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贞观神棍> 第四十九章 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九章 风波(1 / 1)

 李世民叫了声好,有有些忧虑说道:“只是经此一事,却不知父皇会否改变主意,反将我留在长安?”颜离想了想,颇为肯定的摇摇头说道:“且不说,诏书已下,断无更改之理,便是想要更改,太子殿下也绝不会同意,毕竟兄长留在长安对他的威胁更大,他也怕兄长呆的时间长了会拉拢)再说兄长立下如此大功,封赏却不尽如人意,本就令人心寒,相信陛下也不敢再横生枝节。”李世民点点头,觉得颜离分析的很有道理,这才放下心来。而事实上,李世民方才之所以大发雷霆,有很大原因就是怕李渊改变主意,将自己留在长安。那样的话,一举一动都会被密切注视,想做什么事情却是困难许多。

颜离突然想起一事,险些吓出冷汗,赶紧偷偷摸摸的四处望望,还觉得不放心,又离座走出前厅,左右顾盼起来。过了一会儿,才放下心慢慢地走了回来。李世民被颜离的举动弄得一头雾水,好奇问道:“不知贤弟此举有何深意?”颜离干笑道:“没有深意,没有深意,只是刚才那番话传出去怕于兄长与小弟带来祸患,安全第一,呵呵。”李世民一愣,瞅了瞅颜离放声大笑起来,良久才言道:“鹏举真把兄长当成三岁*童了不成?此前厅五十米方圆闲杂人等兄长早已让观音婢令其在院外把守。此中紧要,兄长怎会不知?”颜离大汗,也跟着摸摸后脑勺不好意思地呵呵傻笑起来。

庆功宴会之后一个多月里,长安城倒是显得有些波澜不惊,无论是太子一系,秦王一系,还是正在府中哼哼唧唧养伤的齐王李元吉都没有再搞出什么大动作来,众人按部就班的上朝,争论,叫骂,退朝。然后各自拂袖去处理公务,场面比较和谐。只有齐王府下人的日子不大好过,下颌遭到重创导致不能正常饮食的李元吉,脾气变得更加暴躁,再加上遭此‘横祸’本来一个督办英雄纪念堂收买军心的大好机会,现在从手中溜走,心气儿自然非常不顺。据秋蕊说,每隔几天都有人看见从齐王府后门拉出一两具尸体偷偷掩埋,就连齐王的侧妃言语不慎,也会遭到杖责。小姑娘说到这事儿小脸儿有些发白,显然是被吓住了,或是说兔死狐悲。

颜离也是恨得牙痒,怒骂了一声‘畜生’,对李元吉厌恶到了极点。听说市井中已是议论纷纷,而李渊听闻此事,也发下诏书将李元吉劈头盖脸大骂一顿,言‘若再有此种事发生,禁足两年’云云。几个鲜活的人命只换来一顿大骂和一个禁足的惩罚,颜离更为自己当初遇见李世民而不是李元吉庆幸了起来,否则怕是当场就被打杀了吧。颜离心有余悸地想着。

老百姓们没甚娱乐活动,所以对这种大宅门儿里的事儿尤为热衷,茶余饭后便聚到一起,用‘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的得意口气小心翼翼地传播各种小道儿消息。谁家扒灰、搞破鞋、来一段世人不容的千古奇恋都能从他们口中打听到。听完之后,心满意足的叹口气,也就各自散去了,别人的事儿当故事听,还是积极干活儿养家糊口才是头等大事。大唐立国五年,长安城几乎未经大的战乱侵扰,使得市面上已初步形成了一些繁华景象,再加上李渊制定的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兴修水利的一系列发展政策,使得民心安定,发展的步伐愈来愈快,虽远远无法与前朝相提并论,但大多数百姓也勉强能图个温饱了,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当然出了长安城走不多远就不是这样了,河南河北,晋中平原饱经战乱,人口稀少。到处是焦黑荒凉的土地,残垣断壁矗立其上,所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是最形象的比喻,大唐发展任重而道远。颜离这一个多月来过得相对平淡一些,虽然是正六品官职,可并无实权,类似于李世民幕僚的位置,每月坐领薪俸就成。偶尔在秦王府呆闷了,就叫上小五和小窜儿到街面上走走,看见什么小物件儿,小零嘴儿,小玩具什么的带回去哄几位小王爷开心,当然也少不了两个小丫鬟的好处。每隔数天,再到尉迟敬德府上看看他伤势恢复得到底如何,现在尉迟敬德已能勉强进食,大夫说大约还要半年方能痊愈,一年后有望能再提起刀枪。看着他有些英雄迟暮的样子,颜离却也无从安慰,心中难过。看来征讨刘黑阀是没有这位猛将什么事儿了,不过史书记载刘黑阀是在这年七月就起兵了,咋到现在还没动静呢,实在让人疑惑。

转眼间到了八月初,河北一地仍没传来任何异动的消息,但朝中的气氛却随着天气日渐升温。引火物正是颜离提议建造的英雄纪念堂和纪念碑。听李世民说,为了这个建筑的位置问题,朝中还有过几次颇有规模的争论。有不少大臣认为应该建立在长安城郊外,而李世民则认为为了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的威信应该建在更重要的位置,甚至是长安城的核心区域。最终李渊经过深思熟虑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并大胆决定将英雄纪念碑和纪念堂建于帝社坛东向数里的一大片空地上。要知道这个决定可不得了,唐代改先农坛为帝社坛,顾名思义,这正是祭祀昊天上帝的地方。

随着这个提议的出现,朝中再不复安宁景象。短短半个月之内,李渊的御书房内百官呈上来的奏章比平日里好几个月还多,尤其是朝中一些士林大儒,平素就与他们嘴中的粗鲁丘八不对付。现在可算是逮着了机会,整日里在李渊面前纠缠,苦苦劝谏,孔老头这个儒家‘急先锋’更是一连上了数十道奏章,言道“素闻我大唐以孝治天下,而陛下此举实乃数典忘祖之行,不孝之至也,昊天上帝及诸天星宿忽悠万民,天子亦号称‘上天之子’,岂是粗鄙军汉可相提并论乎?士方为国家稳定之根基,武则为国家动乱之根源。圣人曰,兵者不详。孙子兵法云,兵者存亡之道也。圣人又曰——今拟立英雄纪念堂于帝社坛前,必令天下之士寒心,长久以往,必导致道德败坏,民心不安,国家动乱,社稷倾覆只在旦夕也——”此折一上,矛盾顿时激化,文武百官对立的情绪达到顶点。

李渊看了雷霆大怒,听孔颖达那口气,只要这英雄纪念堂建起来大唐就要亡国了。后来又听说这老头正在四处联络志同道合者,甚至请些民间颇有声望的大儒打算来个‘公车上书’,然后一起跪在太极宫外死谏,又有些慌张。连忙找来李世民商议,最终索性撤去了孔颖达国子祭酒的职位,暂时安排在翰林院修史,相当于是软禁起来,等李世民去洛阳时,顺便捎上这老头儿,来个眼不见心不烦。李世民心里美滋滋地,这老头虽然整天唧唧歪歪可在士林声望极高,用的好,却是一大助力。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程老妖精三番五次试图到翰林院找孔老头练习古典式摔跤,都被李世民坚定地阻拦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