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随身种田> 【207章】 思想转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7章】 思想转变(1 / 2)

 冻雨的结束,春节的临近,让梁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陆续返回家乡,顿时原本略显冷清的梁村变得多出了不少人气。</p>

在梁村,农民们一直以来收入来源比较少,每年的收入也不过刚好能够支付家里的各种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无奈之下,不少青壮年只好是外出打工,奔向珠三角出卖苦力。</p>

外出打工的村民大多只念过小学初中,极少有读过高中的,甚至还有些半文盲的存在。因为文化程度不高,村民们到珠三角之后,大多从事的都是最辛苦的体力劳动,不是进厂做流水线上的装配工就是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p>

即便是如此,村民们依旧是乐得到外面打工,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月底总是能够见着白花花的云子。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也是能够存下三五千,比在家里种田强多了。</p>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去广东就成为了很多青壮年的唯一选择,以至于很多留守在家里的老人小孩一被询问开口就是‘去广东’。</p>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去广东打工导致了梁村不少的田地丢荒,放眼过去,不少的家庭只有留守的老人和小孩,显得特别冷清。</p>

每当临近春节,外出打工的村民就如同候鸟一般返回梁村,在家里过往春节之后再前往珠三角继续自己的打工生涯。</p>

集中往返的村民给交通部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也是所谓‘春运’的主力军。</p>

青山县目前还没有通火车,村民们往返珠三角的主要交通工具还是长途大巴车,很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这不,往年在腊月廿三的之前就有不少的打工者回到村里,今年由于受到冻雨的影响,一直到了廿三那天之后,才有村民陆续抵达梁村。</p>

春节对于中国人有着很特殊的意义,这些外出打工的村民,宁可花上半个月的工资购买昂贵的车票,也要回家过春节。</p>

回到阔别一年的家乡,不少村民都被村子的变化给吸引住了。</p>

在青云码头的时候,大家都已经是被泊位增加、设施完善的渡口码头给吓了一跳。毕竟,大多数的村民数十年来都是习惯了原来那座用青石和沙石修建的简易码头,乍一看到水泥浇筑的新码头,都还是有点惊讶。</p>

不过,村民们更大的惊奇还在后面,从青云镇上到梁村,一条笔直宽阔的柏油路替代了原先那条破破烂烂的机耕道。</p>

短短的一年之间,村子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几乎让外出打工的村民感觉一阵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p>

除了肉眼可以看出来的变化以外,村民们还是能够感觉到村子里的精神面貌以及干劲比往常好了很多,也不知道这些变化从何而起。</p>

每天,太阳升起之后,在梁村村子中央的大榕树下,总有很多村民坐在那儿一边聊天一边晒太阳。不过,那些打工回来的村民们却意外的发现,自己留在家里的同伴、伙计一个个变得忙忙碌碌,天不亮就往湖边的沙地那儿跑。</p>

无奈之下,这些村民只能是自个聊聊在珠三角的打工生活,聊聊城市的繁华以及打工者的艰辛。</p>

在很多人的眼中,城市是美好的,有着高楼大厦,有着车水马龙,还有灯红酒绿。</p>

不过,在打工者的眼中,外出打工其实就是放牛一般的生活,城市的繁华永远不会是他们生活的主色调。</p>

大多数的打工者都是在大城市郊区的工厂中上班,车间、食堂和宿舍之间三点一线,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和金钱到十几公里以外的市中心游玩。都市的繁华只是存在于电视画面之中,对于珠三角的印象,很多村民的印象不过就是繁忙的工厂、杂乱的民房以及远处的农田。</p>

即便偶尔有休息的时间,大家也都是累得只想在宿舍里睡觉,顺便还能把钱给省下来。有些村民甚至去广州、深圳打工好几年,根本就没有到过市中心游玩。</p>

对于大多数的村民来说,城市不过是自己打工挣钱的地方,并不会是自己的家。哪怕一些年轻人心里还有点憧憬,希望能够留在城里,变成一个真正的城里人。</p>

不过,时间和现实会告诉这些年轻人,这只不过是一种奢望罢了!</p>

就在大伙在榕树下聊天的时候,王少章骑着摩托车从边上经过,被自己的同龄人拦住了。</p>

“少章,回来这两天怎么都不见你过来和我们喝酒?”拦住王少章的是他小时候的玩伴杨展,平时和王少章的关系很好。</p>

去年的时候,王少章就和他说好了,今年春节之后和他道广东进厂打工。不过,如今王少章早已经是找到创业的方向,自然是不会再去广东了。</p>

“我这不是忙着酿酒、送酒和喂猪嘛?”王少章指了指摩托车车架上的两桶米酒,苦笑道。</p>

“少章,你真的决定在乡下养猪了?”看到王少章的这个架势,杨展有点纳闷地问道。</p>

“没办法,老头子都给我置办了全部都家当,我去打工的话,这些东西扔给谁呢?”王少章脸上露出无可奈何的表情,回答道。</p>

“那你忙去吧,记得晚上到家里喝酒,咱们哥几个聚一聚!”看着王少章根本就没有停下引擎意思,杨展也只能有些郁闷地挥挥手放行了。</p>

“好的,晚上我带点我家里酿造的米酒,到你那儿吃饭!”王少章痛快地答应,挂档离开了。</p>

王少章的摩托车转眼就消失在拐角处,只留下一股青烟和同伴们有些疑惑的目光。</p>

“萝卜,你说少章在家里酿酒究竟能不能挣钱呢?”有些郁闷地坐在石墩上,杨展问身边坐着的一个伙伴。</p>

“应该能吧?!”外号‘萝卜’的罗波有些迟疑地回答道:“听我老爸说,他这段时间生意兴隆,米酒都是供不应求的。”</p>

“少章算什么呀?现在村子里最厉害的还是刘睿!”旁边另外一个同伴插话道:“刘家的酒坊每天都能生产上千斤的米酒,全部卖到县城,要不然他也不会那原先的设备和客户都转给王少章!”</p>

“这么厉害?!”听到这样的话,杨展是吓了一跳,将信将疑问道:“这么说刘家岂不是要发财了?”</p>

“什么要发财?”这时候旁边的另外一个人接着说道:“刘家现在已经发财了,别看他们家还是砖瓦房,但是迟早有一天会超过钱大彪!”</p>

“不会吧?钱大彪那几艘沙船可都是日进斗金,咱们村子谁能比得过呢?”杨展倒是觉得不太靠谱,摇摇头说道。</p>

“刘睿种植的两亩小番茄,若不是冻雨的缘故,起码能有十万块的收入,看来刘睿在村里干得还真的是风生水起!”罗波想了想,把自己听到的一些消息也是说了出来。</p>

刘睿的番茄地被冻雨摧毁之后,损失惨重的事情在梁村乃在周边村寨之中都已经是传遍了。毕竟十万块钱并不是小数目,是一般村民渴望不可及的巨大金额,足以让村民们热议一段时间。</p>

“除了这些之外,刘睿还投资了湖边的养猪场、粮站休闲庄园指不定已经有几十万的身家了!”在旁边的伙伴们纷纷是把回家之后听到的消息都讲了出来,言语之中多有一些揶揄的情绪。</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