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南宋之工业革命> 2.43 会子危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3 会子危机(1 / 2)

 据历史记载,史弥远有两件事做得极为失败。第一件事是对江北义军李全的招降,先是李全归降朝庭,扣又被朝庭所顾忌而欲肢解义军,经过多次反复之后,李全最终又闹得与南宋决裂。至于第二件事,便是对会子的控制。为了满足作战需求,史弥远印制了大量会子,而且到了后来,会子也不再以金、银、铜钱兑换,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对于李全的背叛,虽然朝中众议纷纷,史弥远也为此一直耿耿于怀,但目前还没太担心。毕竟李全远在山东与河北一带,尚未对江南构成直接威胁,再说过不了多久宋军就会有了新式的兵器,暂时没必要将李全放在眼里。但另一件事却是史弥远必须的解决的了,就是会子的贬值,这件事甚至影响到了兵器制造所需的经费。

过了一会儿,史弥远道:“贤侄,不知皇家实验室与各个工厂的进展如何了?”李不伟忙道:“丞相请放心,实验室中一切顺利,各个兵器厂的情况也算不错。这一年以来,虽然实验室只制作出了三十多台蒸汽机,但已分别用于各个矿山,并且在铁厂、铜厂也有使用。听工厂的人说,眼下的生产速度已是几个月前的三倍有余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蒸汽机将会在一些主要的官办工厂普遍使用,一年之后,铜铁的产量可达到如今的数十倍之多。”

史弥远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其实在一年以前,大宋的生产水平已超过金国许多倍,如今有了实验室的新技术,不出几年,必然超过金国十数倍。倘若一切顺利的话,大宋随时都可以与金国开战,并给予其致命一击。但是,眼下却有一件极为重要的事需先行解决,如果此事出了问题,恐怕不仅百姓怨声载道,就连实验室与各个工厂的开支都将难以维系。”李不伟闻言吃了一惊,忙问道:“不知丞相所说的是哪件事?”

史弥远直到此时才坐了下来,又叹了一口气,道:“贤侄有所不知。在多年以前,我朝印制了一种新的纸币,叫做会子。刚开始的时候,会子只限于在陕西河池发行,后来为了应付金人的战争,这才又在两浙大量印制会子,再后来由于战事日久,又推行到两淮、湖北区域。绍兴三十多年,金国完颜亮率领大军南下攻宋,鏖战数月之后竟然一直打到扬州。此时两国都已伤亡惨重,而金兵由于粮食补给线过长,金兵大乱,完颜亮被其部下所杀,宋金这才重新议和。大宋为这场战事印制了几批会子,但到了议和之时,会子的数量已超出预期甚多,这些会子在民间广为流传,又过了几年之后竟然大为贬值。”

李不伟奇道:“丞相,晚辈虽对国家财税不太熟悉,但也知道纸币的发行应该方便了商业流通才是,但是这会子与实验室和工厂又有何干系呢?”

史弥远道:“当初会子第一次发生的时候,以铜钱十万贯为准备金,面额分为一贯、二贯、三贯三种,后来又增加了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三种。最初的会子并未限定发行额度,也没有设界,后来因为地方州县收纳赋税不收会子,所以有不少商人在各地用低价收购会子,然后到临安兑取铜钱。由于收购会子的人数太多以至形成挤兑风潮,朝庭这才动用府库所藏银钱,用于回收会子约五百万,而民间尚留有四五百万继续流通。”

李不伟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朝庭想必已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否则一旦会子没了信用,恐怕也不会继续存在至今了。”

史弥远道:“贤侄所言甚是。虽然发生了会子挤兑风潮,但是由于朝庭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维持会子的信用,加之民间对轻便纸币也有需求,因此会子才继续保留了下来。后来到了乾道年间,会子改为定界发行,每三年一界,每界一千万贯,每界使用六年,所以会子维持了较高的币值。又过了几年,会子却越发越滥,流通数量也越来越多。到了开禧年间,会子已改为三界并行,总流通量达到近七千万贯,而第十三界会子更是发行四千七百万贯,会子因此大为贬值。朝庭此时又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会子的价值才有所回升,达到临安城中一贯值钱七百,而地方大概有五百的水平。”

听到此处,李不伟忽然问道:“丞想的意思是,会子在当今也存在这种情况,从而导致会子大量贬值?”史弥远叹道:“贤侄说的没错,只是如今的情况更为严峻罢了。”

李不伟犹豫了一下,又道:“其实,晚辈对此也略知一二。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便会使得纸币贬值与物价上涨,曾有人将其命名为通货膨胀,便是这个道理了。然而这种现象的实质却是整个国家的总需求大于总的生产力。如果要用纸币作为流通货币,则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其所代表的金银铜币的量。因此,晚辈刚所说的通货膨胀,也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铜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因为金银铜币本身具有价值,而纸币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罢了。”

史弥远听得暗暗心惊。李不伟刚才所做的一番解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目前会子的尴尬境地,又将其上升到整个国家的生产与需求的高度上,没有多年参与朝政的经验,是无法讲出此种道理来的。李不伟看他脸色晴阴不定,也不知道自己刚才引用经济学的一点知识是否说得正确,心想自己带来的那套《大百科全书》中,固然有经济学的内容,但自己认为这与发展科技没有半点关系,因此一直都没有拿出来过,方才所讲也是凭着自己记忆随口说说,如今看来是闹了笑话了。

过了良久,史弥远又道:“贤侄所说的通货膨胀,看来在大宋发生已久。当初会子发生时,一贯值一千文,到了淳熙十二年,会子只值七百文,到了嘉定三年,会子一贯只值三四百文了。如今会子已有近三亿,连同伪造的总共约有四亿五千万,而相应的硬通货储备其实只有三千万,其间有近十倍的差别。这其中原因固然是因为连年战事不断,但也有另一种原因,便是对外贸易的结果。唐朝时期,商旅们所带出去的硬通货,大都限于离开时身边所剩的几枚。因为当时尚是陆路运输,行李中最怕笨重的东西,如果他们剩的铜钱过多,一定会换成金银或丝绢。而到了现在,由于我朝铜钱的信用极佳,而且商贸又以海上运输为主,因此铜钱被大量运往周边国家如日本、大食等国。大食国虽然有自己的货币,却也对我朝的铜钱一概不拒。不仅如此,金国这十多年以来,利用宋金的两边贸易,将大宋朝的铜钱大量采购。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才使得会子发生量超过准备金十倍有余。”

李不伟听说会子竟然发行了三亿,也着实吃了一惊,心想这等庞大数量的印刷,超出了储备十多倍的纸币一量流向市场,经济不崩溃才怪。但奇怪的是,宋朝竟然维持了这么多年,也实在算是奇迹了。不过话回回来,铜钱外流却是急需制止的。想到此处,李不伟不由问道:“那朝庭为何不限制铜钱的外流呢?”

史弥远暗想孺子可教,又道:“朝庭曾下令对广东福建方面的船只严加检查,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只可惜收效甚微。近年来由于米价不断上涨,已严重影响到了百姓的生存。目前实验室与兵器厂的开支原是从军费中支取,后来有了朝中众臣的入股之后,总算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此时又出了一件大事。这几年,北方的李全蠢蠢欲动,又在山东与河北大量印造假会子,然后在宋金边界高价买入我朝铜钱转入金国与蒙古。如此一来,会子贬值更加严重,而朝庭分配给实验室与兵器厂的费用也多用会子支付,因此会子危机如果不消除或解轻,将来会影响到的恐怕不单是兵器生产这一方面了。”

说到此处,李不伟已完全明白了史弥远的顾虑。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出现问题,则基本可以说,这个国家在各个方面都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最直接的解决的办法不外乎两种,一是发动战争,并且打胜;二是大幅提高生产力,然后发展商业贸易。

然而,李不伟此时忽然又有些糊涂: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会子危机,可这属于朝庭主管财政的官员的职责,而其主要负责人正是史弥远自己,与实验室又有何关系呢?而且他今日为何忽然约了我前来商议此事,又是为何呢?李不伟左思又想不得其果,他以前从未向人谈及与经济相关的话题,而且自己对经济根本就是一窍不通,更不是朝中的正式官员,为何史弥远要与约了自己商议此事呢?李不伟又深思许久,觉得凭自己目前的水平根本不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好叹道:“史丞相,请允许晚辈再考虑几天,如有幸能够想到良策,必当再次前来与丞相商议。”

李不伟郁郁不乐地回到家中,心想事到如今,也只好临急抱佛脚了,当下将《大百科全书》中的经济学知识翻开看了起来。谁知这一看又让李不伟头痛不已,经济学的内容竟然有近千页之多。李不伟只好跳过其它部分,直接翻到通货膨胀这一章节,等看到南宋会子的介绍时,李不伟已彻底绝望了。按书中所讲,再过几十年之后,由于宋军连年战败,会子已经连一文钱也不值了,二百贯的会子都不够买一只草鞋。

李不伟看得连连摇头,只好又翻到关于经济危机、纸币、通货膨胀等章节仔细看了起来,然而仍是一无所获。书中所讲的都是基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又或是一些生辟的经济学术语。南宋时虽然已有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然而后世的那些知识却极不适用于此时的情形。李不伟索性抛开书本,自己一个人思索了起来。到了第二天,李不伟又去见了史弥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