邠州长武城,一支五百余人的部队毫无征兆地出现在城下。</p>
趁着城中小股静难军守兵反应不及,百余骑军迅速冲进城门,其余步卒紧随其后,很快控制住整座城。</p>
</p>
静难军守兵惊慌抵抗,被打伤十几人,又被团团包围后,果断选择弃械投降。</p>
朱秀没有为难他们,受伤的可以留下接受救治,其余人全都卸掉兵刃甲具,遣散出城。</p>
长武城落入彰义军掌控下。</p>
城门上高挂的两面旗帜,一面是汉军旗,一面是静难军旗。</p>
朱秀命人取下静难军旗,挂上彰义军旗,略低于汉军旗,两面大旗迎风猎猎飘舞。</p>
城门口和城中几条主街,还设置几处泾州移民咨询点,派遣几个操着邠州口音的老乡大声吆喝宣传。</p>
长武城虽然只是一座土筑小城,人口不多,且周边大部分都已经逃往泾州,但土城位置相对于泾州来说尤为重要,是保证阳晋川古河道安全的关键。</p>
陶文举和严平在河谷道入口一侧山脚下筑建的坞堡,规模太小,只能当做一个临时接纳安置点。</p>
保证移民通道安全,关键还要扼守住长武城。</p>
朱秀对于占据邠州土地没有兴趣,现在毕竟不是军阀混战的年代,贸然出兵攻占邻近藩镇州县,肆意扩大地盘,对于开封朝廷来说绝对不能容忍,事后承担的干系太大,无疑于自找麻烦。</p>
朱秀只想暂时将长武城掌控在手,保证河谷道移民的顺利进行,在邠州的军事行动到此为止。</p>
王守恩率军在永寿一带与赵思绾交战,朱秀可不想太过刺激他,要是真将他逼反了,引关中叛军转头来攻,那才叫得不偿失。</p>
城中一处大宅,朱秀与陶文举、严平、毕镇海、毕红玉等人会面。</p>
“拜见少使君!”</p>
一众人站在堂下,鞠身行礼。</p>
朱秀坐在上首,轻摇鸡毛扇,笑眯眯地道:“诸位辛苦了,都坐吧!”</p>
众人分坐两侧,朱秀清清嗓,说道:“陶文举和严平自入邠州以来,工作尽心尽责,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从邠州引入五千余户人口移居泾州,当记头功!”</p>
两人不自觉地挺直腰杆,面色微微泛红,难掩骄傲激动。</p>
“邠州迁移百姓的任务交由陶文举继续负责,严平率领两个指挥的兵马,驻守长武城和坞堡,维持两地秩序,防止有人破坏移民工作,同时也要保证百姓在转移过程中的安全。”朱秀吩咐道。</p>
严平忙抱拳道:“谨遵少使君之令!”</p>
陶文举谄笑道:“得益于少使君先见之明,而今关中混乱,各处关隘封锁,战乱四起,盐价和粮价飞涨,许多州县均出现盐荒、粮荒,唯独我泾州在少使君的英明主导下,积极囤粮采盐,粮价平稳,食盐更是免费向户籍百姓发放。</p>
单凭这两项,泾州就足以在四邻藩镇州县里脱颖而出,吸引大批百姓迁往定居。</p>
如今,不光邠州,宁州和京兆附近,乃至更远的坊州都有百姓不远千里赶来,想要迁移到泾州居住。</p>
乞活道里充斥天南海北的口音,百姓们憧憬泾州的美好生活....”</p>
朱秀也不打断,听着陶文举在那感慨似的一番吹捧,笑道:“乞活道又是何意?”</p>
严平刚要开口,陶文举又抢先道:“阳晋川河谷道连通邠州和泾州,乃是百姓迁移的必经之路。有的百姓流离失所而来,途径河谷道时受到军士官吏的照拂,对于他们来说,外州已经失去活路,唯有逃往泾州才能求得活命的机会。乞活道之名从百姓口中传出,久而久之,就成了河谷道的名称。”</p>
“原是如此。”朱秀动容地叹息一声,在强大的宣传攻势下,泾州仿佛成了关中百姓躲避战乱的净土。</p>
严平被抢了发言的机会,恼火地怒视陶文举一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