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初恋很纯真(1 / 2)

 余威出发的那天,他终于等到了林晓春的送行。()

她买了钢笔,一个是祝福,同时也感谢他在自己得病期间的陪伴。余威的母亲仔细打量眼前的女孩,感叹这个来自小镇的女孩居然比他们城里的姑娘还要长得俏。她从儿子魂不守舍的样子就知道儿子喜欢这个女孩。以她的经验判断,人生的道路那么漫长,以后儿子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女子,一个没考上大的姑娘算什么。

余威小心翼翼地问林晓春:“我能给你写信吗?”她点点头。

他们就这样分别了。

镇上的小缺少教师,林晓春有高中文凭,在镇上算是高历的,于是做了小民办教师,能够继续和书本打交道,再说自己曾经的理想就是想做个老师。林晓春很满意这份工作。

当她接到余威的第一封信后马上回信,把自己的情况说明了。同时余威到了沿海城市,有些水土不服,居然有厌的情绪,想回家。林晓春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他的想法,就象是教育他的生一般,又是骂他没出息,又是哄他要珍惜幸福的时光,连着三封信,他终于安下心来。其实他不好意思挑明,自己是因为太思念林晓春了。

林晓春已经二十出头了,人越发水灵漂亮,做媒的人开始不断登门拜访。在镇上,这个年龄恋爱是很正常的。母亲免不了要叮嘱女儿,可以自己拿主意,但一定要找个好人,好人家。可林晓春很厌烦母亲说这个,她一点也没有要开始恋爱的感觉。对现在的生活状态似乎很满足。教书育人,有空读读余威的信,再提笔向他说自己的近况,她觉得生活很美好。

有一天,林晓春坐在院子里拆余威的信,母亲正好看见:“是小余的信吧,那孩子不错。可是人家现在是大生,人家还要你吗?”林晓春很生气地说:“我们只是同”。林晓春生气是因为母亲说了一句大实话。

崇明是个小地方,崇明人总是隔海相望,在海的那边就是繁华的上海。许多崇明人都这样教育孩子:有出息就走出崇明,到上海去赚大钱!在崇明人眼里,上海是个高尚的地方,人们以进上海谋生为荣。因此一些考上大的人,一旦毕业就不会再回到崇明了。一般有幸出去的崇明男人都把户口都迁出去,就不会再找个崇明户口的女人做老婆了。即使老婆是崇明人,也必须和自己一样已经跳出崇明了。

林晓春开始仔细想母亲的话,她开始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必须考虑自己和余威的感情问题。想起余威的大历,自己不免有一些自卑。既然他们之间是不可能的,何必浪费感情,浪费青春呢?有了这些微妙的心理以后,她不再给余威写信。

可余威继续给林晓春以每星期一次的频率不断地写。他不知道林晓春怎么了?忽然就不来信了。他很着急,不断写信问:你怎么了?焦灼之情跃然纸上。

他开始做噩梦,是林晓春有了男友?他知道小镇女子恋爱早,是林晓春生病了?上次的病情不知有没有后遗症?他胡思乱想,痛苦极了。好容易盼到放假,即刻就买了火车票回了家。放下行李就去了林家。

几个月不见,余威依然高挑帅气,可是明显消瘦了一圈。他看见林晓春好好地坐着在批改生作业,可以肯定没有生病。劈头盖脸就追问:“你有男朋友了?”林晓春摇摇头。

“那你为什么不回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