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重生在台湾> 第一百六十二章 94年最后两个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二章 94年最后两个月(1 / 2)

 九四年的时候,中国内的不少企业都想方设法的找政府法律条文的漏洞,并且千万百计的偷税漏税,来创造企业的最大利益空间。其实全世界商人在这方面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可以说一间企业里如果没有几份“假帐”,负责公司账目的会计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自己是干什么的。

不过在这个时期,想要少花钱多办事,脑子灵的人有的是办法。

就比如说,现在政府鼓励外资进入内地投资,以此来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才使得国家对海外资金的管制力度并不是很严格。当然,这只是单方面的。可谓是“有进无出”,尽量的吸引外来资金,全力压制国内资金外流。

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外资和港台资金的开放幅度和大量的优惠政策。

不少内地企业想各种办法在自己的企业公司门前,挂上最少两个国家的国旗,以此来谋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一时间弄的国内到处都是“合资企业”和“三资企业”。总之要是仔细查起来,多半都是假的。

就在别人想办法开发“殖民地”的同时,赵文凯的【华夏集团】却在托关系给自己换了一身“合法”的内地法人的身份。堂而皇之的在内地大力发展“民族产业”。想比之下,这份情操可谓是高尚的多了。

就现在内地产业的进展速度,上海的水运码头项目已经启动,按照工程进度,这个新建立的港口将在九六年正式可以投入使用。届时,这个新港口码头。将成为第一批投入使用地现代化港口。并且还要承担装卸、仓储、物流、船舶拖带、引航、外轮代理、外轮理货、海铁联运、中转服务以及水路客运等服务。可以是说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项目了。

另外,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深圳等地的大型超级市场也获得政府批准,开始在原有收购的国有百货公司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且要进行内外部的重新装修。希望也是在九五年六七月份的时候可以正式对外开放。

而这一批的名为“世纪华嘉”地超级市场,也将领先“家乐福、新玛特”等一干外国零售巨头抢先占领内地市场。

“世纪华嘉”的兴建并不是众人想象中的那样波澜不惊,也不是说内地没有零售业经营方面地能人。

就目前而言,内地以连锁形式经营的称雄全国的却真有一家,而且此刻正是风头正旺。仿若国内零售业的一颗明星。这家企业就是郑州亚细亚集团。只不过目前华夏集团对这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并没有太大地感觉。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此时有关亚细亚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而华夏高层也很明白此时亚细亚的成败得失。不出两年,这个曾经创造过一时辉煌的零售业巨头。就会慢慢消沉在时代的车轮之下。

赵子明自回台北不久,就被纳兰德信拉去合伙做动态内存的项目。可是经过失败之后,纳兰德信又把矛头转移到了笔记本市场上。

台湾地笔记本生产商主要是为了外国品牌企业做产品代工。虽然利润空间很大,可是纳兰德信认为,以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代工生意必将不会成为一个正常企业成长的最佳选择。而做自己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因此在考虑分析之后,纳兰德信就联系赵子明共同出资收购台湾的笔记本代工公司,并且借此骨架开发自己地品牌。而产品的主要市场,则是针对例如内地、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地区。

而产品路线自然是走廉价实用型。

赵子明从儿子那里也清楚的知道,似乎这个行业的潜力很大。因此就同意共同出资,以各占百分之五十的比例出资收购一家比较不错地笔记本代工公司。另外投资在内地兴建新的工厂。

当然。由于台湾对部分高新技术和产业地限制。有很多产品元件,是不可以在内地生产的。

这样一来就加大了产品成本,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要有技术,总是可以把元件生产也转移去内地的。因此,新成立的,明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就在两岸正式挂牌成立。而生产线也不需要多加改动。只要换个品牌,就可以重新生产。

如此一来,明德笔记本,就这样走进了内地市场。

总的来说,企业在内地的发展速度。是未来年代的人所不可以想象的。几乎可以看见的都能成为赚钱的门路。每一样产品都可以赚取极大的价值。

和改革开放初时不同,那个时期内地没有“市场”。没有买方市场,同样也没有卖方市场。但是一经开放之后,大量的需求使得所有的商品都成了“急需物资”。

赵文凯的记忆中,就常想起小时候街道的大妈大婶成天的从广播里听到酱油、米醋、豆油,等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各种产品“调整价格”或者是“供求失衡”等相关的消息。然后就看各家各户,在家里囤积大量的没有实际用处的商品。

回忆下那个年代的事情,现在觉得好笑,实际上,这也是市场经济成型前的必然过程。毕竟市场对当时的人而言,太陌生了。

可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国内的“传统商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是却不能满足当时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而随着台湾和香港,甚至是外国企业的进入,外界的新型产品就蜂拥进入内地市场。

而在这个时期,也是个体经营者积累原始资金的最佳时期。随着后来的逐渐扩大和开放进出口限制,这部分人也慢慢成为了大企业的老总,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地企业家。

外资商家同样的把手里“不值钱”的“淘汰商品”一股脑的以超出实际价值几倍的价钱全部“倾销”到了内地市场。

举个例子。以通讯市场而言,当国外正在使用数字信号的通讯工具的时候,这些商家卖给内地的永远都是淘汰了两三代地仓库旧货。比如说模拟信号的通讯设备。

可是当这边模拟信号线路还未架设完毕,商家才把数字信号产品再卖一遍。形成了内地的资金重复“投资”形成了大量地资产外流和浪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