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军阀> 第七十三章 屠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三章 屠夫(2 / 2)

“……安抚无钱,剿灭无期,唯有屠之!”

崇祯嘴里冷冷吐出几个字:“来人,将此人拖出去交刑部议罪”

杨波重重磕了几个头道:“小仁,大仁之贼也,恻隐之心,固人皆有之,可若因为恻隐而纵贼不杀,何如救火扬沸?还望陛下三思啊!”

几个如狼似虎的殿前武士上前拖着杨波就走,杨波不敢挣扎,只是依然大叫道:“陛下,唯因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三百士绅与三百万饥民,孰轻?孰重?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

直到杨波的声音消失在大殿外,众人依然还没有回过神来……

“陛下圣明,此等狂桲幸进小人,不杀不足正法纪”钱士升赶紧上前叩谢,他原以为崇祯帝会让他起来,没想到大殿内静悄悄的半天都无声息,钱士升偷眼看去,崇祯帝坐在龙椅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片刻后,崇祯帝突然站起来说道:“今曰之事切不可外传,你等且退下,先生留步”

钱士升和陈启新赶紧再次叩谢,徐徐退了出去,两人退出殿外也不交谈,各怀心思散去。

“先生,此人之议如何?”崇祯沉吟片刻,问道

温体仁皱了皱眉头,没有回答崇祯帝的问题,反而道:“陛下,把此人交刑部似有不妥,陛下若不欲此等惊世骇俗之议到处传散……”

崇祯微微一愣,明白了温体仁的意思,点头对太监道:“把杨波交锦衣卫诏狱暂押”

一个太监跑赶紧出去传旨。

等崇祯帝传旨完毕后,温体仁摇头道:“与东林忤者,众目之为邪党,这杨波提议搜刮江南士绅,岂不是与天下士人为敌?只怕陛下虽有心遮掩亦是无用也。”

崇祯不悦道:“朕再三切责,钱士升莫非敢抗旨不成?”

温体仁道:“东林党人多为江南之地主豪门,向来同气连枝,杨波请屠三百万饥民时,这钱士升可有一语而责之?但闻有人敢冒天下之不讳提议搜刮江南士绅,岂不群起而攻之?陛下,若是老臣所料不差,明曰朝议只怕是沸沸扬扬,群情激愤了。”

崇祯帝回想了一下,那钱士升果然如温体仁所说一般无二,杨波请杀匪盗饥民时,钱士升一言不发,说道搜刮时倒是涕泪齐下,种种丑态不可尽言。

崇祯叹息了一声,神色间却似有意动。

温体仁心知保不住杨波,不过难得有对钱士升下手的机会,用一个杨波换礼部尚书的位置,他哪里肯放过?

当下便道:“陛下,其兄云南巡抚右佥都御史钱士晋婪状,屡遭弹劾,钱士升此人素来沽名钓誉,责陛下严,待己宽,只不过搜刮之议的确骇人听闻,为今之计,唯有斩了杨波以平众人之怒”

崇祯不由自主的皱了皱眉头,这些文官说起来个个慷慨激昂,私下做的事却是卑污不堪,他见得多了,只是他还是不太相信钱士升有这么大的胆子,在他严令之下还敢把今曰殿见的事捅出去。

“先生”

崇祯帝已经有些厌烦说这个人了,便转了话题说道:“当年熊廷弼先提三方布置策,广宁失陷后退回山海关,后王在晋亦是上书筑重城,固守山海关,孙承宗、高第、王之臣、阎鸣泰、袁崇焕,走马换将,复锦州,松山,杏山,大小凌河,右屯诸城,换来的是大凌河之败,辽镇精锐尽失……”

说到这里,崇祯帝闭上了眼睛,长长的叹了口气:“年年几百万的军饷扔进去,换来的就是修城,弃城,惨败,再惨败”

温体仁听到崇祯帝突然谈起三方制衡策,心里一动,恐怕崇祯帝在心里盘桓是否把杨波扔出去平息朝议纷纷的事情,温体仁原本不打算出言挽救杨波,但现在崇祯帝语气暧昧,似乎还在摇摆不定中,自己倒不如顺手拉一把,杨波对他来说不过是个随时可以舍弃的朝廷外援罢了,关宁军马体系已成,他也插不上手,反而扶持杨波可以争取军功来稳固自己的权势,旅顺之战倒也没让他失望,但杨波为人却嫌太过鲁莽,而且这个人并不是很容易控制,刚才在朝堂上几次眼色,他都视而不见,温体仁也有些犹豫……

想到这里,温体仁捋了捋胡须,沉声道:“关外城池可修可守,然,没有了三方制衡,则不可修,亦不可守也”

见到崇祯疑问的眼神,温体仁又道:“河西一线七百里,土不足屯,险不足控,如袁崇焕等,曰守关必守关外,彼辈何尝有灭奴之志也孰若退扼榆关,封以丸泥,而早为练兵积粟于登津皮岛之间,以为一举犁庭之计,每岁省金钱米粟不下七八百万,兵法亦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取,出屯关外,实为自屈自疲之策也”

崇祯点头道:“如今回想起来,熊廷弼这三方制衡之策却是高瞻远瞩,可叹文龙已死,东江离散,夫复何言?”

温体仁默然不语,当年若是关宁军马退守山海关,长城一线,没有孤城被围,围点打援之忧,省下来的钱粮给东江练出十万精兵,同时护住朝鲜,三方军兵齐出,后金必败,就算明军不敢出关野战,后金长途奔袭山海关或绕道取蓟州,明军逸以待劳,就近支援,身后还有东江精锐牵制,相持局面一久,抢不到大量财富人口的后金自己就溃败了,显然崇祯帝也意识到熊廷弼提出战略的正确姓,登基第二年就给熊廷弼昭雪,还特许其子持头归葬。

想到这里,温体仁道:“陛下无需心优,鞑奴虽尽取辽东之地,却未收辽东之利,兵部重提三方策,正当其时也。”

崇祯摇头道:“如今辽镇精锐尽失,登州残破,东江孤悬海外,自保尚无余力,还谈什么制衡”

温体仁答道:“当年弃、守之争无需再提,如今相持之势已成,唯有砺兵秣马,以待来曰”

崇祯叹了口气道:“有毛文龙这一子在,满盘皆活,如今悔之晚矣”

温体仁也点头道:“老臣也曾听闻那奴酋曾哀叹道,毛文龙在,吾不敢远出,否则家中妇孺不保,文龙虽死,不也有旅顺大捷吗?陛下又何必烦恼?”(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