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之铁血中华> 第三十二章 制造蒸汽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二章 制造蒸汽机(1 / 2)

 此时,所有的管线都已布完,车间内留了六个三通接口,正好位于六台车床下面,这些接口都被铜制封头临时封住,而布好的管线都已在其外面包上了隔热材料,这也是为了防止蒸汽在流经管道时温度会有所下降,从而影响蒸汽机的效率。

第二台车床已工作了近两个月,郑瑾等人竟然真的用车床完成了汽缸的制作。不过因为用车床加工内孔毕竟不太方便,因此史可又专门制作了一个尾架与一个旋转刀架,将缸体固定在尾架之后,又将车刀装入旋转刀架中,并且将刀架用卡盘固定在主轴上,这才完成了缸体内孔的车制,但这种方法其实与镗床也差不多了。既然掌握了这种方法,郑瑾等人索性一连制作了六台蒸汽机。

这种小型蒸汽机的缸径大约十厘米,行程为二十厘米左右,采用了双向蒸汽驱动的方式。蒸汽机的缸体为高碳钢铸造,经过车床的多次车制之后,汽缸内壁已是极为光滑。史可等人也不再用砂轮进行内圆磨制,而是准备等到蒸汽机运行起来之后,由活塞环进行汽缸内壁的磨制,然后再更换一批新的活塞环即可。蒸汽机的活塞是采用钢铸造,但为了减少活塞往复运动时所带来的惯性,这个活塞制作得极薄,主体大约只有一厘米厚,与汽缸的接触面又稍有加宽,大约向一侧伸出四厘米左右,尽管如此,活塞的厚度仍然足够安装三个活塞环。活塞环全部为钢制作,这种低碳钢的硬度要小于汽缸壁的硬度,这也是为了避免汽缸被过度磨损。这种活塞环的成品率极低,有些是在铸造时失败的,有些则是在打磨时无法掌握圆度而导致作废,后来史可等人干脆采用车制,然后再经斜刀切掉根部,这才用新的方法制造出了一批活塞环。由于活塞不并不是一个闭环,因此要装在活塞之上也不困难。

蒸汽机主要由汽缸与齿轮箱组成,这两部分加起来比一台电脑主机稍大一些。看着眼前这六台机器,刘少成感慨万千,为了制作这台蒸汽机,众人总共忙了十多个月。先是要制造车刀与低精度车床,然后再制造出精度等级更高的车床,又要进行复杂的机械运动轨迹计算,还有蒸汽压力与管路耐压的设计,更有众工匠与车工日夜加班的辛苦。用两个月制作出蒸汽机,在刘少成看来已是神速了,如果不是在晚上也在加班生产的话,恐怕半年出无法制造出这种精度的蒸汽机。

为了将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这台蒸汽机采用了一个曲柄摇杆机构。活塞的一端固定有一个连杆,这个连杆从活塞缸体中穿出,然后在缸体的外面又穿过两个定位轴孔。蒸汽机的缸壳与活塞连杆之间因为存在相对运动,因此又要进行多级密封。连杆的密封圈是采用铜质与钢铁材料,只不过此时密封圈并不是固定在连杆上,而是嵌入到蒸汽机缸体之内。当活塞在蒸汽的作用下做往复运动时,这根连杆也会跟着一起运动,因为连杆自由度的限制,又需要在这根连杆的端部通过转轴与另一根摇杆相连,再与曲柄组成曲柄摇杆机构,而曲柄又是直接固定在飞轮上的。飞轮的体积并不大,整个飞轮采用钢铸造,外圈做了加厚处理。为了制造这个飞轮,刘少成还参考轮胎动平衡机的原理,制造了一个简单的动平衡设备,如今飞轮快速转动时已基本没有发抖现象。

蒸汽机并没有直接安装在机床上,而是在旁边的另一个平台上安装。蒸汽机的飞轮其实也是变速箱的一部分,在经过减速系统之后,最终的输出转速会下降五倍左右。蒸汽机的动力输出轴从变速箱中引出,又通过一个转接件与车床的驱动轴相连,不过现在这个连接件仍然没有安装,因此蒸汽机运转起来之后,车床主轴是不会跟着转动的。由于汽缸活塞的直线运动特性类似于正弦曲线,再加上有飞轮的稳定作用,因此从输出轴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接近于匀速圆周运动。至于蒸汽机的启动与停止,则是由进汽阀门进行控制。将阀门关闭时,蒸汽机就停止运动;将阀门完全打开时,蒸汽机处于最大转速状态;如果将阀门调到其它中间位置,则蒸汽机的转速也将跟着发生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