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中华大帝国> 第八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德国统治下的欧洲 三(2 / 2)

根据该协

马尼亚必须发展森林业,各种矿砂与油矿的开发务必器和材料,并有德罗合组的独占公司或卡特尔管制。罗马尼亚需为德国企业和德国运输业创立自由区域。罗马尼亚的运输制度需加以发展。罗马尼亚的军备及军事工业的设备概由德国供给。

1920年124,德罗签订了一个新经济协定,罗马尼亚同意减少小麦种植面积的20%,将这些土地改种德国最需要的农产品如亚麻、棉花、油菜、饲料用燕麦。德国政府同意在技术上及其他方面帮助罗马尼亚进行它的十年经济计划,给予罗马尼亚长期信用贷款以购买德国机器与器具,并以此项资金协助其扩增产量、改进水道、发展灌溉。

德国方面认为德罗商约是“德国贸易政策的最重要成功”,是国将国家经济设计推及民族经济领界以外的第一个实例”。德国承认这个协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德国需要的工业原料产品如棉花、亚麻、油菜籽的生产,但他们同时称其对罗马尼亚亦有利益,可以帮助其解决经济问题,因为罗国的可耕地是有限的,而比起其耕地面积来,农村有大量过剩人口,所以农民改种那些需用更多劳力的工业原料产品是有利的。

德国对于多瑙河流域其他各国的尼亚之速,但这些方案的宗旨全是一样:为德国谋利益。1920年11月日的德匈贸易协定规定匈牙利须改变农业的性质,使其产品种类方面更多,而德国保证购买匈国全部可出口的过剩产品。例如匈牙利需减少禽肉产量而增加鸡蛋出产,以供德国的需要。在保加利亚,德国的经济目的可以一言以蔽之:强化农业。

德国将保加利亚那些靠农产品而维持的工业加以发展,以期增进德保的贸易。举例说,为了鼓励保加利亚向德国出口罐头肉品、干制水果和菜类,德国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保加利亚建造屠宰厂、冷藏厂、玻璃暖房等设备,德国认为这些企业可以增加保国农民的购买力,可以吸收更多的德国工业产品。

德国最大的化学公司如i.g.法本已经派专家对多瑙河各国的经济结构做了多年的研究,该公司研究所得的结果是:鉴于多瑙河流域土地利用之落后,德国的化学工业可以从中获取最大利益。多瑙河各国的土壤已经被耕种到枯竭的程度,如欲扩大生产并使其多面化,非施用化学肥料与杀虫药不可。这批专家又发现,耕种方法和畜牧方法的现代化需要大规模使用其他化学品,例如畜药、灭菌和发酵设备,及农家应用的油漆等等。

除农业外,德国也计划开发东南欧的矿物资源。德国人积极参加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冶金业,以期增加、铬、铅的生产。除西班牙外,南斯拉夫是欧洲最大的产铜地。对东南欧的工业和矿业发展,亦如对于农业一样,德国正在极力使其配合德国的需要,并在德国资助与指导下进行。只有在不违背东南欧的“有机体”发展之范围内,并有助于促进其人民购买德国工业品的能力,工业化方被允许。

德国对东南欧的政策是使它变为德国的“农业腹地”,他们对西欧各国的方案却将这些国家变为德国的“工业腹地”,尤以比荷两国为甚。比利时主要是一个工业国,其工业化程度甚至高于荷兰。

二战前比利时和卢森堡每年共出产700吨钢,每年出口500至万吨煤,但每年需由法德两国进口约1000吨焦炭以及大量瑞典铁砂。比利时的纺织工业亦甚发达,每年以大量的棉纱、棉制品、毛线、麻纱和白麻出口国外。

德国将比利时配入欧洲经济计划时是否仍保留比国领土原状似尚未决定。也许比国将被分裂成数国,北方的弗拉芒部分与荷兰并成一个缓冲国,而南方的瓦隆部分则与法国北部若干省共组一个新国家。比利时被占领后,其经济改组已在积极进行中,例如其农业即仿照德国农业自治区的办法而被改组,根据1920年827日的德国法令,成立了所谓“比利时农业与粮食业全国公司”,包括比国境内一切生产或买卖农业品的企业。凡生产或经售农业所用原料如肥料、种子、食料的企业,以及园艺业与渔业,亦均包括于该组织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