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冰瑶似知道刘秀心中所想,道:“冰瑶能有此感应,是家师根据对魔功的了解,研习多年后创出的一门心法,名为魔心道体心法,能感应到魔功的存在。我亦是凭此法,一路跟蹑须卜归至此。否则,以须卜归的灵锐感觉,无论多么高明的潜踪蹑行亦逃不脱他的法眼。”
刘秀想到自己在数十丈外隐蔽在大树上仍被他发现,深有体会。问道:“如此凶人,避之唯恐不及,为何付姑娘却要跟踪他?”
两人在说话间不觉已来到了山林的尽头,前方数丈处是一处山崖,山崖对岸是一座更大更高的大山,在黑夜中如一头巨大无匹的凶兽,俯瞰着他们。
山崖边缘有一方伸向悬崖的大石,如一只大鹰的喙般,伸向半空中。
付冰瑶来到大石之上,曲腿抱膝坐了下来,刘秀也学她样子曲腿坐下。
大石下面是黑黢黢的深谷,深不见底。山风从崖下卷起,将付冰瑶长发拂杨,白皙的脸庞,衬着天边一弯新月,更显美貌不可方物。
付冰瑶将目光投往崖对岸的大山,悠悠道:“刘兄对樊崇这人如何看?”
刘秀听得心中一荡,付冰瑶竟改称自己为刘兄,两人之间距离一下子拉近不少。不知为何提起了樊崇?
沉吟片刻,刘秀道:“樊崇于天凤五年,聚众百余人起义,为赤眉军。较之绿林军还晚上一年,樊崇此人英勇善战,富有谋略,前后不足一年时间,便使赤眉军由最初的百余人,扩大到数万人。琅邪人逄安、东海人徐宣等相继率队归附。更于去年秋大败王匡(此王匡为新朝王匡,与绿林军王匡同名不同人)、廉丹十万大军。号称新莽三虎,于严尤齐名的廉丹亦战死,使得队伍更扩大至如今的数十万人。樊崇实为当今有实力问鼎天下的英雄人物。”
付冰瑶道:“不瞒刘兄,此前我刚从樊崇处来,正是在那里,遇到须卜归,一路跟行至此。”
不理会刘秀惊讶的神色,继续说道:“如今天下大势,当属汉军和赤眉军两大势力最为强大。余者如河北头子路、刁子都、尤来、五幡、张霸、羊牧虽都称霸一方,但其仍是满足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小富即安,不图进取。
王莽不仁,覆亡只是迟早,天下众多势力中,唯有汉军和赤眉最有问鼎天下的实力。我观樊崇此人,虽武功高强,但其人残忍嗜杀,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祸害尤胜王莽。倒是一路上却听到不少对汉军的评论。说汉军纪律严明,秋毫不犯,从不扰民,所到之处,深受百姓爱戴。”
刘秀心中暗叹一口气,道:“自高祖立大业来,还从未有过像如今般天下纷乱的格局,群雄相争,无论是哪方势力获胜,最终仍是百姓受苦,我汉军自起事来,便是以匡扶汉室,造福天下百姓为己任,我们所要做的,还远远不够。”
刘秀话说如此,却心忖你哪里知道,若不是大哥刘縯的坚持,推行民政,以绿林军的德行,比起赤眉来亦好不到哪去。更想起去年初同绿林军初结盟时,有一次大军攻克湖阳,为抢夺战利品,绿林军差点同汉军火并,幸得刘秀阻止才未能发生。现在却受到付冰瑶如此高的评价,不由汗颜。
付冰瑶一双如清澈如潭水般的美目望向刘秀,道:“冰瑶很想知道,若汉军得了天下,刘兄将如何治天下呢。”
刘秀道:“治天下,唯有民心所向。古语云‘君唯天命,民为天心’。当年周文王在渭水边上第一次见到姜太公时,也问过这个问题。姜太公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
这段话用于当今之世,就是说,还利于民,就是仁;消除王莽各项残民之举,救民于水火,就是德;随时了解天下人民的愿望、心情,顺应他们的要求,就是义。有了‘仁’、‘德’、‘义’三个字,何愁天下不归心。
现在我军的宗旨是‘复汉安民’,若汉军有幸得了天下,将推行安民的具体措施,主要的做法就是‘首义’、‘广纳’、‘薄赋’、‘轻刑’、‘顺民’。不知刘某这样说,付姑娘可否满意?”
付冰瑶并不言语,却给了刘秀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道:“冰瑶知道如何去做了。”也不管刘秀是否明白,站起身来,充满深情的道:“冰瑶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办,刘兄就此别过了。后会有期!”
说完,一个纵身,投往密林深处,刘秀直觉眼前一花,付冰瑶的倩影已经消失在无尽的黑夜中。
刘秀再叹一口气,知道付冰瑶此番一去,便是仙踪渺渺,她日再见,不知何时。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如把一本书看做是一盘棋,书写至此,便将要进入中局,本章便是中变的那一步。这章没有刀光剑影,却暗含后面的发展线索,亦是蓝移写的相当辛苦的一章。
另外,最近蓝移工作比较忙,每天回来码字也是非常的吃力。如有更新跟不上的情况,还是希望书友们给予支持,不要把我忘了才好。多多留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