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依闻言微觉失望,她知道周进仍是放不下在河口滩的旧居,但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李不伟看她神情已然明白,温言道:“既然周大叔暂时不想离开,不如先让他在这里住一段时日,反正这里也不太忙,况且家中还有人伺候。再说了,倘若去了临安,咱们每天的事又太多,恐怕没时间多陪着他。”周依依心想也是,李不伟终日在外忙碌,自己与香儿每天除了要抄写大量书籍外,还要照看后园的那片稻田,而周伍也是每天在火炮厂里忙到很晚才回家,这几日又听说要与程风搬出去住。如果让父亲这时去了,恐怕他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闷出病来,虽说父亲也是一身好武艺,又终日想着为国出力,可毕竟还是这里轻松自在。她心中想得明白,便又忘记了这不快之事。
郑永江此时已对自行车做了更多的改进,第一个改进便是车轮。李不伟看了新车,也吃了一惊,原先整个自行车的重量主要分配在两个车轮上,此次郑永江将车轮做了大量改进,原来的旧式木制车轮现在已改为轻便辐条式车轮,只不过这种设计与后世的车轮仍然不太一样,车轮外沿仍然用木头制作,每隔一段距离便在缝隙处用铁片加固,只是轮圈与轮轴的连接却改为了辐条连接。如今的车轮一共有十二根辐条,六根木制的承受压力,六根铁丝则承受拉力,如此一来整个车轮不仅轻了许多,而且更方便车轴的润滑,而车子也不像以前那用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蹬动了,虽说这种设计与后世的自行车相差甚远,但毕竟也算是有了很大的改进,而且这种改进又丝毫不影响自行车的生产进度,反而因为零部件更加详细的分类,使得整个加工周期有所缩短。至于另一个改进,则是传动系统。现在大部分自行车都是直接在车轮上驱动,省去了传动链或皮带,并且两个车轮的大小也不一样,正是为了骑行起来更为舒适。
李不伟看到郑永江经营得井井有条,又有许多新的创新,不由得赞声不绝。
眼看时间不早,李不伟便准备离开,郑永江突然又想起一事,压低了声音道:“李大人,两天天有几人前来买车,一开口就要订三百辆,以这几月的情况来看,像这种大批量的买家很少见,而且据此人讲,他这次准备买一批回去转手倒卖。这车原本是李大人所设计,如今李大人在京中任职,因此我便留了个心眼,当时没有答应,只说店中的大老板还没回来,因此我不便做主。但他们仍不死心,这两日还住在城中客栈等候,说既然大老板没回来,他们便在此等下去。”
李不伟听了也颇为惊讶,心想这些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自行车既然制造出来原本就是用来卖的,只是这些人一开口就如此大的数量,看来并非普通人。想到此处,李不伟道:“郑老板所言极是,如此大批量的买入的确不太正常,反正我们又不愁卖不出去。不过既然他们一直没有离开,显然也是下定了决定,你不如带我去见一见这些人。”郑永江点了点头,又悄声道:“大人,其实咱们只是为了卖车,一次卖多少原本并不重要的,只是我当时有些担心这些人并非大宋朝人,倘若是金国人的话,恐怕朝庭会以为由查封了车行不说,还会连累到大人,毕竟这自行车刚问世不久,还未列入宋金贸易的许可范围之内”
李不伟听得心中一震,心想此事非同小可,但他又觉得有些奇怪,宋金虽然交战多年,可听说两国边境的货物流通并未太多限制,只是一些硬通货如铜钱等不许流入金国罢了,这自行车应该不在此列吧?再说了,如果以后能与金国与蒙古交易,换回北方的铁矿等物,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宋朝的商业极其发达,只是自从北方的交通被阻断之后,南宋多以海上贸易为主,而与金国的贸易也只限于民间,官方并无商业往来。李不伟自然对此了解不多,在他想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发展技术,至于贸易或是经济之类的问题,已不属于自己考虑的范围了。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有朝一日整个大宋的发展将远远超出自己的想像,以至于技术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层面而已。
待见到这位自称吴真的商人,李不伟看他年约四旬,身材高大,衣着打扮与一般人无异,只是其口音,却是一听便知是来自北方,与自己的口音倒有几分相似。吴真见到李不伟,知是郑永江所说的那位大老板,连忙招呼让座,再听李不伟竟然也是北方口音,顿生亲切之感。这吴真自称是做丝绸生意的,为江北颖州人,虽然已属于金国地界,但其祖上一直是大宋子民,他这次前来江南原本是要购买一批上好的丝绸,待在临安见到自行车后,又觉得此车不仅做工精美,更是构思巧妙,尤其是一些工艺与设计方法,都超出了当时这个行业甚多。后来他又知道这车出自徽州,便马上停下了丝绸采购计划,径直赶往徽州
李不伟听他谈及自行车的工艺与设计,知其所言不假,自己当时设计自行车时,也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不仅各个杆件的受力点都经过了详细的计算,而且轴承、链条、转向力矩都留有合适的设计余量,从而使得每个零件的受力都安排得最为合理,几乎没有造成任何浪费,这在当时显然算得上是很先进的设计了。
吴真又对自行车结构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李不伟听了大为惊讶,原来吴真已将目前的自行车主要受力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所进行的受力分析正与李不伟设计时的初衷完全一样,李不伟自从来到宋朝以后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能够如此深入地分析问题,不由得对这吴真大生好感,便继续与其攀谈了起来,这一谈又是一个多时辰,却谈的大多是技术问题,对于吴真的身世却只字未提。
吴真又道:“李老板,其实在下这次前来,原本是想买一批自行车回去的,可是在下最近在徽州城中待了一段时间,又突发奇想,不知李老板是否愿意去北方开一家厂?如果李老板愿意,我原出十两银子一辆的价钱,先交付一千辆的订金。”
旁边郑永江听得大吃一惊,这不是一万两白银的概念吗,而此人又是一次交付,如此大手笔对于一个丝绸商人来说当真罕见,不知这吴真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如此有把握。李不伟听了也是一惊,他倒不是在乎钱的多少,而是惊讶这吴真为何口气如此之大,与其说是一万两银子买一千辆自行车,倒不如说是花一万辆银子弄个人过去。李不伟想得明白,心中盘算着这吴真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肯出一万两来让自己前往江北,他既然已在徽州城中待了数日,也不知道是否清楚自己的身份。当下笑道:“吴兄,在下在江南尚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实在不便离开,还请见谅。”吴真微露失望之情,叹道:“既然李老板暂不方便离开,吴某也不强人所难,他日李老板如有机会前往江北,请务必前来找吴某,也好让我一尽地主之谊。”
李不伟闷闷不乐地离开了客栈,实在搞不清这吴真到底是何来历,但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绝非一个丝绸商人这么简单。又想听这吴真方才说明日就要返回江北,他这次丝绸与自行车都未购买,显然又不是生意人了,否则又怎么会空着手回去呢?他一时也懒得再想,便直奔家中而去。
李不伟刚走到家门口,就见门前乱哄哄的一片狼籍,周伍拉过李不伟,将事情的经过大概说了,原来上次那户人家,也就是周依依见到香儿的那所宅子的主人,今天一早前来登门谢罪,说是上次不知香儿身份,多有得罪。其实这家人也在怀疑,当日明明是李不伟与周依依买走香儿的,到今日却变成这李大人的妹妹了,其中必定有些隐情。但民不与官斗,于是这家人便一番好意上门前来赔罪,谁知刚进门,正好程风也在,二话不说便将一干人打了出去。
李不伟听得直皱眉头,但一想也觉得解气,便也没再多说,可毕竟自己刚到徽州就出了这事,让人觉得有些以官欺民之嫌。想到此处,李不伟便叫过周伍,让他再前去那户人家登门道歉,这样一来,别人是来道歉的,现在反而变成自己去道歉,程风见状也一脸讪讪的不好意思。
因为李不伟的行程安排甚紧,因此周进这几日也一直待在家中,周依依与香儿自是亲自下厨,长时间没与周进喝酒,李不伟此时再次举杯,不由得想起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周进也是这般坐在自己对面,只是那时李不伟仍然抱着一心要回到后世的想法。如今李不伟要回去的念头逐渐淡了下来,虽然仍不时念及自己的父母与朋友,但周依依对他体贴入微,再加上每日事务繁多,一天忙下来,倒也已没有多少时间去想了。
听说李不伟在临安缺一个管家,老魏便自告奋勇地介绍了其表侄前来,此人叫陆温,周进看他长得老实,经过几天试用后又觉得办事稳重,便嘱咐李不伟带到临安当作管家。李不伟与周依依稍一商量,心想在临安这段时间的确没时间打理家中琐事,便答应了。周进看到李不伟与周依依二人神情,只是乐得不住点头,再看周伍,虽然只离开短短数月,却已不像当时那般少年任性,心中更是大慰,只是他有一句话一直想问李不伟,但见到李不伟这几天甚为忙碌,一时也不好开口,心想来日方长,自然有的是时间。
几人住了三日,便要离开了,周进见这些少年人有要事在身,也不再强留,再看周依依也不像前次那样离别伤感了,周进心中感叹,女大不中留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