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明末大财阀> 第二百四十一章想做生意真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一章想做生意真难(2 / 2)

当你的生意只是在小镇上卖个糖葫芦,你自然不用担心环境担心战乱,山楂是自己树上的或者山上摘的,顶多担心的就是糖涨价了。</p>

但生意做到李亨这个地步之后,首先要担心的就是运输,百姓沦为流寇其根本原因还不是吃不饱饭嘛。</p>

李亨现在待的地方还没有明显的感觉,这边虽然种棉花桑树等等侵占了大量的田地,但是水稻产量高,少种点自己吃饱还是没问题的。</p>

以前有一句民谣‘苏湖熟,天下足’指的苏湖就是苏州湖州这一片的太湖地区。现在这一片竟然只能自给自足了。</p>

而且这两年随着李亨的插手,棉花和生丝的价格又上涨了,这导致更多的百姓改种棉花和桑树,这样搞下去搞不好太湖这边的粮食都不够自己吃的。</p>

不过要是不做生意,那李亨还是个屁,再说这生意已经开始了不是李亨说停就能停的。</p>

所以李亨有义务为大明至少要为太湖这一片找到新的粮食来源。</p>

大明境内是不要想了,能给百姓安心种地的空闲土地并不多,想要往海外找地方,这又面临郑家的封锁。</p>

目前李亨跟郑家的生意往来已经渡过了蜜月期,现在已经有了竞争的趋势,尤其是生丝生意开始,双方已经直接争夺生丝来源了。</p>

郑家自己并不生产丝绸,但是他确是大明最大的生丝采购商,每年要从大明采购生丝运往倭国和吕宋,每年仅仅运往倭国的生丝就有一两百船之多。</p>

运往吕宋的生丝也不比倭国的少多少,这还不算成品丝织品。</p>

还好李亨现在搞得只是丝织机,而没有直接参与丝织生意要不然郑家该急眼了。</p>

不过李亨有一项控制大明生丝贸易的计划一直没有实施,因为这半年忙着打仗了,没时间操作这事。</p>

当然他也没有胡雪岩那么大的野心想要一口吞下整个大明的生丝贸易,李亨想搞的是合同式养殖收购。</p>

也就是跟生丝生产户签署协议,以一个约定的价格购买他一年的产量,这样养蚕户不必担心自己的生丝生产出来没人购买,也不用担心价格波动。</p>

李亨可以通过协议获得稳定的生丝来源最大程度的激发养蚕户的养殖能力。</p>

然后李亨再把自己生产的新式剿丝机抵扣一部分货款出售给这些养蚕户,这样李亨就相当于实际获得的生丝价格又降低了一部分,又多养活了工人,增加了资金周转范围。</p>

这总合同也就是期货,有了这些生丝期货,李亨就可以左右大明的生丝价格。</p>

加上自己的丝绸协会,即使生丝销售情况不好,李亨依旧可以利用协会内的商户来消化掉过剩的生丝。</p>

这一计划的唯一漏洞就是郑家,郑家控制着海洋贸易,李亨这边生产的丝绸要是想要卖往大明以外的地方那就离不开郑家。</p>

而郑家现在相当于控制大明生丝海外贸易,李亨干的事情就相当于把郑家的生意抢过来,然后在花高价卖给对方,这要是正常人都不会乐意的,何况这郑芝龙可是海盗出身的,他能受得了这个气?</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