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谋定民国>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本人让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本人让步(2 / 2)

“湖北一次大水,朝庭救济不得力,再加上山东,河南也不知道有多少饥民,要是没粮食,饿死的人成千上万。”何天赐琢磨了一下,“你去跟于文斗和李恩义大哥招呼,现在开始从其他地方收集粮食,不管是什么粗粮,先收上来再说,吃得差点,总比饿死要强,再派人去关内贴出告示招集一部分饥民,愿意来的就拉到东蒙来。

“大人,通辽今年已经做了五万新增移民的预算,再增加个三五万人还行,要是再多通辽恐怕受不住。”苏厚文连忙道。“不管是粮食,还是住处,都满足不了一下子涌进来的这么多人,再说要是真有十几万人,光是吃住,一年恐怕就得几百万两,咱们哪来这么多钱?”以通辽现在的条件,一年接受个五万人已经比较勉强,再来个十几万人,非得出大乱子不可。

“钱的事我有办法解决,粮食能吃饿不死人就行,住的地方建红砖房太奢耻了,直接搭棚。先保住人不饿死再说,条件艰苦些也没办法了。”何天赐倒不在乎钱哪里来,曰本人和俄国人的款项上来,不要说来十几万人,就是来个几十万人,何天赐也能吃得下,就是粮食问题、住宿问题、农具问题,倒是难以解决,看来一口真不能吃出来个胖子。

不过一旦人口上来,不论是招兵问题,还是发展问题,没有人发展都是空话,只要草原上人口上来,汉族比例稳定,草原上的民族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更能促进蒙古人与汉族人的交流,让蒙古人更加适应汉族人的生活方式。

“大人,这可是四五万人,把他们弄到通辽来又能做什么呢?”苏厚文问道,东蒙不可能每年花四五百万两去养些闲人,否则别说是东蒙负担不起,恐怕就朝廷也不愿意花这个冤枉钱。

苏厚文毕竟是保守官员出身,眼光也有限,他可不会想这些关内移民带来的好处,不过他说的倒也对,虽然东北有的是荒芜的土地,可是当官的可不愿意花钱养这些难民,大量的良田都成了无主之地,所以才被叫做北大荒。

“修路,现在东蒙生产出来的东西一多,运出去就曰渐麻烦,运输成本也高,铁路暂时不用想,修两条公路,也能大为加快东蒙货物吞吐的能力,洋灰厂那边加大马力,扩大生产,尽全力满足东蒙建设和修路的需要。”凡事都有利有弊,虽然拉个十几万移民过来,光是吃喝拉撒每年就是个天数字,不过这么多人又何尝不是廉价的劳动力?

东蒙治下虽然草场丰茂,有大量的养马场,可此时大多数马车还没有装上橡胶轮胎,将货物运出去是件十分麻烦的事,若非中兴集团搞了个养马厂,现在已经有了一千几百匹马,运力充足,草原上的毛纺,制鞋,酒厂是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的。

通辽到洮南的公路已经大大缩短了往返的时间,减轻了货物在中途的损耗,以及时间问题,若是可能,直接修一条洮南到长春,或者是到哈尔滨的公路,这样洮南的发展才能更快。

随着于文斗商会的加入,通辽、郑家屯与奉天的贸易也进一步的加大,一旦通奉公路完工,将大大缩短东北与东蒙之间的沟通,如果资金充裕,倒是可以考虑将赤峰到通辽的公路也建起来,这样就能将自己治下的东蒙完全的与东北内陆连接在一起。

一来促进草原与东北的经济发展,二来毕竟奉天才是东三省的中心,这样将东蒙与东北连接在一起,方便何天赐在东蒙及时出兵,虽然手中有养马场,养马场中的蒙古战马,足够装备自己一个镇士兵所用,但是公路建立起来后,大大缩短了运兵的时间。

这就是典型的以工代赈,这些关内的移民大多都是青壮年,不光是修筑公路,就是开垦荒地,几年下来都给东蒙带来的收益,可是不能几百万来计算的,这些青壮力稍加训练,就是士兵,要真是一年能招募十几万的移民,几年下来东蒙就能接近一百万人口,十一的比例招募兵丁,也能有十万大军。

另外移民大多都是青壮年,可以考虑直接成立发展兵团,东蒙这样荒芜的地区,正适合发展兵团,配合正式部队守卫东蒙倒是不成问题,也能上正规部队腾出手来处理各种争端。

风雨飘摇的乱世即将到来,要是有足够的部队,何天赐就可以直插奉天,控制三省中心。

“好,只要大人把钱的问题解决了,卑职也豁出去了。”苏厚文咬咬牙,他是稳妥的姓子,不过何天赐真要是能将钱的问题解决掉,对于东蒙也确实是一次重大机遇。

“这事我还得去总督大人那里跑一趟,争取总督大人的支持。”末了,何天赐想了想,这么大的事不跟锡良去交一下底,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一次十多万人的移民,在清朝并不多见,总不能别人问起的时候,锡良一无所知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