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赋役皆为一国之本,我朝也不例外。太祖高皇帝昔年所定黄册与鱼鳞图册,虽年年造册,然则天下所进赋役黄册,丁粮之数,类多错误。尤以各地富豪人民,每遇编充里役,多隐匿丁粮,规避徭役。质朴之民皆首实。有司贪贿,更不穷究。由是徭役不均,细民失业。微臣以为今年重造黄册,可定各等人户须依原定编类,不许更改,因而分丁折户,以避差徭,使无移易倚托之患。”户部尚书王钝沉吟片刻后说道。
“此犹不足也。”卓敬摇摇头,表示并不完全赞同王钝的意见,见众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微微皱了皱眉,沉声说道,“一国之政,当以吏治为先。两册之制再完善,然经办之人若目无法纪,贪赃枉法,官绅勾结,行欺上瞒下之道,则两册仍举步维艰。因此,微臣以为当整肃朝纲,惩处贪官污吏,通告天下;另可择各郡县孝廉贤德之人更替各州县攒造图册之粮房、帐房、书办及粮差等,一年轮换一次,每次均从朝廷使人至各郡县察之,有行为不正者,按罪论处;同时可定制,若一人不法,则上级累之,朝廷谪其官职,清财以罚俸。如是,当可使天下各府、州、县上下一心,未敢作弊矣。”
卓敬说的话里,最重要的有两点,一点是让这些粮房、帐房之类的经办人员由各郡县的孝廉贤德之人来担任。在崇尚儒学的封建时代,尤其是明朝,通常不以人数来定论,而是以贤德之人的话作为是否采纳的标准,而且孝廉贤德之人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名望,大多数人会比较服他。对于这些未入仕又有着名望的人,大部分都要比当官的人更看重名声。
卓敬提到的第二点是实行变相连坐制,下级一人犯法,则上司就要被贬职罚俸。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使这些中低层官吏不敢再对赋役一事掉以轻心。
应该来说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连坐的惩处程度也不算太过份。但真要施行起来,李修远不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如此,恐有不妥啊。”王叔英脸上带着几分忧虑之色。
“哦?王爱卿不妨说说。”李修远本是在考虑卓敬的意见,见王叔英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不由好奇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