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任真的从抽屉里拿出来一叠打印好了的手稿,递给王建浦。</p>
王建浦大致的看了看,递给了吴主任。</p>
吴主任翻了好几页,笑道:“到底是研究室出来的大领导,宏观微观,都很有见地,也很有眼光。领导你这样一分析,我们心里就更加有数了。”</p>
“我等会还有一个外事活动要参加,那我们就长话短说,我简单说几句,好伐?”</p>
夏主任想了想,说道,“事实上,关于四夕制药的这个项目,过年前建浦大婚的那天,我和建浦有过短暂的交流。后来,我知道你们园区正在对这个项目正在进行紧张的筹备,于是我利用春节的时间,对一些相关的状况进行了一些了解,最后写了这么一篇小文章,我觉得可以提供给你们作为参考。”</p>
“领导就是领导,想到、也做到我们前面去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吴主任马上接着夏主任话题说道。</p>
夏主任笑了笑,继续往下说。</p>
“选择医药产业,来作为李江高科技园区的突破项目,我认为是可行的。”</p>
为什么这样说呢?</p>
夏主任分析说,我得到的资料,我们国家现在年平均的单人医药费用,只有10美元左右,另外还有一个数据,说整个亚非的年医药支出加起来不足全球的5%,也就是说,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从发展来看,医药产业都是一块值得我们好好耕耘的重要领域。</p>
吴主任和王建东不断点头,完全认可夏主任的这个判断。</p>
“另一个现状,现在我们国内其实并不是没有医药产业基地。,也就是说,一直到现在,整个国家对于医药产业其实并没有一个太现代化的认知。”</p>
夏主任继续往下分析。</p>
他说,作为一种医疗服务的“工具”,医和药本来不分家。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在国内药品的“有生力量”其实还非常弱小。</p>
比方讲,从国家层面来分析,我们就可以明显发现,现在重医轻药的情况居多,除了中草药靠着“传统底蕴”有着还算强的根基,“现代制药”方面,其实很难言“发展”。</p>
不过尽管如此,也还是有一些因为技术门槛低、使用成熟、需求广泛的基础药品,比方讲抗生素、维生素、解热镇痛类等等。所以现在国内大多数涉及医药的产业基地,都是聚焦在原料药。</p>
比如说,建国后留下来的四大厂:东北制药(辽宁沈阳)、华北制药(SJZ)、太原制药(山西太原),带动了一些当地制药产业发展。</p>
改革开放后,这些原料药由内销逐渐转为出口,于是形成了江苏泰州、LYG以及浙江台州、宁波等沿海原料药基地。而现在其他国内医药产业区,基本都离不开中成药。</p>
“当然,这批医药产业基地,除了提供新中国医药产业的一些原始生产资料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制药厂房、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和环保体系上积累了不少经验。”</p>
“但是,实话实说,我个人却觉得,对于新药研发所需要的技术沉淀、临床、注册审批、甚至管理等等,其实都很难言有所贡献。”</p>
夏主任语重心长的感慨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很值得我们好好着深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p>
对于夏主任这一番深刻的分析,吴主任和王建浦东都特别赞同。</p>
特别是王建浦,这一段时间和医药、医药行业的不断接触和认知,他更是对夏主任的这些说法感同身受,体会自然也更深刻。</p>
中国第一次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概念是BJ中关村科技园,也就是88年火炬计划提出前后。而李江的诞生便是为了对标中关村。</p>
但是,王建浦十分清楚,起步晚了3年的李江,现在还是处在以招商引资功能为主,产业的发展全凭园区领导的一腔热血,“孵化”根本是无从谈起的起始阶段。</p>
现在李江园区想要发展医药产业,要在这样一个没有历史积淀,也没有技术推动的背景下起步和发展,其中的艰难和风险程度,自然可想而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