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魏晋以降,社会上衣冠之风盛行。
到了大唐,此风非但不减,反倒越发盛行。
他们垄断仕途,豪敛财产,甚至蔑视李唐天家,社会声望极高,无数士人争相依附。
正所谓,“千古推高,九流仰视”。
其中势力最大的,便是七姓十家。
七姓十家这个说法,本身就来自李唐天子的一封诏令。
唐高宗曾令:“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通‘婚’)。”
连天子都忌惮,不得不通过诏令禁止他们互通婚姻的方式来防范他们的势力进一步膨胀,便可知这十家豪门世族的势力有多庞大。
博陵崔氏便是这十家中的一家。
杨钊没想到,他只想敲打一下县内的大户人家,好让县内的财政收入有所回升,结果扯出一个博陵崔氏来。
他只觉得脑袋有点大,跳过了一个惹不得的法门寺,又来了一个惹不起的博陵崔氏。
至此,杨钊算是明白了,扶风县内蹲着这两座大神,能有财政收入才是怪事!
袁大头十分满意杨钊惊讶的模样,得意洋洋道:“杨县尉也无需慌张,博陵崔氏的势力主要是在河东和京兆一带,我们这里不过是一户分出来的旁系末枝,在城郊的玉山上建了一座庄园,庄主叫崔顶。”
杨钊没理会袁大头的这些小动作,继续着他的问题:
“崔家占着多少土地?”
“这得看杨县尉你怎么算了。光是他们那处庄园,叫‘玉漆园’,就占地上百顷,再算上周边的田地,少说也有一千顷……”
全县总共不到一万顷的土地,法门寺和崔氏各占去一千多顷。
而且,佛门僧侣和崔氏这种门阀望族都是不用上税的,余下那么点土地,根本不够支撑起全县赋税的。
杨钊大致明白了问题根源所在。
也已经到了衙门下差的时间,他先让袁大头退下。
袁大头也不傻,从杨钊的提问中隐约猜到了什么,告退时小声询问杨钊:“杨县尉该不会是有什么打算吧?”
杨钊不答。
袁大头不放心地提醒道:“法门寺和玉溪园都是动不得的,也不是我们这些小官吏能招惹得起的,杨县尉可一定要慎重啊。就算不为了县衙同僚们考虑,也得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我知道了。”
杨钊挥着手,打发袁大头退下。
…………
回到居处。
吃饭的时候,杨铆同杨钊聊起了他这一天的见闻,言语中也提到了法门寺和玉溪园。
看来这两家在扶风县内,可说人尽皆知了。
杨铆还说到,玉溪园只是崔顶的一处度假山庄,崔顶本人并不常来,负责打理山庄的是一个叫房主管的人。
房主管这个名字,杨钊从客舍主人的嘴里听到过,说他是本县最有权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