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南宋之工业革命> 2.72 稳定压倒一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2 稳定压倒一切(1 / 2)

 大宋朝枢密院中。李不伟看到众人庄重肃穆的神情,知道今天又有重大事情要讨论了。此次参与的人,几乎全部来自兵部与枢密院,也有从一些从地方调过来的武将。理宗的神色也是颇为慎重。

其实早在前一日,李不伟已得到了史弥远的暗示,隐隐地猜到了今日的议题。如今听史弥远当着众人的面提出此事,李不伟仍然有些紧张,心想如果对金国开战,此事的确非同小可。此举不仅会改变了原来的历史,就连以后的发展走势,自己也无从得知了。毕竟他自己知道的历史,都是出自于《大百科全书》,而《全书》中并没有讲到宋朝会主动挑起战争一事。

宣缯此言一出,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机关弩的威力众人都是见过的,而火炮的远距离杀伤力也是有目共睹,单兵十字枪弩的射程虽然只有三四百米,但射速却较以往的神臂弓提高了五倍之多。如果有了这些兵器,一支一万人的军队便可与十倍之敌军相抗衡。

孟珙大声说道:“皇上,早在十多年前,臣便与金军有过多次交战,虽然时有获胜,但大都以将士死伤惨烈作为代价,臣为此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南方驻军近年少有战事,已孰于演习。如果能够即刻出兵北伐,再以奇兵克敌制胜,定会使军中士气大振。”

有了这二人开头,台下顿时有人附合起来。襄阳安抚使吕文德道:“皇上,臣固守襄阳一年有余,虽说这一年我朝与金国在襄阳少有战事,但经常能见到北方的大宋子民被虐之事。军中将士虽然气愤,却又无法出手相助。如果能够出兵北伐,众将士必定欢声雷动。”

李不伟听得此人在镇守襄阳,不由得将他多看了几眼,心想:这吕文德应该是吕文焕的哥哥了,没想到现在竟然已有二十多岁。看来历史上记载的出生年月有误,足足让他小了十岁。此人长相甚是威猛,在人群中一站,也只有史大哥能与其相比了。

理宗微微一笑,点了点头道:“众卿既然有此决心,当是我大宋之福。不过目前火炮营与驽车营的一些将军,都在临安军校中训练由史、赵两位将军训练。众卿不妨听听他二人的有何看法。”

史冀站了出来,躬身道:“皇上,几位大人说得没错,我军的确已有了一定数量的各种火炮与机关弩。但依臣的看法,如果要与金国开战,虽然结果是胜多败少,甚至不败,但眼下只有不到三千名士兵参与火炮训练,操作机关弩的士兵也只有一千多人。机关弩或火炮,不仅需要发射与瞄准,而且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维护人员。另外,燃料、润滑油、弹药、弩箭的供应也要跟得上去,同时还需要配有大量的备用零件。这些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虽然过上几个月之后,这些问题看似能够解决,然而到时z弩车与火炮的数量也会相应地增加,恐怕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赵范也站出来说道:“皇上,正如史将军所言,如今我军只有三千多人懂得操作新式武器,掌握新武器的将军也是数量有限。火炮以及弩车又与旧式兵器有所不同,这两种兵器需要大量的弹药储备。以目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如果行军超过二百里,则每门迫击炮只能携带不到五十枚的炮弹,每辆机关弩车只能携带一千支弩箭。如果没有充足的后方支援,恐怕过不了几日,前方便会没了弹药。如此一来,不仅新式武器起不了作用,甚至还会成为负担。因此臣以为,如果要北伐,必须解决弹药的运送问题。此种情形,是以前大宋将士从未遇到过的新问题,因此还需慎重行事。”

众人听他二人如此一说,均是微觉失望,刚才只想着新武器的杀伤力,却没有考虑到后方的供应问题。

史冀又道:“不仅如此,这些士兵因为要操作火炮与机关弩,因此并没有其它兵器防身。如果万一被敌人迫身攻击,我军又没有相应的解围办法,不仅会将大批新式兵器落入敌人之手,而且还会失去训练近一年的火炮手与机关弩手,而等到下一批训练出来,又不知是何年何月了。如今枪械厂正在大量制造,全国的几十家旧式兵器厂也在加紧生产克制骑兵的步兵长枪。只有给士兵配备了充足的近身防御武器,才能派出远程攻击兵种作战。”

众人听了均是无语,方才那种漏点早已荡然无存。其实这些道理他们早就想得清楚,只是抱着一腔热情,总以为经过这次讨论之后,说不定会找出克服眼前困难的方法。

理宗也颇为失望,忽然转向李不伟问道:“李卿,这些兵器皆出自实验室的设计,不知李卿有何看法?”理宗此话一出,众人都转向李不伟,心想你掌管着皇家实验室,而这些兵器又是实验室设计出来的。如果连你也说不行,那看来真是时机未到了。

李不伟道:“皇上,其实臣对于两军交战之事懂得并不太多,臣只能尽力说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了,倘若皇上与众位大人觉得有何不妥,还请尽管指出。依臣所见,大宋与金国之所以多年未有明显的疆界变化,其原因是两力基本相当,又或是即使一方胜出,付出的代价也必定十分惨烈。正因为如此,金国多年未能南下,而我朝也未能北上。如今我军有了火炮与机关弩,又有了十字枪弩与火枪,实力显然是大增。臣以为,如果明年春天开战,必定可以收复一些失地。”

宣缯听了忙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在此这前,我朝与金国势力相当。如今大宋有了火炮与机关弩,金兵定然不敌。”

听到李不伟如此评价新式兵器,众人心中大定,脸上刚刚现出一丝期盼之色,却又听李不伟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即使胜了,大宋将士也必定伤亡惨重。其实臣想说的是,北伐当缓。”

众人听得一惊,一时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李不伟又道:“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大宋正处于特殊时期。目前,大宋朝几乎所有的学术精英云集在临安城内。皇家实验室中,每天都有新的技术突破。大宋的生产能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增长。如果此时战事一起,必定会影响到现有的技术准备与积累。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眼下新稻种刚有了收获,尚未大面积试种。按户部的计划,等到明年秋天,新稻种便可以在整个大宋境内播种。此举不仅推广了新式稻种,还解决了军粮的问题。在此期间,如果我军能够做到充分的准备,解决了后方弹药与粮食的供给问题,便可以一举北上,直袭汴京,完雪靖康之耻。”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均想此言甚是,同时又惊讶于李不伟的见解。如果此时急于北伐,国家财力必然要全部用于作战所需,刚刚创立的一些兵器厂恐怕再也无力再维持下去了。然而既然现在已有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再等下去却又让人甚是着急。

孟珙忽道:“李大人所言极有道理,方才我等有些过于心急。只是不知依李大人所见,要等到何时才算时机成熟?”

李不伟知道众人会有此一问,继续说道:“孟大人报国心切,在下也是佩服得紧。只是眼下大宋仍然有许多军工技术需要改进,如果此时在前方开战,则后方建设必然会受影响。虽说不会引起整体局势动荡,但至少已失去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以目前的情况看来,稳定是第一位的。正所谓,稳定压倒一切。”

刚说到这里,忽听史弥远哈哈笑道:“说得好!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总结得精辟。当今我朝最需要的,正是稳定的发展。等到军力强大了再行北伐,必然事半功倍。”

李不伟点了点头,接口道:“其实即使要北伐,也不一定从陆路进发。”众人听了又是一惊,心想自百多年前以来,宋金一直是以骑兵和步兵作为主力交战。如今不从陆路进发,难道要走水路?

李不伟也不理会众人错愕的神色,继续道:“金国占据江北已有一百多年。虽说以前不断有大宋百姓群起抗争,但经过了几代人之后,对于旧国的思念之情也逐渐淡了下来。如今江北的汉人已没有了抗争意识,甚至还有人以为,自己本来就是金国人。这也是对大宋北伐不利的一个因素。”

众人听了一时默然,均想此话不假。岳武穆之后,北方的汉人,尤其是离两国边境再远一些的汉人,早已慢慢淡忘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有些汉人在金朝为官,甚至还有人前来说服大宋朝庭与金国合作,共同对抗蒙古。

理宗也暗叹一声,心想北方的大宋子民果然已不如几十年前那般思念故国,就连一些理学家也为金朝出力。丘处机虽然心系大宋,可是在中都之时,也曾颇受金国皇帝重用。想到此处,理宗不由得又问:“按李卿方才所说,不从陆路进攻,可是因为北方无人支援的缘故?”

李不伟摇了摇头,道:“非也。即使北方的大宋百姓无人支持,我军也必定能直攻汴京。只是以臣所知道的消息,此时金国士兵一大半都是汉人。虽说也有一些士兵是金人,但真正到了两军交战之时,冲到最前面的肯定是汉人士兵了。到了那个时候,不知我军的机关弩到底该不该射击呢?”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却又不知如何接口。此种说法在当时极为避讳,这也是许多人愿意妥协媾和的一个原因。但作为朝庭来说,又岂会因此而放弃收复失地的念头?

李不伟看众人表情,已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不禁有些后悔,心想:昨日与史丞相一番交谈之后,我今日只是说出了史丞相的意思,没想到竟然不合大家的口味。难道史丞相自己的想法不敢当众讲,却要借我的口说出?难道我是上了他的当了?话说回来,虽然在史丞相指点之前,有些事情我是没有考虑周全,然而当我真的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也必定会讲出同样的话了。

想到此处,李不伟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众位大人稍安勿燥,还请听我详细说一下其中的道理。如今船用蒸汽机已开始试制,据实验室传来的消息,在战船上加装蒸汽机已基本不成问题。倘若战船的机动性得以改进,大宋水师便可抛开帆船,继而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如此不仅能使得航速大为提高,而且可以在任何风向的情况下,都能对敌人船队进行快速突袭。另外,各式火炮也已在战船上开始装备,战船的火力显然提高不少。各位试想,如果有两艘装有蒸汽机动力、有如福船大小的战船,逆风航行的速度比以往快上一倍,而且又有十多门神武大炮,外加十多门迫击炮,这样的战船,能与多少艘敌船对峙?”

众人听李不伟如此发问,早已明白了他的意思。在此之前,众人只想着在陆地上进行炮击。而按照李不伟的想法,如果将火炮装到战船上,这种敌我差距显然比在陆地上又大了许多倍。

宣缯低头想了一会儿,忽然抬头说道:“倘若大宋有了两艘这样的战船,应该能与十艘敌船对抗吧……哦不,至少二十艘!”

李不伟哈哈一笑,道:“宣大人,其实按理来说,如果我军有两倍的航速,又有数倍的攻击距离,只要不被包围,又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即使敌军有一百艘战船,又有何惧?况且依目前的生产进度来看,不出一年,我军便会装备这种战船五十多艘。如此一来,整个东海便任由大宋水军出入。如果我军从水路运送十万士兵,由战船护航,便可沿黄河而上直达汴京。有了足够的战船,不仅能减少双方交战的次数,而且对于军用物资的运输也是大为有利,这岂非是上上之选?等到中原战事平定之后,大宋的运兵船队与战船队再沿着东海北上,在河间府靠岸,由战船进行火炮支援掩护,登陆河北也并非难事。这里距燕京只有两百多里,大宋不仅要攻占大宋的旧都开封,而且还要从蒙古手中一举拿下山东与河北!”

枢密院使郑清之一直没有发言,此时嚯地站起身来,叫好道:“李大人说得极是!如今大宋兵力空前强大,理当不该以击败金国为目标。以前从未收复的燕云十六州,也将在几年之内归入大宋的版图!”

众将及几位朝臣听到枢密使口出豪言,一时均是兴奋不已,人人心中皆在想着尽快开战了。的确,如今大宋的兵力虽然说不上绝对优势,但过上一年半载,恐怕对抗金蒙联军也不在话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