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重生明末当皇帝> 第188章:引爆经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章:引爆经济(2 / 2)

9000万元的工程,不仅仅是工地上的工钱。还直接带动了伐木、采石、制砖(瓦)、运输。各个行业的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活动,同样也刺激了经济。而大量的工人拿到了工钱之后,对各种商品又产生了需求。

北直隶的经济,很快就繁荣到几乎要爆炸的地步。

不管是农村还是乡镇,到处都是招工。北直隶的1500万人口根本就不够用。要知道修路方面,朱由校还投入了上千万元资金,而且是直接内帑拨款。

“招工。招工,到北直隶做工,每天工钱30文。”

“招工了。每天工钱30文了。”

在山东、河南、山西这三个和北直隶挨边的省份,经常能看到有人招工,全部都是去北直隶的。

再看看北直隶劳动市场。

一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刚走进劳动市场,马上就被一群人拉来扯去。

“小伙子。小伙子。就是你。去码头抗大包,每天40文干不干?干就直接跟我走。”一个装卸公司的招工人员喊道。

“抗大包多累,来我的烧砖厂,比抗大包轻松多了,35文一天。”

“你娘的别瞎忽悠,搬砖不累啊?”

此时的北直隶,苦力活的工钱上涨了很多,最低都上涨到了30文一天。实在是缺人,把一群商人都急上火了。

现在北直隶经济像是被引爆了一般。消费市场极为繁荣。加上关税形成了壁垒保护,让北直隶商人随便办个厂子就是坐等数钱的节奏。

基建在到处招工,商人同样也在到处招工。

普通妇女一天的工钱,也都上涨到了20文。在中国,女人干活也是很普遍的现象,毕竟对于社会底层来说,吃饱饭都是问题,女人不干活还能怎么办?

这样的工资水平,很快因为山东、山西、河南等省的农民工涌入北直隶而被稳定了下来,但是要降下去,却不是那么容易。其他省份吃不饱饭的农民,纷纷往北直隶涌来,很多还是拖家带口的前来北直隶。

这显然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北直隶人多了,粮食才卖得出去。粮食卖出去了,皇庄农户才还得起贷款。

显然这次皇庄的建设,是在花未来的钱。

如果经济出问题,那么银行就要倒闭。

而真正要让银行能收回这些贷款,重点在于涌入北直隶的人口都能持续的保持就业,这就必须依托于商品外销了。如果把北直隶形容成国中之国的话,那么就是出口量要多,要发展出口产业,要有足够的商品出口换取到银子,才能确保就业,否则经济秩序就会崩溃。

北直隶当前的外销产品还是不少的,钢铁制品、玻璃制品,还有食盐、煤炭,都是畅销的大宗商品。另外瓷器和纺织,则因为朱由校让内阁出台了外销补贴政策,在价格上获得了足够的竞争力。皇家控股的汉花、飘香、合香所推出的牙膏、洗发水、香胰子等产品也开始行销各省。

到了天启二年六月,朱由校把京营大量派遣到了北方各省,开始了大规模的私盐稽查活动。而北直隶的食盐,则以15文的价格,大量向其他省份销售。买一百斤也给盐引,买十万斤一样也给盐引,直接打破了盐引被少部分盐商所垄断的局面。

在北方各省中,除了陕西、甘肃因为有内陆盐产出外,在其他省份基本上都变成了北直隶官盐的市场。

山东、山西、河南、辽东,几乎清一色都是北直隶官盐,实在是京营抓私盐抓得十分严格,加上北直隶官盐价格降低,让私盐不是那么暴利,以至于只要被抓住一次,就是劳改到死的节奏,犯罪成本实在太高,贩卖私盐的人也就逐渐少了。

而海路卖出的北直隶官盐同样不少,对长江流域各省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未完待续。。)

ps:第二更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