  格奥尔克·冯·特拉普(georg von trapp):奥匈帝国与王家海军英雄,潜艇部队王牌艇长,其夫人是鱼雷发明人罗伯特·怀特海德(robert whitehead)的孙女,后转入水面舰艇部队(以上为史实)。“亚得里亚”号巡洋舰舰长,海军上校。在奥特朗托海战中连同座舰一起被中国远征军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俘虏(3-35,这位冯·特拉普上校可是《音乐之声》的男主角)。

发布  维泰兹·纳吉巴尼奥伊·霍尔蒂·米克洛什(vitez nagybanyai horthy miklos):奥匈帝国与王家海军英雄,原“亚得里亚”号巡洋舰舰长,曾指挥军舰多次突破协约国封锁突入地中海打击协约国运输线,后晋升为海军少将,指挥巡洋舰队。在奥特朗托海战中其舰队全军覆灭,本人被中国远征军地中海第一巡洋舰分舰队俘虏(3-35)。霍尔蒂对于匈牙利正统王室忠心耿耿,章骞在将其俘虏后就准备利用这一点开展工作(3-38)。[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霍尔蒂为了匈牙利的独立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包括甘心成为纳粹德国最忠实的仆从国。霍尔蒂本人则以“没有皇帝的摄政王”以及“没有军舰的海军上将”两个外号而闻名。]

发布  霍夫曼:瑞士裔中国人,中国海军“华山”号航空母舰机械师,专门负责保养杜申利的战机(3-36)。

发布  陈世英:字季良,福建闽侯人,中国海军“迪化”号装甲巡洋舰舰长,海军上校,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负伤(3-36)。奥特朗托海战后改任“岳飞”号战列舰舰长(3-39)。[真实历史中曾任民国海军第一舰队司令,著名抗日将领]

发布  陈策:字筹硕,海南文昌人,中国海军“黄岛”号轻巡洋舰副舰长,海军中校,白嗣阌被火线解职后代理“黄岛”号舰长职务(3-36,在真实历史中,陈策此人实为民国海军的一位传奇人物,著名的独腿将军,是抗战时期中国海军中获得英帝国高级勋章的唯一一人,被称为“东方的纳尔逊”)。奥特朗托海战后正式就任“黄岛”号舰长并晋升海军上校。[注:前文3-35中称代理“黄岛”号舰长的是胡天琦海军中校,前后有矛盾。]

发布  蒋屹:“迪化”号信号军士长,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负伤(3-36)。

发布  方莹:“迪化”号装甲巡洋舰x炮塔炮长,海军中尉,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员方伯谦之侄,在与“欧根亲王”号战列舰的战斗中舍身护舰而牺牲(3-36)。

发布  蒋方震(蒋百里):浙江海宁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曾留学德国和美国,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陆军少校。由于是真实历史中著名的军事教育家,保定军校校长,被前来黄埔军校视察的杨沪生直接提拔为黄埔军校副校长,代理校长职务(3-37)。随即就被提升为陆军少将,主持黄埔军校工作,大抓军事、战术教育,军校面貌为之一新(3-39)。

发布  袁蔚庭(袁世凯):河南项城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陆军中将,参加了新中国建国后的历次战争,正在军校校长一职上干得郁闷时被杨沪生派往地中海战场带兵打仗(3-37)。1918年登陆欧洲大陆作战开始前出任中国远征军第三集团军群司令员,指挥四个集团军近百万大军,并晋升为陆军上将(3-48)。同时,袁蔚庭还在撒丁岛主持战略欺骗活动,为即将开始的登陆欧洲作战——“霹雳弦惊”战役进行掩护(3-49)。[总感觉这里的袁世凯有点像巴顿,连他们的任务和所指挥部队的番号都有些相像,看来在登陆欧洲后袁大头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发布  胡天琦:黄埔军校战士进修班学员,徐永晋的同学(3-37)。[注:这位“胡天琦”实在是厉害,在三章之内先后出现在海军轻巡洋舰中校副舰长、国防部少将新闻发言人和黄埔军校学员三个远隔万里的不同岗位上,一定是重名。]

发布  蔡艮寅(蔡锷):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战术教官,陆军少校,由于是真实历史中的民国著名军事家,也被杨沪生派往地中海战场(3-37)。

发布  方伯谦: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战列舰分舰队司令员,海军中将(3-38)。后晋升海军上将,1918年9月率以第三战列舰分舰队为主力的舰队配合英国海军主力封锁赫尔果兰湾,确保德国海军无法干扰协约队登陆欧洲的行动(3-50)。

发布  郝洁:海军陆战队陆战旅旅长,海军少将,率领部队参加了罗得岛战役(3-38),在巴尔干登陆战中因孤军冒进战死(3-43)。

发布  焦大鹏:海军陆战队陆战营营长,海军中校,指挥部队第一波登陆罗得岛(3-38)。后来指挥步兵和程明海一起参加了“罗得岛奇迹”的装甲兵突击行动(3-39)。

发布  约翰尼斯·埃尔温·尤金·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德国陆军军官,1916年罗得岛战役期间作为德军观察员在罗得岛上协助指挥意大利守军作战,在中国远征军攻占罗得岛之际乘坐意大利海军鱼雷艇逃离罗得岛(3-39)。后获得铁十字勋章,并出任步兵第26师第124团山地营营长,1918年9月作为全师前卫随第26师调防马赛、土伦一线。9月9日,快速前出的隆美尔营和师属战车连在波尔河畔遭遇中国远征军第101伞兵团空降,并依靠装备优势将第101伞兵团击溃(3-51),随后率部快速向耶尔地区的中国远征军登陆场猛扑,却忽视了后方警戒(3-52)。战后著有《装甲兵,前进——世界大战回忆录》一书。

发布  瓦尔特·乌布里希(walter ulbricht):德国陆军少尉,隆美尔的副手,和隆美尔一起逃离罗得岛(3-39)。[真实历史中瓦尔特·乌布里希是德国统一社会党主席,于1961年制订了修建柏林墙的计划]

发布  保罗·约瑟夫·戈培尔(paul joseph goebbels):来罗得岛采访的德国记者,在罗得岛被中队打死(3-39)。[这就是那位著名的纳粹党棍,宣传专家,“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的作者]

发布  埃米利奥·德·博诺():意大利将军,罗得岛守军司令,被中国海军陆战队装甲突击群俘虏(3-39)。

发布  格拉齐亚尼():意大利军队罗得岛要塞区司令,上校(3-39)。

发布  邓南遮():意大利诗人和飞行员,在罗得岛上空被中国海军航空兵击落后和隆美尔一起逃离罗得岛(3-39)。

发布  路易吉·里佐():意大利海军mas—15号鱼雷艇艇长,海军上尉,指挥mas—15号鱼雷艇击伤了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的“天祥”号战列舰,后随隆美尔一起逃离罗得岛(3-39)。

发布  朱塞佩·阿翁佐():意大利海军mas—21号鱼雷艇艇长,海军中尉,指挥mas—21号鱼雷艇搭载隆美尔等仅有的少量残兵败将逃离罗得岛(3-39)。

发布  张正阳:山东人,黄埔军校战士进修班学员,徐永晋的同学,有自恋倾向,总喜欢拿徐永晋和陈春丽的关系开心(3-40)。

发布  夏盛:黄埔军校战士进修班学员,徐永晋的同学(3-40)。

发布  莱茵哈特·冯·舍尔(reinhard von scheer):德国海军公海舰队司令,海军上将,主张舰队积极行动打破英国的封锁,与其参谋长雷德尔一拍即合,于1916年7月实施了引诱英国舰队出击后分而歼之的计划,并指挥舰队依靠无线电反侦察和优良的炮术取得了相对的胜利(3-40)。

发布  巴迪克尔():德国海军少将,在北海海战中指挥由战列巡洋舰组成的突击舰队执行引诱英国海军主力的任务(3-40)。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北海海战后即被晋升为海军中将,并指挥“兴登堡”号战列巡洋舰等三艘战舰前往南美洲,执行煽动墨西哥向美国开战,从而延缓美国参战时间的秘密使命(3-41)。

发布  戴维·贝蒂(david beatty):英国海军中将,在北海海战中指挥由战列巡洋舰组成的前卫舰队执行引诱德国海军主力的任务,由于轻敌被巴迪克尔舰队所击败,本人当场战死(3-40)。

发布  埃文斯·托马斯(evans thomas):英国海军少将,在北海海战中指挥第五战列舰队追击德军突击舰队,在遭遇德军公海舰队主力后一路逃窜,将德军舰队主力带到了还懵然不知的英军舰队主力面前,使英军舰队在主力交战的一开始处于劣势(3-40)。

发布  约翰·拉什沃思·杰利科(john rushworth jellicoe):英国海军上将,在北海海战中指挥英国海军主力本土舰队。由于盲目相信无线电侦察没有发现德军舰队主力的到来,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炮弹。在夜间的混战中也没有占到便宜(3-40)。

发布  卡洛斯·黄尔():统一墨西哥光辉道路党党魁,在德国的秘密支持下于1912年夺取政权后就任联合政府元首,超级政治小丑,只能以精神病来形容的人物。1916年8月在德国的煽动下向美国宣战(3-41)。1917年5月被美军俘获(3-44)。

发布  胡安·林蒂特斯():统一墨西哥光辉道路党二号人物,卡洛斯·黄尔的同性恋对象,所谓铁血冲锋队队长,墨西哥军队上将(3-41)。1917年5月被美军俘获(3-44)。

发布  迪卡尼奥·邓肯():墨西哥政府宣传部长(3-41)。1917年5月被美军俘获(3-44)。

发布  罗炜:中国参谋长联席会副主席,陆军中将。是建国战争时期因腐化堕落被处决的闽东军区司令员罗一鸣的侄子,在杨沪生的亲自干预下才被军校录取,因而对杨沪生感恩戴德(3-41)。

发布  夏阳: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主管欧洲事务。(3-41)。

发布  阿道夫·海罗夫斯基(adolf heyrowsky):奥匈帝国空军上尉,王牌飞行员,1917年4月曾经于萨洛尼卡港外的空战中击落过中国空军超级王牌杜申利(3-42),并因此获得了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最高军事勋章,成为同盟国的超级英雄(3-47)。

发布  谢葆璋:海军少校,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驱逐舰舰长,杜申利被击落后被救到他的驱逐舰上(3-42)。[真实历史中谢葆璋曾是北洋水师“来远”号军舰水手,参加了甲午战争,是著名作家冰心的父亲]

发布  古庄干郎: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三联队二大队大队长,陆军少佐(3-42),在解救日军第五师团的战斗中,于萨洛尼卡城外率全大队官兵疯狂“玉碎”(3-43)。

发布  欧阳格:海军“沈园”号运输舰舰长,海军少校(3-42)。[真实历史中欧阳格曾任国民政府海军电雷学校教育长,抗战中曾任江阴江防司令,在“中山舰事件”中也曾扮演重要角色]

发布  弗拉基米尔·莱温斯基·普鲁柯斯雅夫():俄罗斯自由派人士,原本是中国准备用来推翻沙皇统治而暗中支持的人物,在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情况的变化,中国反而把他派回俄国去执行煽动群众,支持沙皇把战争打到底的任务(3-42,他那根据斯大林在莫斯科保卫战时的演讲改变而来的一番话实在精彩)。

发布  奥保巩:巴尔干协约国联军副司令,日本陆军大将(3-43)。

发布  小原传: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3-43)。

发布  翁思洛·普卢默():英国陆军上将,指挥救援日军第五师团的部队,由于指挥不力导致部队损失惨重而被撤换(3-43)。

发布  埃德蒙·亨利·海因曼·艾伦比(edmund henry hynman allenby):巴尔干协约国联军副司令,英国陆军上将(3-43)。

发布  朱利安·赫德沃斯·乔治·宾():英国陆军上将,接替翁思洛·普卢默指挥救援日军第五师团的部队(3-43)。

发布  明石元二郎:日军第六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3-43)。

发布  乃木希典:日军第三军军长,陆军大将,在解救第五师团的战斗中疯狂“猪突”攻击未成,自己反而被一颗子弹变成了太监(3-43),随后就在波利伊罗斯公开切腹自裁(3-44,好!乃木希典此人参加过甲午战争,当过台湾总督,在日俄战争中指挥日军以“肉弹”攻击攻克旅顺并屠杀了全城中国居民,实为我国之大仇敌也!落到如此下场,实在大快人心)。

发布  海明威:美国随军记者,在萨洛尼卡前线采访,著名战地报道《丧钟为谁而鸣》的作者,将废物一般的美国“志愿军”吹成了无比的英雄,该报道还被改编为美国“巨骗”《一个人的战争》(3-44)。

发布  威廉·胡德·辛普森():海明威作品的主角,吹出来的所谓“英雄”(3-44)。

发布  詹妮弗·茱莉():美国《奥斯丁记事报》记者,于萨洛尼卡采访,见证了由徐永晋等与日军冲突而引发的全城大斗殴(3-44)。

发布  罗伯特·怀特():《沃斯堡自由新闻报》记者,于萨洛尼卡采访(3-44)。

发布  威廉·福斯特():华盛顿明星晚报》记者,于萨洛尼卡采访(3-44)。

发布  舍伍德·艾萨利():《纽约时报》记者,于萨洛尼卡采访(3-44)。

发布  约翰·凯恩斯():《巴尔的摩太阳报》记者,于萨洛尼卡采访(3-44)。

发布  西田xx:日军第六师团步兵第十三联队中佐,因出言侮辱中国人被徐永晋痛扁,从而引发了萨洛尼卡大斗殴,事后还因为侮辱了中国远征军司令员洪葵元的副官徐永晋临时上校而被命令切腹谢罪(3-44)。

发布  李烈训:中国远征军政治部主任(3-44)。

发布  秦烈风:江苏人,陆军少校,洪葵元的副官,与徐永晋交好,在1918年1月的车祸中负了轻伤(3-44)。随后晋升陆军中校,改任装甲团团长,参加了西西里战役(3-45)。

发布  唐鹏:陆军上尉,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人事处干事(3-44)。

发布  薛文超:陆军上校,中国远征军司令部人事处处长(3-44)。

发布  傅浩然:陆军上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员(3-45)。

发布  唐华:秦烈风所在装甲团团参谋长(3-45)。

发布  钟涛:陆军中校,第101伞兵团政治部主任(3-45)。

发布  唐龙:陆军少校,第101伞兵团参谋长(3-45)。

发布  乔吉奥·贝里尼():意大利陆军中尉,以杨沪生为偶像,幻想成为意大利的杨沪生,在西西里战役中顽强抵抗中队进攻而战死(3-45)。

发布  卢卡·罗西():意大利陆军少校。

发布  安德烈·卢奇亚诺():意大利陆军下士,乔吉奥·贝里尼部下,战死于西西里岛(3-45)。

发布  周纬:海军中将,中国海军军令部部长,1862年跟随马敦前往英国留学的海军先行者,曾与罗雨辰共同研制出中国的第一枚鱼雷。1918年根据国内的指示,与王林斌等在罗得岛以走私的形式向同盟国秘密输送战略物资,确保欧洲几个传统大国在战争中消耗得筋疲力尽,使中国在世界大战后能取得最大的利益(3-46,3-47)。

发布  林星宇:中校军法官,与周纬、白嗣阌等一同负责以走私形式向同盟国秘密输送战略物资的使命(3-46)。

发布  厉杰:世界著名经济学家,主张由中队保护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发展(3-46)。

发布  李世甲:周纬派到王林斌身边的联络员,后来在“联合梦想实业公司”中担任王林斌的副手,被王林斌一套赚钱的理论和实践震得心服口服(3-46)。

发布  格林姆·格雷():英国情报人员,原供职于“圆点”机构,后被打入“圆点”内部的中国高级间谍“王佐”——托马斯·莫兰特所设计导致精神崩溃进了疯人院,自此表现出明显的歇斯底里和神经衰弱症状。英国外交部成立独立情报机构mi6时被詹姆斯·布来恩召入麾下,代号邦德,编号007(外传)。1918年为调查中国海军在东地中海地区的不正常行为前往罗得岛,却由于其怪异举止而毫无悬念地被发觉间谍身份,结果一无所获(3-47)。

发布  沈颂杰:第101伞兵团副团长,其父为中国参议会议员,参议院动物保护委员会成员(3-48)。

发布  刘川:陆军上尉,第101伞兵团气象主任(3-48)。

发布  柯飞:陆军中尉,原为远征军总部上尉军事律师,为在美索不达米亚战败的高明辉解决了司法问题,后由于不善为人处事被调至第101伞兵团任副连长(3-48)。

发布  叶波:陆军上尉,第三集团军群司令员袁蔚庭的副官(3-48)

发布  李海保:法裔中国人,陆军中士,第101伞兵团一营一连二排二班班长,原名海因里希·保罗·拉瓦利耶(3-48)。

发布  腾威:湖南人,陆军上尉,第101伞兵团一营一连连长(3-48)。[注:在3-52中,腾威又成了一连二排二班上等兵]

发布  杨炎:浔阳早报军事版专栏记者,跟随徐倩、吴伶俐一同前往地中海前线采访(3-49)。

发布  李汉均:陆军上校,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群第六装甲军第六装甲师政治部主任(3-49)。

发布  段启瑞(段祺瑞):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群第六装甲军军长(3-49,这位名人就不用多说了)。

发布  徐涛斋(徐世昌):浙江鄞县人,陆军上将,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3-49)。[在真实的历史中,此公曾于1918年当选民国总统,而且和袁世凯还是拜把子兄弟,属于北洋系的重要人物,1919年五四运动时候就是他在当总统]

发布  冯九如(冯如):广东恩平人,海军上校,中国远征军海军地中海舰队“华山”号航空母舰航空指挥官(3-50,这位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发布  黄宗炎:海军上校,“白江”号战列巡洋舰舰长(3-50,这个是真实历史中黄翼升的儿子,张爱玲的外公)

发布  威廉·克里斯托弗·帕肯汉(sir william christopher pakenham):英国海军中将,爵士,在1918年9月搜索围歼德军希佩尔舰队的战斗中,率部与敌奋勇缠斗,在连续更换了三艘旗舰的情况下仍奋战不休,确保了中国前卫舰队主力能及时赶上歼灭希佩尔舰队(3-50)。

发布  高善继: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第一集团军群参谋长(3-51)。[真实的历史中,高善继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日军击沉的运兵船“高升”号上的清军帮带,拒绝向日军投降而与船共亡。]

发布  埃里希·莱温斯基():陆军中校,德军总参谋部作战处第一科长,最先提出中国远征军在法国南部登陆的意见,却不被德军总参谋部采纳(3-51)。

发布  赫尔穆特·冯·毛奇():即小毛奇,德军总参谋长(3-51)。

发布  鲁普莱希特():巴伐利亚王太子,德军d集团军群总司令,对埃里希·莱温斯基中校的意见十分重视,并从紧张的兵力中抽调了一个师前往加强马赛、土伦一线的防御(3-51)。

发布  瓦尔特·莱因哈特(walter reinhard):陆军中尉,配属德军第26步兵师的战车连连长,率部跟随隆美尔山地营行动,参加了与中国远征军第101伞兵团的战斗(3-51)。

发布  福斯坦():法国地下抵抗组织成员,收留了与部队失散的徐永晋等人,并主动充当向导,还为徐永晋的破袭行动提供了炸药(3-52)。

发布  应良明:上海人,第101伞兵团一连二排二班上等兵,狙击手(3-52)。

发布  祝正宇:第101伞兵团一营二连六排三班下士(3-52)。

发布  黄晟:陆军少尉,第101伞兵团二营四连副连长,在跟随徐永晋爆破桥梁的战斗中牺牲(3-52)。

发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