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我的1995小农庄> 第一百三十四章 补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四章 补锅(2 / 2)

“没事,富贵叔俺们走了。”

“到了晌午记得让食堂给你们热饭。”

“知道啦!”

这个小学,距离老凌中是不远的。

和老医院有一墙之隔,但是属于这两年才新盖起来的小学,最高到了五年级,当然现在的小学也只到了五年级为止,2002年前后才又改回的六年制。

现在小学也有食堂,从家里带了饭,可以去热好再吃,一般是不收钱的。

送完王真真后,小两口又去把带来的枣子跟梨卖掉了,不过价钱却是没有太贵,他们也没怎么在意,卖了钱两人就转到城北去买棉花去了。

王素素准备在家没事了就做棉衣,再做上两床棉被的。

买完棉花,陈凌又带着媳妇跑了趟邮电局,订阅了一年的报纸,每周会有邮递员给送到村里,闲来无事的时候,就带着小媳妇读读书看看报,也是很惬意的事。

由于陈凌痛快的交了钱,直接把前两周的报纸也给了。

厚厚的一叠,每张报纸上不仅有新闻,还有各种小故事,回家的路上王素素就靠在陈凌身上,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素素是传统的女子,虽说也和陈凌一样,是高中文化,但到底对外界了解比较少,接受的信息也很匮乏,报纸上的一些在后世早已经讲烂掉的笑话,也能让她趴在陈凌肩头,咯咯笑上半天。

然后还翻来覆去的给陈凌讲,想说出来逗他笑。

陈凌也陪着她笑,时不时再给故事加点料,讲几句怪话,惹得王素素更是不住捧腹,最后都笑得没力气了,瘫在他怀里直喘气。

两人都是很享受这样的时光的,慢吞吞的过着日子,不必太忙,也不会只在家的闲着,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起张罗着,温馨舒适,却是再好不过了。

在初秋温暖的阳光下,一路笑声不断,小两口心情舒畅之际,还会来几段山歌。

小白牛也跟着不断扇动耳朵,哞哞直叫唤,脚步都轻快不少。

它也是很开心的。

……

“补锅的来啰,富贵叔,补锅的来了,去补锅走。”

这时才吃过晌午饭不久,陈凌刚扛了两袋子小麦出来,准备晾晒一下磨面的,家里面缸只剩了个底,不够吃两天的了。

“这就来。”

听到外面陈玉强在喊,就应了一声,提上家里的煮锅、炒锅还有水壶就往外走。

柴火煮饭烧水,锅底容易生垢,做饭熟的慢,就要用铲子铲掉,时间久了,锅底越来越薄,难免有损坏,有漏口的,有断了的,有裂纹的。

老百姓节俭,锅啊壶啊的,都不怎么换新的,大多时候坏的也就是锅底,坏了就补,补完不影响使用,能用个十来年都不是问题。

以前陈凌父亲还在的时候,家里的蒸锅比他年纪都大。

听说那口蒸锅最多的时候有过十几个洞,有次父母吵架还给摔坏了,就两口旧锅并成一口补,这样过来的。

不过这两年补锅匠来得少了,都是逢集的时候,会在集上支起摊子。以前每隔两三个月就会来村里吆喝的,一头挑着风箱,一头挑着炉炭工具,走村串户,那段时间是比较吃香的。

“文莉跟俺说,准备过阵子跟俺嫂子俩人做挂面哩,你说这行吗叔。”

往村口走着,陈玉强说道。

陈凌闻言一笑:“挺不错啊,英强家正好能磨面,你们两家子开个小挂面坊,方便又省事。”

“唉,婆娘们就是不想闲着,想做挂面赶集卖哩。”

陈玉强摇摇头:“都是跟立辉叔家学的,觉得人家能赶集挣点钱,她们就像跟着搞。”

王立辉两口子手巧,前两年还办过裁缝铺,不挣钱就关掉了,现在整日里去集上卖衣服,书包帽子啥的,跟大多数人家比,不缺啥进项。

两人聊着来到村口,陈凌有点傻眼。

“咋这么多人啊。”

村里好多人家都拎着锅在等,已经排上长队了,见到陈凌跟陈玉强两个过来,几个小年轻的就凑到跟前。

“富贵,也来补锅啊。”

“是啊,咋排了这么些人?”

“哈哈哈,这两年补锅匠来的不勤,谁家还没两个破锅旧壶?你瞧,这次来补锅匠年纪不大啊,今天算是让他挣到钱了。”

陈凌越过人群瞄了眼,补锅匠还真是年轻,以前大多都是上岁数的老汉,今天来的是年轻的两口子,坐在小马扎上,媳妇拉风箱,收锅、送锅,汉子就掌着火,敲敲打打,忙得不亦乐乎。

跟周围人闲说着话,等了一个来钟头,终于轮到陈凌了。

他把锅跟壶递过去后,只见那汉子把锅往三角铁的架子上反过来一套,跟着就是一阵敲打,像跟人把脉似的,铲除一些潜在的病根。

也就是找出快要朽坏的地方,再把这些不牢靠的地方敲出洞眼儿来,用铁水补上之后,增加锅的使用寿命。

这汉子虽年轻,技术却不算差。

没花二十分钟就给陈凌把两口锅补好了,随后用石棉垫子压一压,再用锉刀挫平,锅内用砂轮磨光,这就算搞定。

这样的补锅是按补丁的数量来给钱的,打一个补丁一毛钱,破洞太大有垫片的,要外加一两毛。

拢共也花不了一块钱,在老百姓看来,补锅比换新锅可划算多了。

“你这铝壶没法补了,要换底。”

“换吧。”

“单料?双料?”

“给我换双料的。”

换底比补锅还快呢,这样补完,也不过才花了不到两块钱。

“富贵,快过来,有好事儿找你。”

陈凌交了钱,正准备提了锅往家走,就看到王来顺乐呵呵的站在村口冲他招手。

“咋了五叔?”

“好事,大好事,县里传来口信儿,说有电视台的人要下来采访,报道灾后的情况哩,到时候你代表咱们村讲两句吧。”

“电视台要来?不是,这咋来咱们村了?论受灾重,也不轮不到咱们啊。”

“傻小子,你管他为啥来,来了灾后救助款就下来的快,总归不是坏事儿啊。”

“说的也是,不过五叔你换个人吧,我这哪会跟人讲话?”

“你少来,全村就你会跟外边人打交道,都跟市里领导处成兄弟了,你不上谁上?”

“你娃放心,不会亏待你的,过阵子叔还有好事等着你哩。”

“……”

陈凌顿时无语,要都是这样的好事,你老还是别来找我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