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回到长安之后,继续胡作非为,他到处抢掠财宝,将大量的金银财宝都藏在了离长安不远的郿坞,又堆积了大量粮食在那里,自云:“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被董卓强征的司空荀爽见董卓残暴,便欲联络司徒王允等大臣谋诛董卓,不过事未成便病逝于长安。
荀爽的死讯传到了南海,令很多人都很悲痛,周晔也叹息不已,率荀衍、荀谌、荀棐等荀爽的晚辈为他举祭,蔡邕也亲自为荀爽写了祭文。
至于讨董的十八路诸侯,除了周晔、孙坚和曹操三人曾经正式与董卓作战,取得过战果之外,其余的十几路诸侯整日酒宴取乐,等到粮草用尽,便一哄而散,各回各家了。
却说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之后,他的野心不可遏制,虽然他知道这样不对,可是还是一路赶回了长沙,却又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袁术在正史上本来在张咨死后当过南阳太守,可是现在张咨由于周晔的提醒,并未与孙坚发生冲突,因此也就没死,他防备袁术防备得很紧,袁术没有可乘之机,便自封豫州牧,去了邻近鲁阳的豫州,将这里当成了他的地盘。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其余的诸侯基本上还是和正史上差不多,各人占据各人的地盘,不过他们之间已经开始勾心斗角起来,想要争夺其他人的地盘。
虽然他们并没有得到传国玉玺,可是汉室的衰弱已经让所有人的野心都不可遏止,天下大乱已经不可避免了。
只有朱儁,在宛城拉了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反董,每日认真训练自己的军队,想要早日打到长安去,他是一个真正忠诚于大汉的人,这样的人让周晔很钦佩。
在高句丽郡,赵云屯军在了东部边境,这里是高句丽郡与鲜卑人的边界线,现在他们与鲜卑人的关系很紧张,经常会发生摩擦,所以赵云必须要守在这里,随时准备与鲜卑人作战。
赵云刚到玄菟郡不到半年,便已经立下了灭国之功,若在过去,这可是不世之功,不过,赵云却并不自矜,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样。
在他心里,确实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说到底,高句丽只是一个小国,他们的所有人口也不过三十来万,军队就算全部动员,也没有几万人,而赵云带领的骑兵都是武装到牙齿的,以这样的一万骑兵,还有周伦一万步兵配合,灭掉高句丽是很正常的事情。
当初玄菟郡守耿临都能够轻易打败高句丽,他赵云做到了又有什么稀奇呢?
赵云最高兴的是,他手下这一万骑兵,在灭掉了高句丽之后,已经成长为真正的精锐骑兵,他们与高句丽骑兵先后硬碰硬的打了几仗,又在草原上截杀了不少高句丽军队,正是这样硬碰硬的战斗,才最锻炼人。
攻下丸都城之后,高句丽王室成员都被迁到了定北郡去,成为了普通人,在那个地方,他们没有任何群众基础,已经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