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遗孀>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1 / 2)

 $请到 www.69zw.com 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初春的北京,正下着细细密密、淅淅沥沥的小雨。偶被丝丝缕缕的斜风一扶持,冰清玉洁的小雨便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灵,乱了应有的芳步。

宣武门外达智桥路北的嵩云堂里,那些青砖碧瓦、回廊漫延、明窗掩映的亭台楼阁,正沐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像洗凝脂的尊贵典雅之少妇、像洗凝脂的秀美俊绝伦之少女,显得越发婷婷玉立,风姿绰约了。

这个幽雅秀丽、楼台房阁甚多的嵩云堂,是袁世凯的祖父---道光年间的河南省显官,袁甲三创修的,内擅亭台山水之胜,当时为河南同乡京官平日宴集之所,也是北京一个名胜之地。因为里面的房屋甚多,并有一座上下两层、构造宏美的大戏楼,所以,不论河南省人或其它省份的人,若遇有喜庆大事,经常借用这个建筑宏伟壮观,亭台秀美,湖水清澈见底的嵩云堂摆演堂戏。

青霞大婚的第二年夏初,跟随丈夫刘耀德,到北京巡视店铺时,让青霞终身难忘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带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的演讲,就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嵩云堂进行的。

而今天,河南京官又一次聚会于嵩云堂,是商议兴办豫学堂的。之所以要兴办豫学堂,是因为当今政府停止了科举,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办学体制,号召全国各省兴办新式学堂。北京乃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必须在兴办学堂,倡导新风上开全国风气之先。

政府虽然出资开创了著名的京师大学堂,武学堂,译学馆、胄学堂等几个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一般学子是不能进去的。于是,各省京曹官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招集自己省份的在京官员,集资兴办自己省份的学堂。

山东集资兴办了齐鲁学堂。湖南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湘学堂,四川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蜀学堂,福建省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闽学堂,广东省在京兴办了粤学堂,江苏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江苏学堂等等,各省在京官员纷纷仿效。兴办自己省地在京学堂,招收自己家乡的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河南省在京官员也不肯落后,以高官总督袁世凯为首的河南京官,正聚集在嵩云堂,情绪激动地商议着在京兴办豫学堂之事。此时此刻,做为翰林院编修的马吉樟,积极配合袁世凯主持的此次集资之聚会。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次商议集资兴建豫学堂之事,一经袁世凯提出。河南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员纷纷响应,个个兴高采烈,甚至有人鼓掌或举双手积极赞成。

商议地结果决定,袁世凯将嵩云堂捐出来改制成学校,这样,豫学堂的地址和校舍便有现成的房屋了。但是,嵩云堂虽说房屋林立栉比,楼榭碧瓦,亭台山水。若改制成学校,容纳繁多的学子和教务杂工,房屋毕竟有限,怎么也不够用。

河南京官们最后商定。于嵩云堂向东购制一方土地。建造四座高房作为教室。仪器室。阅览室和教员住室。于嵩云堂之西南角购土地一方。建造两座新式地学生宿舍。再添设一个大型地新式厕所和一个大型地新式澡塘。再于嵩云堂后边西河沿紧临铁路之处购制一方土地作为操场。

袁世凯虽说把嵩云堂捐出做为豫学堂。可一下子购买这么地土地。建造添置这么多地房屋和器械等物件。是需要大量银两地。这总不能再让袁世凯一人所出吧。于是。河南众京官便纷纷捐款:

袁世凯虽然已将祖上建造地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在捐银上。仍争先恐后:“我袁某捐献一万两白银。”

“我张某捐献五千两白银。作为建校之费用。”河南官员张劭予。声高音洪。紧跟着袁世凯积极捐银。

“我马某也捐献一万两白银。”马吉樟深知自己手中并无存下几个钱。但因办学心切。不愿落后于他人。也脱口而出说出一万两白银地数额。

“我捐五百两白银!”

“我也捐白银五百两!”

“我捐白银一千两!”

“我捐三百两!”

“我捐五百两!”

外面细雨斜斜,房阁内却热情高涨。河南众京官因办学心切,正尽力而为,纷纷捐款。

是夜,马吉樟回到府邸,因担心捐银之事,见到妻子便迫不及待地问:“家里总共有多少银两?”

“不足三千两,怎么,急着用银子吗?”妻子望着马吉樟着急地样子,不无担心地问。

“哎呀!这么点银子,相差一万两相差遥遥,这可如何是好!”马吉樟知道了家中只有三千两余银,更加着急。

“出什么事了?要一万两银子做何用呀!”妻子看到丈夫着急的样子,开始惊恐起来。

“哦,你不要担心,是河南京官要兴办豫学堂,袁总督把祖上留下来的嵩云堂都贡献出来了,但因房舍不够,再加上要添置仪器等物件,其他豫省京官争先恐后地纷纷捐银上,我当时因办学心切,也报了一万两的数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