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拉老黑跟我详细介绍了一番八笏园,八笏园是鸢亭市的一处名胜古迹。八笏园又名“常家花园”,坐落在市区何家牌坊街39号,面积约1600平方米,因为占地面积非常小,建筑又十分精致。时人喻之为“八个笏板”,故得名“八笏园”。</p>
八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南、北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附属院落为八笏园的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墨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两层楼。</p>
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法家真迹碑刻。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代表园林之一。</p>
老黑带我走进一条古香古色,全是低矮平房的小巷,在小巷的中部,路北有一片鹤立鸡群的建筑,一看就是以前的有钱人住的地方。</p>
从外面看规模不大,没想到进去后好绝更小,虽然占地面积不大,到园内很精致,亭台楼阁俱全,还有一个小小的水系里面有假山,假山设计有一个小小瀑布,水里面还有游来游去逍遥自在的金色鲤鱼。</p>
园子里居然还有地窖,我还好奇地拉着老黑下去看看。据解说员说,这是以前储存金银财宝的地方。</p>
老黑来过多次,对园子比较了解,一边带着我的溜达着参观,一边不停地跟我讲解一番。</p>
据说这八笏园最早以前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一个刑部侍郎的私宅。清末的时候被一何姓富商花费巨资买下来,然后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改造。并命名为八笏园。</p>
“据说以前鸢亭这样的园子有十几座呢,鸢亭自古手工业就非常发达,有南苏州,北鸢亭之说。”老黑滔滔不绝地跟我演讲着。</p>
还别说,老黑虽然也没考上大学,但确实挺有文化底蕴,据他说,他老家是曲阜的,孔子的故乡,他父亲当年当兵来的昌河县,然后在这里落户了。</p>
老黑说他家里也有不少藏书,我就问了一句,怎么去你家的时候只看见一本《高山下的花环》啊?</p>
老黑挠挠头不好意思地说,“当然,那不是我的藏书,是老母亲的,老父亲也有不少,我只是有阅读权。”</p>
“肚子饿了,到饭点了,别逛了,”我抬腕看了看精工表,对老黑说。</p>
“行!下次有机会再来学习,现在我带你去吃鸢亭名吃,城隍庙肉火烧,走!”老黑还是一如既往地搞怪整词。</p>
“好吧,去尝尝这肉火烧有什么不同,这么出名,看看能赶上那年吃的昌河县城大棚市场那个吧,”我点点头说到。</p>
老黑说的城隍庙肉火烧就离八笏园不远,出了小巷走了没多远就到了。也是一片平房,说是城隍庙肉火烧,其实看不到什么城隍庙,老黑说以前有,现在早拆了。</p>
老黑说这城隍庙肉火烧来历已久,传说最早是肉饼,是由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胡饼演变而来,但比较近,比较靠谱的传说还是跟刚才的八笏园有关,是八笏园的主人何姓富商家里传出来的。</p>
老黑说,“”中间有一段时期失传了,大概是困难时期,吃都吃不饱,那还有钱买肉火烧吧?”</p>
“呵呵,肉火烧也能失传了?”我有些似信非信地笑了笑说,“行吧,反正你懂,你怎么说,我怎么信吧。”</p>
“是真的,这是前两年又刚费劲把以前做肉火烧师傅的传人找回来了,重新开的店,据说街道居委会给打听着找回来的,咱不管那些了,你先尝尝就知道好不好吃了。”</p>
老黑说完,带我进了火烧铺,几间平房,地方不大,食客还不少,我们等了一会儿,排上了一个小长方桌,这桌子跟二婶家以前吃饭的那张差不多,桌子腿很矮,人要坐在小板凳或者马扎上才相配。</p>
老黑又找到了两个马扎,拖了过来,给了我一个,然后说,“海超,你坐着占地方,我去买肉火烧。”</p>
说完,老黑去了前边那间平房,我自己打量着这个小店,几个平方的样子,没有吊顶棚,屋顶露出房梁,年头长了,已经被岁月盘得油亮发黑了。</p>
四周墙壁还算干净,刷的白粉,绿色油漆刷的墙围子,倒让我有了些清新的感觉。</p>
四五张各式各样的小桌子,板凳马扎也是杂牌军,啥颜色啥造型的都有。</p>
食客们也都话很少,都在认真品味着手里用油纸垫着的肉火烧,看起来跟烟海和昌河县城的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p>
老黑端着两碗粥过来了,放在小桌子上,冒着热气,里边躺着钢精小勺,又跟我说去拿肉火烧,让我先喝点粥,垫垫饥。</p>
不多会儿,老黑又拿着一个竹制的小筐过来了,里边摆着几个还鼓着肚皮的肉火烧,看样子是刚烤出炉的。</p>
小竹筐放着几条油纸,老黑也坐了下来,拿起纸来递给我一条,“吃吧,趁热!”</p>
我们俩用油纸条垫着,各自捏起了一个肉火烧。</p>
“烫,先咬了小口,冒冒热气!”老黑很有经验,不停地教给我怎么吃。</p>
“黑哥,这就不用教了吧?我又不傻,”我有些哭笑不得地说。</p>
“我这不是怕烫着首长嘛,嘿嘿,”老黑说话永远都是那么幽默搞怪。</p>
说实话这肉火烧是挺好吃的,特别鲜香,我透过咬开的口子往里看,基本上能看出来的配料有肉和大葱,还有鸡蛋,仔细看了看好像还有木耳的碎末,口感确实不错。</p>
我一口气吃了四个。加上一碗粥基本上可以了。肚子已经很满足,安静下来了。</p>
跟老黑吃饱喝足,正要往外走,迎面走进来两个女孩,因为天冷,两个女孩都戴的白色棉布口罩,围巾也围得严严实实的。</p>
老黑走在前边,下意识得往旁边一让,还是挺绅士的,我也跟着老黑靠在门边,等着两个女孩进来,我们再走。</p>
不料女孩停下脚步,也不走了,而且盯着老黑看了一会儿,然后惊喜地叫了起来,“曹柯?你是曹柯吧?”</p>
把我惊到了,我看了看老黑,也有些迷糊的样子,看着那个叫他名字的女孩。</p>
(834)</p>
“我,我是曹柯,你是?”老黑疑惑地看着女孩问到。</p>
女孩迅速摘下口罩,把挡在脸部的长发往后捋了一把,然后甩了甩头发,仰起脸来。</p>
只见女孩白净透红的脸庞,大眼睛双眼皮,到肩的长发衬托她有些圆的脸型恰到好处,穿着一件粉红色的羽绒服,浅灰色的围巾。</p>
“王丽!?”老黑和我几乎同时叫了起来。</p>
“你是王丽吧?”老黑高兴地笑了起来。</p>
“对呀~好多年不见了,老同学!”王丽俯身在身边女孩的耳朵边说了几句。那个女孩就先进去了。</p>
“哎呀,太巧了,我说我今天为什么要带海超来吃肉火烧了,原来老天爷都安排好了,我们在此相见!”老黑兴奋地说到。</p>
“什么?海超?”王丽只顾着看前边的老黑,应该是还没注意到在老黑身后靠在门边的我。</p>
“对啊,海超来了,我后边的是海超啊,”老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往旁边一让,把我完全暴露在王丽面前。</p>
“龙海超?怎么是你?真没想到!”王丽又是一声惊呼,而且情不自禁地走上前来,像是要抓住我的胳膊,犹豫了一下又没好意思的样子。</p>
见此情形,我也赶紧迎上去,伸出手来,握住了王丽不由自主地递过来的戴着毛线手套的手。</p>
“是我,王丽,好几年不见,你还是那么漂亮!”我故作淡定。其实大脑已经在快速倒放,极力寻找着王丽以前的影子。</p>
记得第一次听到《又见炊烟》这首歌,在一堂音乐课上,王丽那会儿是我们班的文艺委员,也是团支部书记,是她教唱的我们。王丽甜美的声音一下子让我喜欢上了这首歌。????</p>
那时,什么听歌设备也没有,确切地说,那会儿喜欢的歌,单曲循环都是在自己心里,在自己的口哨里,在自己无意识地哼唱中。????</p>
记得音乐老师是位个头不高,白净的男老师,留着分头,鬓角稍长,有些盖住耳朵。穿着一件灰色的小翻领半大呢子大衣。????</p>
这穿着打扮在那个年代乡镇,已经是很另类了,很前卫了。“起立!”班长喊口令。</p>
“同学们,好!”</p>
“老-师-好!”</p>
“坐下!”班长结束口令。????</p>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一首描写乡村黄昏美景的歌曲。”</p>
“这首歌词非常美,作者通过很简练的语言,将一幅农村写意的水墨画轻松地勾勒了出来,饱含着对乡村生活的浓情蜜意。”????</p>
“乡村生活能有什么浓情蜜意?”我坐在座位不屑地想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