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两把造型别致的大号鸟铳在李平的军营中开始了秘密测试。
这两把既像又不像大号鸟铳的火绳枪均来自汉川的农民军谢应龙部。
但其实不用测试,李平和宋宝来仅凭外观就已经知道这两把应该叫做鲁密铳的火绳枪是优于他们的鸟铳的。
更长的铳管、精致的做工和质量上乘的火药足以赋予鲁密铳更高的枪口初速和射程。
李平部队装备的鸟铳虽然进行了一些改进,但主要集中在质量稳定和人机工程上,基本构造和大小与明军普遍装备的鸟铳总体相差并不大。
即铳管三尺、装药三钱和铅弹三钱。
而且使用的火药也没有进行配比和制造工艺上的大变,只是保证了让杂质更少。
这让他们的鸟铳优势主要在于炸膛率极低和可以把枪口动能全都稳定在普通鸟铳1750—2046焦耳的上限。
而鲁密铳的铳管却有4尺5寸,装药也达到了四钱,当然全铳的重量也更大,但整枪的威力也因此得到了本质性的提高。
测试结果也很快证实了这一点。
这两把鲁密铳的穿甲距离(垂直击穿3甲叶)均接近50米,对无甲目标的有效杀伤(可杀死)距离则轻松超过了120米,预估枪口动能超过2400焦耳,威力明显优于普通鸟铳。
米现在已经是保障营内部普遍使用的一种长度单位,其被推广和强制使用完全来自于宋宝来的坚持,因为便于他将各种数据与脑袋里的现代知识进行对比,也更方便。
就比如现在。
而米的长度能够被大致确定也很让人慨叹。
它居然是宋宝来早上站直身体时肚脐眼到地面的高度,宋宝来在前一个世界曾经无意间发现了这一巧合,这个世界里他觉得自己的身高和体貌与原来都差不多,就直接拿来用了。
至于可能存在的误差,应该不会太大,也可以容忍。
看到不出意外的测试结果,李平和宋宝来的心中都充满了五味杂陈。
他们一直以为自己这一方的最大优势就是作弊来的科技树,完全可以凭借器械之优虐别人,但没想到却反过来被别人给虐了。
当双方的训练水平和作战意志都相差不大的时候,武器装备的优劣当然将会产生难以估量的作用。
“这东西不光打得远,威力大,质量也是少见的好。很难想像大明竟然会有这玩意,估计不比此时的欧洲差。”测试完成后把玩并研究着鲁密铳扳机的宋宝来说。
鲁密铳相较于鸟铳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改进就是扳机。
它的扳机和机轨分别用铜和钢片制成,厚若铜钱,并在贴近发机处安置了一个333厘米长的小钢片,以增加弹性,使扳机能够捏之则落,射毕弹起,具有较好的回弹性。
“土耳其人的火枪技术在这个时候还是不弱的!”李平跟着把玩起另一把鲁密铳的扳机慨叹道。
他们已经知道这东西是明朝杰出的火器家赵士桢在几十年前(1598年)依据鲁密国(土耳其)所进贡的火绳枪并直接请教其使者朵思麻改进而来,并因而得名鲁密铳,然后很快在《武备志》中留下来了“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的记载。
此时的鲁密铳和同时期欧洲相比,的确一点都不落后。
只是由于鲁密铳制成的时间还不足五十年,且工艺较为复杂,因而制成的数量不多,流传也很不普遍。
“我查到了一条记载,说是徐光启在天启元年的一次上奏(1621年二月十七日)中说,他在组织明军训练时,曾领取2000支鲁密铳,经过几个月的使用,只有几支损坏,其余都完好如初。从这两支鲁密铳的工艺看,应该不假。”宋宝来再次钦佩起来。
搞技术的他更清楚这个时代能够做到如此是多么的不容易和不简单。
“侦察连捕获的俘虏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的鲁密铳虽多经使用但少有损坏。只是装备的数量不多,总共只有约二三百杆,其余还是鸟铳为多。”李平这时开始抚摸起鲁密铳尾部的钢刀。
床尾有钢刀是鲁密铳的另一个特点,可以用来近战,当斩马刀用。
虽然以李平的经验和对军事技术史的了解来看这种装置其实是有些多余的,作用应该很有限,否则后来不可能没有流行。
但在前几天的战斗中,谢应龙的兵却也用这玩意成功抵挡或者说是干扰到了个别冲到他们身边的我方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