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伟正在想着说辞,只听史弥远又道:“皇上,李大人来到临安半年多,已先后为大宋军中装备火炮近二十门,而且另有电动机、望远镜、摆钟等精妙仪器问世,可见其学识渊博,若要造出更多的其它器具也是理所当然,但臣近日又与几位大人商议了一下,觉得目前的当务之急却是兵器的制造与军队的建设。”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意外,均想这不是正在讨论开设大学之事么,又怎么突然说起兵器制造了?理宗听得也是一怔,问道:“史丞相,我大宋虽说已多年未有重大战事,但在北方尚与金国小战不断,而且又要在江北剿灭李全等匪众,军中从未停过练兵,不知丞相所说的军队建设是指何事?”史弥远道:“皇上,我大宋官兵虽一直坚持练兵,却主要是为了防止金兵南下,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收复江北失地。如今蒙古与金国正在北方交战,大宋自然可以获得几年的休养时期,此时我大宋军中已开始装备火炮,自然可以大大增强军队的战力,但臣认为还应该再加快速度。万一北方战事平定,金国与蒙古不管哪一方获胜利,大宋朝都将要面临新的战事,如果在此之前我军仍无足够数量的火炮装备,恐怕到再有先进的技术,也难以抵挡百万骑兵的长驱直入。”
史弥远此言一出,众人心头都是一震,均想眼下虽然金国与蒙古交战正酣,可金国也经常在长江一线骚扰不断,甚至有几次还差点大规模交战。抛开此事不提,倘若金国与蒙古战事平定,又或是哪家彻底败了,恐怕大宋要收复江北更是无望,不仅如此,到时还会卷入新的战事,如此一来这火炮倒真的是要加紧制造了。李不伟也是听得心急,心想这火炮的制造速度是该加快了,免得到时突然开战,自己空有制造兵器的知识,却因动手晚了而使得兵器数量不足,从而导致战败,这可真是冤枉死了。只是史丞相为何突然说起火炮铸造一事呢?莫非是……
李不伟突然想得明白,忙道:“皇上,史丞相所言极是。依目前形热来看,大宋与金国开战势在必行,倘若到时造不出足够数量的新式兵器,臣就是知道再多的兵器制造方法也是枉然,因此兵器制造应该加快进行才是。但是,如果要实现火炮与其它兵器的批量制造,就目前的加工工艺、原材料供应、制作人员的水平来看,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要将火炮大量在军中大量装备,自然也要改进火炮的制造技术。因此臣以为,只有将实验室建造起来,才能够设计出更为先进的加工工具,找到更为合理的冶金方法,最终实现兵器的大批量生产。当然了,这实验室自然也需要有人加入才行,否则以臣一人又如何能将诸多技术研究得透?因此这大学也是需要马上成立的,只要有了技术人才,臣就可以将这些人运用起来,等到大宋朝有了大批的技术人才之后,到时别说是火炮,恐怕会有更多新式的兵器将被研制出来,而目前的火炮,自然也将被新式火炮所取代。”
李不伟如此一说,众人忽然都明白了目前的形势,原来史丞相也是支持大学与实验室的成立的,看来前面所说的武器装备也是随便找个说辞罢了,如今既有史丞相出面支持,而李不伟的提议又不触动科举的根本,新建的大学又只是科技人才的培养,这倒不便反对了。
理宗此时也已想得清楚,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就按李卿说的办吧,众位大人协助李卿进行学校与实验室的建设,再从六部中再挑选一些学者加入。至于建造的费用问题,就请史丞相多多操心了。”
李不伟心中大慰,心想如果有了大学与中学,大宋的科技从此将会得以迅速地发展了。其实。然而,以后的事实证明,李不伟想得太过简单了。
……
大学的校址选到了距离海边三十多里的一块平地上,而实验室却是靠近海边,这两处地方离临安城已是极远。李不伟之所以将地址选在海边,是因为他觉得这里容易实现大件物品的海上运输,而且以后如需造船或者码头,在海边也极为方便。另外,这附近还有一个瀑布,虽然水量不大,但足以驱动简易的水轮机了。
按照李不伟的设想,大学的名称就叫做临安大学,学校中开设数学、机械、化学、工程、材料五大学科,所有的教师都从众学者中考试选拔。另外,学校还建有宿舍区、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当然这里的实验室只限于大学内部使用,与李不伟自己的实验室又是两回事了。李不伟将自己的实验室称为皇家实验室,距离学校有十多里地,占地面积比学校还大几倍,原是皇家狩猎场的所在。这个狩猎场中有一座山庄,本来是皇帝打猎时休息之用,众臣刚开始极力反对将这山庄划为实验室,但在理宗的一再坚持下也只好作罢。李不伟将山庄中的一部分房屋改为力学、电磁学、化学、材料等多个室验室,只是这些实验室占地不多,因此还有一半的房间都是空的。实验室虽然大部分设在皇庄之中,但其占地又远不止于此,在皇庄外面的一大片狩猎场也划为了实验室用地,李不伟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这里建造一些工厂。其实李不伟这个想法固然算是超前了许多,只是没过多久,他又发现仅仅在实验室中建造工厂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因为实验室的建造最为优先,因此众工匠大多被分配到了皇庄外的工地上,而从这开起,皇庄内的几个主要室验室也正式开始运转了。实验室所处的地方,北面与东边都是大海,从开始修建的第一天起,这些地方早已被层层封锁起来,外人是万难进入的。为了防御海上的入侵,李不伟又在海边预留了多个炮台,按他的想法,这里的研究将是绝对的机密,一些重要的工具或器械都将从这里生产,因此安全性当然要排在第一位了。
此时辩理院仍然作为讲学的主要场所,但李不伟一心在实验室上,因此讲学的工作便安排给了第一批那一百名学者。至于范文进与徐永红,李不伟又交给二人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去制铜厂调研一下,看看能否找出铜丝的批量制作方法。同时,这二人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绝缘材料,从而制造出绝缘电线来。其实李不伟也不知道目前的技术条件能否制造出绝缘材料,因此他只是在《大百科全书》中查了一些绝缘线的发展史,又简单地告诉两人一些方法,至于到底如何制作,李不伟已无暇考虑,只是要求一定要让铜线绝缘。因为这两人已知道简易电池的制作方法,所以要侧试电线是否绝缘也不算难事。当然了,李不伟还不忘又补充几句,有两种材料叫做聚亚胺聚脂与聚胺基甲酸脂,只是因为这两种材料都是合成类树脂,自然不可能天然形成,他又交给二人一些详细的合面树脂制作方法,然而其中用到的一些材料显然又无法制取,例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等,但李不伟也懒得再多考虑,心想也许这二人运气好,能将几百年后的东西制造出来也不一定。
这一天,李不伟终于忙完了实验室与临安大学的整体规划设计,忽然又想起前些日子曾交给杨万景的任务,此时已过去了两个多月,想必杨万景也该有些收获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