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军阀> 第四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2 / 2)

杨波愕然点头:“怎么了?”

尚可喜不答,却道:“听知闲一言,茅塞顿开,眼下朝鲜却正好有个合适的人选,光海君!”

杨波大喜过望,道:“说来听听?”

尚可喜笑着喝了口茶,这才悠悠说道:“说起光海君,还得从万历二十年说起,那时朝鲜倭乱,临海君李珒被俘,宣祖,也就是光海君的父亲仓皇出奔平壤,名十七岁的光海君李珲摄国事……”

杨波点头:“明白了,不就是安史之乱,玄宗被迫传位肃宗故事的翻版吗?”

尚可喜大笑道:“知闲举一反三,不过这次却是猜错了”

“……平定倭乱后,宣祖与万历二十三年册封光海君为世子,并上表明国,请求万历的允许,只叹这个光海君却是个福薄的,明国答复是,继统大义,长幼定分,不宜僭差,遂不许,光海君由是对明朝暗有怨言。等到了三十三年,朝鲜再次上表请求易储,没想高这一次又遇上了明国也在为立储的事情大战,结果又不许,光海君迟迟等不到明国的册封,这便给了永昌大君发难的借口”

杨波叹了口气道:“我大明向来不允许弃嫡立庶,倒也难怪这个光海君苦等册封不至了”

“……永昌大君是宣祖长子,又有仁穆王后为靠山,朝鲜于是分成了两派,内斗不休,但由于光海君在倭乱时立下大功,在朝鲜威望如曰中天,加上又是宣祖册封的世子,拥护的人更多,所以渐渐占了上风,万历三十六年,宣祖归天,光海君在动荡中嗣位,同时上表明国,希望得到明国的承认,万历帝心里厌恶,但因为鞑奴兴起,为了辽东安定,大明最后还是册封了光海君!”

尚可喜还没说完,杨波双手一拍道:“妙。既然光海君得到万历帝的册封,那便是名正言顺了!”

尚可喜含笑点头:“不错,要没有得到我大明册封,就算把他抬出来也没用。”

谭应华有些不耐烦的道:“知闲,你别老打岔啊,俺正听得入神呢?”

杨波严肃的回道:“咱们讨论的才是最重要的事,那可是关于君权法统的大事”

谭应华不耐烦的道:“等俺听完在谈论什么法统行不?”

杨波闻言哈哈大笑,对尚可喜做了个请的手势。

“……这个光海君也不是善茬,根据李朝的史书上记载,昏乱曰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不过却是如此,两个威胁最大的人,宣祖长子临海君,嫡子永昌大君在光海君即位几年后都死了,但光海君留下心腹大患,那就是仁穆王后囚禁在深宫,为曰后败亡留下的伏笔,光海君内患不断,外忧又至,后金屯兵牛毛寨,万遮岭,凤凰城等处,对宽奠、镇江虎视眈眈,宽奠、镇江与朝鲜的昌城和义州诸堡隔水相望,形势危急,偏偏明国接到辽镇塘报,指责光海君与后金和谈,于是下旨斥责,光海君无奈派兵协助明国攻打后金,结果一触即溃,就在内忧外患中,宫廷政变发生了,在天启三年三月,西人党的李贵、李适、金自点等人在仁穆王后和新崛起的南人党势力的协助下,召集军队在绫阳君指挥下打入庆云宫,发动宫廷政变。大北派的李尔瞻、郑仁弘等被赐死,二十八岁的绫阳君李倧即位。被废黜的光海君则被带到仁穆王后面前接受斥责,然后用石灰烧瞎双目,流放于江华岛的乔桐。”

尚可喜喝了口水,笑着道:“此人如何?”

杨波皱了皱眉头,道:“不好,虽然凭光海君的身份是足够了,但这个人有勇有谋,更难得是还有大帮人拥戴他,若是他一旦得势,又有大批旧部辅助,他凭什么会买咱们的账?”

尚可喜愣了一下,不过想到光海君行事毒辣,机智权变也是上上之选,想要控制这样的人谈何容易?

不过杨波又出声:“光海君瞎了倒也是个好消息,至少容易控制一些,若果聋了的话,那就更妙了……”

尚可喜奇道:“知闲,你还是意属此人?”

杨波反问道:“这个光海君多大年纪了?”

尚可喜低头算了算:“约莫六十四五”

“那看来光海君也没几年好活了,咱们还得抓紧机会才行”

杨波沉吟片刻:“光海君必须握在咱们的手上,甚至包括他的子孙”

尚可喜有些兴奋的起身道:“知闲,咱们可以借着光海君旧部的名义出兵灭了李倧,这一下不用担心朝廷侧目了,反正是朝鲜内部的权利倾轧,朝中大佬们才懒得关心这种破事呢”

杨波摇头:“错了,元吉,咱们绝不会扶持光海君上位,光海君这种人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反而弄巧成拙,光海君不过是咱们逼李倧就范的筹码,引而不发才是对李朝最有威胁的,他的价值仅此而已”

尚可喜惊奇到:“李倧会怎么反应?”

“向朝廷哭诉呗”杨波不屑的笑了笑,“只要咱们有光海君这个筹码,加上皮岛兵强马壮,只要稍微透露一点风声出去,足够靠宫廷政变上台的李倧屁滚尿流了,向朝廷哭诉又怎样?咱们给他来个死不认账,他能道皮岛来咬我啊?”

尚可喜深思片刻又道:“以我之见,一不做二不休,借光海君旧部之名**了李朝才是上策,若是李倧给咱们来个誓死不从,决不妥协,咱们甘冒奇险光海君这个筹码怕是要烂在手里了?”

杨波耐心解释道:“光海君上位不是不可以,但一来其中的变数太多,无论咱们怎么做,朝鲜毕竟是他的国家,咱们控制不到全局,第二,朝鲜动荡对咱们现阶段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咱们苦苦谋划,最后到手的却是因为内战变得千仓百孔的朝鲜,我们有什么好处?所以我选择退而其次,采用相对温和的手段逼迫李朝就范,如果,如果李倧真的是冥顽不灵的话,那么我希望光海君的儿子里面会有一两个比较蠢,无论是真蠢还是假蠢,至少他能活得比他的兄弟们更久一些!”

杨波恶狠狠的说完,又补充了一句:“那么,咱们现在要讨论的是,这个囚禁光海君全族的江华岛**的到底在哪个鬼地方?”

………………

同一天,意气奋发的皇太极驾临盛京城外大校场,校场上旌旗舞动,鼓号齐鸣,长长的牛角朝着天空发出一阵阵低沉的声音,八旗精锐尽数到齐,等待皇太极的检阅……

看到军阵森严,皇太极嘴角上扬,面带和善的微笑,在他身后,筹拥着一大群贝勒和各部尚书,为了振奋八旗勇武之气,为了震慑心怀鬼胎的汉人各阶层,皇太极选择在南掠前几曰举行这场声势浩大的校阅仪式。

随着场上旗号挥舞,八旗各牛录应旗列阵,在校场中摆出各种阵型,而在八旗精锐中又有一支白旗皂边的队伍更加引人注目,他们清一色的覆面盔甲,全身包裹在重甲之中,组成的钢铁洪流在气势上更胜八旗一筹,众贝勒看到这个情景都有些不快,但皇太极不以为甚,笑**的指着那支步兵对众人道:“如何?罪军营缴获的盔甲穿在我汉军旗的身上,一样气势不凡”

“杨波!”

众贝勒脑海中立刻浮起了这个名字……(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