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为我们百姓着想的好官啊!”
“可不是吗?我早说林青天是天下第一的好官!”
“你们都错了!林青天不仅仅是好官,他更是咱们大明真正的贤相!”
……
这一项法令一经昭告天下,当即引发无数大明百姓和读书人的强烈拥护,很多人对林晧然更是冠予了“贤相”之名。
当然,乡绅无疑是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在早前的“刁民册”中,他们所藏匿的田产早已经登记,现在摊丁入亩会大大增加他们在杂税上的开支。
不过他们纵使有万般不甘,现在的林晧然的相位即不可动摇,亦手握着天下军权,谁都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情况似乎还可以乐观一些。大明朝廷近些年重水利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很多乡绅得益于水利建设所带来的丰收,亦不见得全都痛恨林晧然。
在摊丁入亩发布的当月,大明朝廷接着推出了影响更大的《金融法案》。
大明建国之初,朱元璋以强硬的手段打击民间的金银交易,却是想要打造了一个以大明宝钞为核心的货币体系。
只是大明宝钞并没有健康财政的支持,在初期宝钞体量较少且借助强权还可以勉强运行,但随着当政者疯狂发钞来解决财政开支问题,这个体系很快便崩溃了。
到了如今,大明宝钞几乎没有了流通属性,却是早已经被金银所取代,现行的杂税都是以白银为结算货币。
不过这里无疑埋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由于华夏没有自己的货币体系,却是无法调节本国的经济,且很且容易受到拥有大量金银的西方力量的冲击。
最为重要的是,华夏没有属于自己的货币体系,可能可以比肩西班牙的海上霸主,但无法真正影响全世界。
林晧然作为一个后世之人,却是知道金融的威力,更是知道在大航海时代中打造自己货币体系是多少的重要。
在内阁形成统一的意见后,他亲自前往坤宁宫游说陈太后,而后决定抛出属于大明的新官方货币——百历银元。
百历银元暂且仅发行一钱银元和一两银元两种面额,材质均采用纯银加入镍、铜铸造,单是实物的价值便已是不低。
有鉴于不受限制发行的大明宝钞信誉崩塌的教训,百历银元并不是由朝廷铸造和发行,而是交由联合钱庄所代为发行。
跟当年大明宝钞只发不回收完全不同,朝廷今后的税收只收取百历银元和联合银票,正式确立了百历银元和联合银票的官方货币地位。
普通百姓既可以用自己的碎银和铜钱到联合钱庄换得百历银元,亦可以用百历银元到联合钱庄进入兑换金银,却是保障了百历银元跟金银的兑换。
正是如此,联合钱庄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央行。
林晧然深知竞争才是发展的原动力,故而在《金融法案》中,亦是向民间放开了金融业。
朝廷除了继续打击高利贷外,允许民间建立以百历银元为主要货币的地方性银行,从而加强了百历银元的流动属性。
正是如此,在大明宝钞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之时,却是没有让白银成为官方货币,而是将官方货币的使命交给了联合钱庄。
当然,很多保守的土财主亦不会轻易认可百历银元和联合银票,他们很多人都选择将金银窑藏,到需要办什么大事才选择用金银换取联合钱庄的百历银元和联合银票。
只是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毕竟任何一种转变都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呈现着一种缓慢的大趋势。
随着这两项法令执行,而新的征税系统正式运转的时候,百姓很快便知道这两项法令的优劣。
底层百姓无疑是懂得精打细算的,却不管当权者吹得多么天花乱坠,但他们都牢牢地盯着一年的支出和留存。
尽管他们都知道林晧然是一个好相国,只是他们到联合钱庄换足百历银元而后到县衙缴纳杂税的时候,却是感觉一切都宛如是做梦一般。
很多百姓在缴完杂税之时,却是向书吏一再确认他们有没有算错,这是不是真是他们本年度仅需要交的杂税。
书吏原本还耐心地进行回答,最后实在是不耐烦了,只好站上书桌对着后面排队的百姓再度讲解起摊丁入亩。
一些智商比较低的百姓对着摊丁入亩还是有所不解,只是看到本县首富缴上一百个百历银元,这才恍然大悟起来。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咪咪,iiread安装最新版。】
敢情是有田的多缴,少田的少缴,无田的不用缴,大明朝廷这是在偏帮着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
当然,这亦是产生了一个负面的影响。以前大家都想着如何积攒更多的“祖产”,只是现在多田则要承担更多的杂税,却是让很多人选择望而却步了。
毕竟购买的田产仅靠耕种的话,起码十几年才能收回本钱,而现在又要多缴杂税,这无疑是加剧了田亩的成本。
正是如此,在《摊丁入亩》和《金融法案》推行不久,全国田亩的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下滑。
时间眨眼到了三月中旬,整个京城显得十分的热闹。
京城的百姓发现京城多了很多奇装异服的番邦人,这些番邦人对大明的商品极度好奇,同时还带着大量的奇珍异宝在这里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