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重生在唐朝初年> 第十二章 高家家世及兄弟相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高家家世及兄弟相认(1 / 2)

 文灿回到家,见到门口停了好多车辆,院子里停了几辆车子。

等文灿走到客厅门口,就听见里面又是哭又是笑的,等进了门,才看到里面拥拥挤挤的坐了十来个人,有三四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另外还有六七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老爷子拉着一个老人的手,正在那边又哭又笑地说话呢,父亲高晋川陪着其他人,大家眼睛也是红红的。

仔细看看,发现爷爷和那几个老人长得很像,而那几个中年人和那几个老人也长得很像,父亲高晋川也是这样。

看到文灿拉着文秀进来,高老爷子就抬手招唤他:“灿儿,秀儿过来,过来,快给你伯爷爷磕头。”

“伯爷爷?”文灿一愣,家里什么时候有伯爷爷了?

不过这个时候也没时间多想,拉着文秀就给老爷子拉着那个人跪下磕头。

“这个是你二伯爷爷,这个是你三伯爷爷,这个是你四伯爷爷”,高老爷子一个接着一个的介绍。

文灿就和文秀跟着一个个地叫一声,然后跪下磕头。接着就是一堆见面礼收。什么翡翠挂件啊,金长命锁啊,看着都不是凡品啊!

等这边完了,那边就是堂伯伯,接着又是一通头磕,收了一堆见面礼。

等磕完头了,文灿哥弟两个就被那个二伯爷爷给拉住了,和蔼地问几岁了,启蒙了没有等等。文灿就规规矩矩地答了话。

那个二伯爷爷好像是很满意文灿的表现,不住地点头。

之后大家就都坐在那里,说分别之后的事情。

文灿坐在二伯爷爷的怀里,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都是爷爷的兄弟啊。

原来啊,高德治老人的父亲是前朝也就是隋朝的第一任宰相,名臣高颎,是当时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史记高颎有“文武大略,明达世务”(《隋书·高颎列传》),善于识别和推荐人才,注意保护有功之臣,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皆为高颎所推荐,各尽其用,终为一代名臣。

隋炀帝即位后,高颎拜为太常。后来隋炀帝越来越奢靡,迷失在声色犬马之中,所以高颎屡有劝谏,结果被隋炀帝所恶。后来被他领地上的官员诬陷,被隋炀帝所杀。

这几位老人都是高颎的儿子,兄弟五个,不过老大到老四都为高颎嫡子,也高老爷子高德治却是高颎庶子,排行老五。兄弟五个依次是老大高盛道,老二高弘德,老三高表仁,老四高德政,老五高德治。兄弟五个人中老大官至莒州刺史,高颎被杀后徙柳城而卒。老二曾封应国公,做过晋王府记室,老三曾封渤海郡公,娶太子杨勇之女为妻,高颎被杀后徙蜀郡。老四高德政和高老爷子高德治都不曾出仕过。

高颎被杀后,兄弟几个都被徙边,老大也就是这样死在了柳城。这样过了十一年,隋朝就被唐朝取代了,但是兄弟几个天南海北的都失去了消息。因为高庙村是以前高颎为地方官时攒下的家业,后来高颎为相后,这里就被边缘化了,平时指派家生子过来处理庄务。而高德治因为是庶子,所以平时并不受高颎重视,所以在高颎出事前就被打发到这里来了,刚好躲过了那场灾难。不过高德治和这几个哥哥之间的兄弟关系很好,从小这些哥哥不管是做什么都会照顾高德治。

这次老二老三老四兄弟三个是在父亲高颎的旧日门生故吏的帮助下才取得了联系,人老了难免思故土,想着要迁回祖籍,不过兄弟三个到了祖籍,发现已是物是人非了,所以决定找到幺弟高德治,兄弟几个聚在一块住,于是又通过其它途径才知道老五高德治的下落,刚好这才带着儿子过来寻亲。

“二哥,干脆都搬到颍川来住吧,这里到底是咱们的祖业,再说这地方地处中原,交通比较便利,经济也比较发达。”高老爷子听说了兄弟几个的打算,开口言道。

“你们几个怎么看呢?”老二高弘德毕竟做过国公,颇有威严,不过还是先看看兄弟们的一间。

“哪里都行,只要咱兄弟几个能在一起就行。”老三高表仁是富贵中长大的,平时对这些细节就不在乎。

“是啊二哥,只要咱们兄弟在一起,颖川就颍川吧!”老四也同意在这里落户。

“好,那咱兄弟几个就定居到这里。”老二高弘德也是爽快人,直接拍板道,“晋文,晋寿,晋民,晋生,你们今天在这里休息一天,明天就各回各家把人都接过来,家都搬到这里。我们老几个儿就不回去了。”

高弘德兄弟几个都不像高颎那样子嗣众多,老大高盛道有两个儿子,高晋文和高晋武;老二高弘德也是两个儿子,高晋寿和高晋禄;老三高表仁一个儿子,就是高晋民;老四高德政两个儿子,高晋生和高晋业;老五高德治,大家都知道只有高晋川一个儿子。

“好的,爹爹(大伯)”,被点到的兄弟四个齐声答应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