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南宋之工业革命> 2.79 未雨酬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79 未雨酬缪(1 / 2)

 “什么?银行?”史弥远听到李不伟说出这两个字,顿时愣在一旁。他此时身着便衣,正坐在书房里面。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与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货币兑换业只是经营铸币兑换业务,后来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等。这样,兑换商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了。

北宋时曾出现过一种纸币,叫做关子,与南宋时的会子基本差不多。这两种纸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纸币。虽然会子曾有过大幅贬值的时期,但朝庭在一年多以前已开始回收会子,并且在此期间使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会子在回收的过程中,其的市值不断变化。时至今日,朝庭目前已收回了近一半的会子。

李不伟将目前的形势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再参考人类历史上第一家银行出现在意大利时的情形,觉得已经是成立中央银行的时候了。

史弥远沉思良久,这才说道:“贤侄刚才所说的,也有些道理。其实早在唐朝之时,便已出现了办理金融业务的独立机构,但其范围极为单一,而且通常都面向官办工厂的结算,因此还不算是贤侄所说的银行。大宋也有类似的机构,只是这些机构只用于会子和铜钱的兑换。再后来,由于会子贬值严重,这些机构在民间已失去了信用。现在的会子买卖,都是私下进行的。朝庭为了尽快回收会子,对此也不做过多的干预。”

李不伟道:“丞相说得极是。这几日间,晚辈也将目前的情况分析了一番。大宋的会子虽然贬值严重,但朝庭已低价回收了其中的一半,这也算是抓住了一个机会。但如果要继续发展商业,就需要进行钱币改革。当然,会子的发行本身也算是一种钱币改革。但因为以前的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因此才出现了通货膨胀。如今大宋的各个工厂相继成立,另外又有大批新的工厂在建,再过上几年,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善。等到会子全部收回完毕,正是成立银行、发行新币、改革税制的大好时机。”

史弥远听得暗暗心惊。这李不伟年纪轻轻,以前也未做过商人,对朝中关于商业与经济的政事参与得少之又少。如果说是关于机械技术,又或是实验室的诸多大事,他说的话自然是绝对权威,可是以他对商贸的知识,又如何能说出这番话来?难道他背后有高人指点?史弥过一时犹豫不定,只是在那里想得出神,却如何也理不出个头绪,猛然间又意识到自己想得有些太多了,本来是该考虑银行一事,现在却开始怀疑李不伟的知识来源了。

看到史弥远沉吟不定,李不伟稍有些等不及,更多的却是有些后悔。因为银行一事本来与技术无关,他完全可以不过问经济的事情。但科技要得以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有序的商业环境。稍一犹豫,李不伟索性豁了出去,接着道:“丞相,银行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银行的存在,大大方便了民间资金的筹措与融通,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金融机构。一方面,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此时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商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总而言这,银行正是起到信用中介的作用。”说着,递上一本关于银行与金融的册子。

最近,李不伟只要有讲不清的东西,就让周依依或香儿将内容抄写成册子,然后直接交给相关人等。但李不伟在送出这些册子时,也特别强调,此册子的内容可以再次抄写,但过后必须将原本返回。毕竟这种册子不会大量印制,只是在小范围之内流传。如果没了原本,再要抄写一次也极为麻烦。

史弥远将册子接了过去,认真地翻看了起来。李不伟也不着急,坐在一旁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史弥远已翻看了一遍。李不伟正等他发问,谁知史弥远身子微微一欠,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又翻到了第一页重新看了起来。

看到第三遍时,史弥远这才抬起头来。李不伟知他必定有话要问,忙凝神以待。果然,史弥远问的大都是些银行的运作方式、利率设定、借贷方式等具体的内容。李不伟对于金融业并不了解多少。对于银行业,他的认识全凭着以前存取款,以及在招商银行的专业版中运作的那一点经验。至于股票、期货、基金等,更是完全没有接触,就连他刚才所说的那些知识,也全是临时恶补的成果。如今史弥远突然问些册子以外的内容,李不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当下只好按着自己的记忆,将工商、税务等详细讲了一遍。

李不伟虽是按着自己的记忆随口讲来,但在史弥远听起来却是另一番感受,只觉得刚才谈到的各种新型的部门,虽然宋朝也有一些,但其职能划分并不如李不伟所讲那般明确,而且也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生产,至于要满足日渐繁荣的贸易,更是不可能了。

其实史弥远对于国家财政的运作极为精通,李不伟稍加提醒,他马上便明白了过来,而且又能举一反三,说些李不伟并不太懂的专业知识,让李不伟也一时不知所措。不过好在李不伟也偶尔能利用后世的知识补充几句,这才没有太露出马脚。

然而史弥远却并不知道,李不伟刚才谈到的这种部门设置,正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与商业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宋朝此时的情况,已开始了初步的工业化生产,又有着中国历史以来最繁荣昌盛的商业贸易,因此李不伟的提议,自然看起来极为合理,完全适合当前的生产能力与贸易规模。

史弥远惊疑不定,只觉得李不伟所讲的,正是他近来日夜思苦虑的问题,然而此时又得到了极明确的答案。正疑惑间,又见李不伟拿出一张纸递了过来,:“丞相,您看用这种纸制造的纸币,可容易仿造?”

史弥远伸手接过,顿时吓了一跳,再凑近跟前一看,更是惊讶无比,忙问道:“贤侄,这种纸是如何制造法,竟然像是雕刻过了一样,难道是造币厂又有了新的技术?”

李不伟也不做声,点了点头,站起身来拿起刚才那张纸片,道:“丞相请看,此种币纸的制造极为困难,制币厂也是新近才有了这种技术。这种纸币不仅带有水印,而且还有简单的表面雕刻用于防伪,例如凸印防伪雕刻、凹版印刷等技术。除此之外,新的纸币中还会埋入金属线。有了这些技术,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民间是根本无法仿造纸币了。”

李不伟带来的纸片,正是出自临安纸币厂。南宋时发行的会子,其实已有了一些基本的防伪技术。例如纸币所用的纸,民间极为少见,而且其中的印刷方法,以及其它一些辩识技术,都算是一种防伪方法。然而随着民间技术的提高,以及会子的大量充斥,伪造的纸币越来越多,甚至已达到流通总量的三分之一。

正因为如此,李不伟早就意识到,如果要让大宋的商业与技术全面发展,必须发行新的纸币,同时开设各类金融机械。然而要实现这个计划,首先让纸币重新取代硬通货,不仅如此,还要解决纸币的防伪技术。在临安造纸厂掌握了全新的水印技术之后,李不伟又翻出自己带过的的十几张百元大钞,找出质地最新的那一张,然后又用剪刀剪下那些带有明显记号的部分,只剩下金属线,以及中间的一部分雕像版面。由于这张人民币已被裁剪得不像样子,造纸厂与制币厂根本不可能知道这种纸的来源,甚至连李不伟自己,也觉得这根本不算是一张纸币了。造纸厂经过多日研究,已基本掌握了金属线防伪的技术。

虽然有了这种样本,但李不伟也知道,毕竟现在是十三世纪的南宋,根本无法造出一模一样的币纸。不过好在水印技术已经成熟,更重要的是,纸币中的那条防伪金属线,除了官办的工厂以外,民间根本无法制造出来。

史弥远面露喜色,赞道:“此种币纸果真不简单,仅是这金属线,便不是普通作坊能够制造出来的。倘若再有了新的造纸方法与印刷技术,相信会从此消失。”

李不伟随口应了一声,心中却想,常言道得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纸币现下无法伪造,但是再过上十几年,一些技术流入民间,又能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呢?不过,民间的技术有了提升,官方就会有更先进的防伪手段了,毕竟官方才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然而根据《大百科全书》中记载,以及后世的经验,纸币的发行还是有讲究的。当下又说道:“晚辈以为,在新纸币印制的同时,金属币也需要继续铸造,只是与以前稍有不同。新的硬币,将不以其重量来确定价值,而是与纸币一样带有面值。这种硬币采用冲压的方式制作,对于面额较大的硬币,将使用两种不同的金属进行冲制。如今的冲制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精度,而且已能够冲制出极为复杂的图案,决然不是铸造方法能够仿造出来的。”

其实李不伟今天提出银行的概念,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因为按原历史记载,再过三四年,史弥远将会病故。此处说是病故,完全是书中记载。然而又有另外的说法,史弥远是因为江北的李全进犯长江防线受到惊吓,从此一病不起,后来竟然被吓死了。还有野史道,史弥远当丞相时间太久,理宗急于亲政,便从四川暗中联络真德秀等人,以致于史弥远的死因未知。

尽管李不伟看过许多种版本,但是上述的说法,没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真正的历史,往往只有少数的几个人知道。倘若这些人缄口不言,史官与民间史学家断然无法得知其直相。然而李不伟也未曾想到,他的到来,使得历史有了改变,又有机会窥得其中的真相,当然这个秘密却始终埋在他的心底了,后来的史书中仍然未有真实地记载。此为后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