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大财阀> 第九十七章正月的忙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七章正月的忙碌(2 / 2)

看着他们配合演练,李亨觉得给他的火枪队当盾牌手肯定是够了。

回到宝山这边,各个工坊已经全部开工,织布作坊这边因为接到大订单不仅生产上加班加点,新机器也是优先供应。

反正协会大会是在二月二才会开,到时候再把机器分给他们就是了。

周万年过年的时候帮助李亨卖了一波新茶具,使得李亨又有了一项新的来钱渠道,而且这个炉子里烧的跟水一样的东西就是酒精。

高度酒在大明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高科技,只不过是没有人想着把他做燃料而已。

至于浪费粮食,几十上百两的东西注定它只能是权贵的玩物,高端人群永远只占少数,所以消耗的数量不会很多。

为了应对过年之后茶具的新订单,李亨一口气上了十座玻璃窑,至于瓷器那都是从景德镇订购的,这玩意松江府这边不擅长,李亨也不至于为了把生产放在眼皮底下专门从景德镇请瓷器匠人买瓷土。

一句话,那边已经有完善的产业链,已经把成本做到最低,李亨要做的就是从赣江转长江然后送到他的黄浦江码头。

在作坊里配上一个酒精炉,一套茶具就成了,为啥不怕别人模仿,因为酒精灯才是这一套玩意的重点,而玻璃酒精灯只有李亨能生产。

到正月十五之后织布作坊加上各家送来的布每天达到了八万匹,而各地的客商也开始追加订单,李亨这边都把订单排到了一月之后。

新式织布机的疯狂扩张使得松江府的棉纱价格又上涨了两文钱,原本一些有意出售棉纱的商户都开始观望。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距离新棉花收获的季节至少还有六个月,按照这个织布效率,今年的棉纱价格只会越来越贵。

还好这六家有三家在李亨这边设厂,剩下的三家跟他们打个招呼,还不至于哄抬棉纱价格。

但是如果二月二之后协会大会之后,那就不好说了,李亨虽然从金陵获得了一批棉纱,但是还不足以供应这么大的生产需求,年前从协会内的商户手里购买了一批。

看这个形式,如果年后不好好协调这些附近的纺纱协会的会员是不会再供应棉纱给他了。

如果从更远的地方采购,这无疑增加的是运输成本,水运还好,要是陆运,那就会非常麻烦了。

机器生产线那边,生产线化改造正在继续推进,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四,当找对了方法摸清了门路这些工匠也不至于教都教不会。

今年开始李亨的总账房放到了李氏票号管理,票号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身在大明的李亨可以告诉大家,明末的确已经有了飞钱,也就是票号的前身。

只不过明末没有那种汇通全国的大票号,至于为什么晋商能把票号发扬光大,因为这些人后来不是皇商么,有了官府的后台生意才能遍及全国。

李氏票号现在只是负责李氏所有作坊,还有协会之间的银钱往来,只有松江和宝山两个分号,在李亨没有一定实力之前也不打算再开心的分号。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