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下午。
就在李牧打算回市区时,周老师找了好几个袋子,叫上苏小小,将菜地种的青菜,青椒,茄子,豆角,西红柿摘了不少带回去。
连院子里晒的干豆角也没有放过。
总共不到三斤,全被她装着放进了后备箱。
“这姑娘还真会过日子”
徐梅望着轿车转弯,消失在门口水泥路上,转头笑呵呵的与李建国说道“不像儿子,每次让他带点回去,都嫌麻烦”
为人父母。
从来不怕自己孩子从家里多拿点东西带走,就怕什么也不拿。
东西不贵重。
值不了几个钱。
但能让他们感觉自己虽然老了,却还是能为子女尽一些微薄之力。
回到市里。
李牧像平时从老家回来一样,打开窗户,让室内通风,然后找来拖把将各个房间打扫一遍。
他的生活。
一直都围绕在一个固定圈子里。
没有太多的朋友,除了工作上的合作伙伴,他从不刻意结交一些新朋友。
三十多岁的男人。
朋友自然越来越少,尤其李牧经历过一些事,自然明白一个道理:“朋友遍布五湖四海,等真正需要帮忙时,环顾四周,却空无一人”。
二十岁的男孩。
可以因为认识很多人感觉自豪,与人聊天时,谈起自己某位朋友一年赚了多少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虽与自己无关,却也可以拿来在自己脸上贴点金。
毕竟年少,是有资格无知的。
没人会责怪。
可三十多的男人。
就要明白“什么叫虚假繁荣!?”,知道“你伸手帮忙,他能记得你恩情叫朋友,你遇到事情,他能够伸手拉一把也叫朋友”,至于一打电话说请客吃饭,三分钟不到就赶了过来,你一有事,他不是家里有事,就是亲戚病逝,总之脱不开身也腾不出手。
没空,也没钱。
所以李牧选择主动屏蔽这些没必要的社交活动,从而利用这部分时间看看书,陪陪家人。
人因经历而成长。
又因经历而成熟。
思想的改变,从没有捷径可言,都需要自己亲身经历,之后将自己的感悟细细提取出来,慢慢融入到生活中,对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和对生活的理解做出调整。
李牧并不觉得自己就是对的。
但他知道,这种的生活适合自己,也是自己想要的。
这就足够了。
见李牧提着长方形小水桶从卫生间出来。
“李牧”
周老师掏出钥匙,打开302的房门,作出一个请的手势。
“知道了”
李牧妙懂。
周老师这是叫他顺便……也不叫顺便,应该叫将自己另一套房子也打扫一下。
打扫完房子。
李牧趁外面还有太阳,将冬天的被子放在阳台晒晒。
李牧愿意干这些细碎的琐事,也喜欢做。…
只不过在老家时,从来不做,因为根本无需他动手,饭就已经做好,被子已经晒过。
在家无论他多大,有没有孩子!?
在父母眼中,永远需要被照顾。
在外。
不管他年纪多小,肩膀有多瘦弱都是成年人,所有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
社会不会善待任何一个人。
想得到社会的偏爱,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
过了一会。
周老师捧着他的茶杯走过来,茶杯里泡着李牧平时喝的喜欢龙井。
将茶杯递过李牧前,周老师还贴心的帮他拧开杯盖,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你喝吗!?”
注意到周老师目光一直落在自己身上,李牧试探性问道。
“喝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