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尚书张升啧了一声:“卖报者今早没拿到《京报》,还以为今日停刊了。”</p>
礼部是六部里的清水衙门,职权最小。朝廷有样学样刊发《大明报》,礼部把刊印《大明报》的差事从通政司手里抢走。胡御史致仕后,张升接手管理《大明报》。</p>
云贵等偏远地区需要用空运才能提早把报纸送到。今日《京报》没有按时印发,暂停了热气球空运。导致搭顺风车的《大明报》堆积在空运场上。这期《大明报》有五篇署名文章抨击太子。张升不敢耽误发售。上朝前,张升批准花钱雇热气球送报。送一次云南府500两,跟抢钱一样!</p>
“《科举利弊我之浅见》?”《京报》头版上只有一个标题。文章很长,占了满满两大版。</p>
“从举孝廉到九品中正制,再到如今的科举、南北榜,朝廷取仕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科举为朝廷从民间遴选了一批有才能者,护卫着大明王朝。然……”</p>
“靠一味读书选出来的进士真的能治国吗?外放地方,有多少进士老爷依靠师爷办差?官员有能力,造福一方。官员无能,一方百姓受难。”</p>
“要在府试、会试中添加实务应用题删选不合适的人吗?”</p>
“不可以!那样对没有条件增长见识的寒门子弟又何其公平?科举强于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的地方,关键在于给寒门子弟同样的机会。”</p>
“为何要寒门机会?朝廷博爱?不!是因为固有的权贵阶级容易滋生权臣和腐败,不利于王朝统治。新鲜血液的加入,能打破固有阶级。如同曾经的‘王谢堂前燕’飞入了百姓家。”</p>
“官宦子弟比寒门子弟天生带有优势。有些人的起点,是另一部分人的一生追求都未必能达到的终点。有人统计过历次科举官宦子弟上榜人数吗?本王关注了,但为了国朝安定,为了让寒门子弟仍抱有希望,本王不打算公布。”</p>
“历代施行重农抑商政策。很多朝代规定商人子弟不可当官。本朝太祖贤明,取消了此条。商人有更多的钱用于教育,子孙的学识远在寒门之上。商人子弟当官形成气候,就不是官商勾结,而是官商一体了!”</p>
“等到朝廷颁布的政令成为生意的时候,大明离亡国不远矣!远的不提,三年前的直隶粮荒历历在目。始作俑者至今被部分地区奉为救世英雄,可谁还记得饿死在街头的尸骨?哪怕是喊冤,万人声音比不过一介商人。”</p>
</p>
“要制止商人子弟当官吗?不可!每一个大明子民都拥有改换门楣的资格。这是老朱家坚守的红线。”</p>
“重回话题,科举选出来的官员大都能力不足,该怎么办?”</p>
“本王苦思冥想不得其解。唯有卑微地倡议百官兢兢业业,儒家自上而下改革以适应时代变革。”</p>
“最后质问《大明报》,到底是朝廷的报纸还是某些人的喉舌?你们的办报宗旨只是为了和《京报》唱对台戏?短视!”</p>
“朱厚照亲笔,于弘治十六年七月初一鸡鸣时分。”</p>
张升看完一口气没上来,晕了过去。</p>
侮辱性极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