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火星的地表,在零下220度的恶劣环境下,一个由智能AI建起来的钢铁硅谷赫然地出现在地面上,俨然已经取代了一千多年前由人类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火星新城。</p>
机器公民和机器士兵撤出地下城后,他们马上火力全开地在火星新城的遗址上重新大搞基建。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AI们就把占地80万平方公里的火星新城全部清除,几乎不留下一点点的痕迹。</p>
在不遗余力地抹除掉人类的建筑物和设施后,他们收集了火星地表丰富的铁矿和其他有色金属,冶炼了一种比人类冶炼出来的钢铁坚硬100倍的新型强度钢材。</p>
运用这种新型钢材,AI们建造了许多抽象形状的钢结构建筑物,每种形状的建筑物都有不同的用途,主要是职能不同的智能工厂。</p>
比如有冶炼钢材的工厂,制造中央芯片的工厂,制造机器人身体四肢的工厂,开发核电的微型智能核电站,进行新材料研发的材料输出工厂,机器人休整的智能充电床……</p>
火星新城的遗址已经改头换面,过去的人类建筑早已不复存在,就连地标性建筑火星塔也被全部拆除。最后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就是那条长达900公里里程的火星高铁。</p>
AI把这条高铁改装成运输钢材和铁矿等其他矿产的货运轨道。</p>
为了瞭望太空,这些硅基生命体,建造了一个大型的智能天文基地,中心是一个类似华夏天眼那样的巨型射电望远镜——火星天眼1号,但口径比天眼大得多。环绕着中心的巨型射电望远镜,四周是一个圆周型的小型望远镜矩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瞭望宇宙,接收外星生命发射的信号。</p>
这个巨型射电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位置而设计的。</p>
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p>
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p>
火星天眼1号的“瞳孔”是一个叫馈源舱的中央处理器,是经过AI智能设计的大胆突破性设计。</p>
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火星天眼1号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火星天眼1号可以自如地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p>
从体量来说,原天眼的馈源舱重30吨,而火星天眼1号馈源舱重仅约1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p>
与过去的射电望远镜有很大的不同就是,火星天眼1号和其他小型的矩阵望远镜都是全自动的智能射电望远镜。</p>
他们仿佛是一</p>
个个聪慧的大脑,不需要机器人的操控,就会自动地巡视天河,观测宇宙。</p>
现在,距离比邻星还有40年的路程,很快,就要进入比邻星的奥尔特星云内部,在这么近的距离看比邻星可以看到比邻星的很多细节。</p>
比邻星即将要成为流浪火星泊入的新恒星,也即将要成为地球人、玛尔斯人、AI们的新家园。</p>
比邻星是南门二三合星的第三颗恒星,也称为半人马座a星C,它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它已经到了暮年,是一颗亮度不高的红矮星,十分昏暗。在这组三合星中,A星和B星组成双星系统,C星也就是比邻星绕A、B的质心公转。</p>
从望远镜的角度看过去,这三颗恒星散发着橙色的光芒,其中A星的光芒是黄色的,B星的光芒是橙红色,而将要移居的比邻星则呈现出暗淡的大红色。</p>
在这三颗星中,南门二A的体积最大,比太阳略大,南门二-B的体积第二,比太阳略小,而比邻星的体积最小,大概只有太阳体积的十五分之一左右。</p>
通常红矮星的亮度都很弱,它的绝对星等是15.5等,如果从半人马座 a三合星的其他两个星观测,比邻星将是4.5等星。</p>
这就是流浪火星即将要到达的目的地,一个如此壮观的三星系统。</p>
火星天眼1号在不断地向比邻星发射无线电信号,也在对准着比邻星的方向扫描。它拍摄了不少比邻星的特写。40年的路程,并不遥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