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反对的声音</p>
格林斯潘+克林顿的时代,美国经济景气程度让人惊叹!格林斯潘式的财政手法就是敞开美联储的闸门,印刷机拼命的印刷着美圆,并且向市场提供货币。外国政府也被美圆晃花了眼睛,在黄金被妖魔化的时代,许多国家 央行开始抛售黄金,把美圆外汇当成似乎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战略储备存入国库。还有许多投资环境不太安全的国家,比如中东国家,用石油赚取美圆之后,绝大多数的利润都购买美国国债或者在美国进行投资。</p>
克林顿则是大肆强调高科技、网络的重要性,电子商务等等新的行业悄然的兴起。</p>
源源不断的货币提供着流通性,处处都是繁荣!</p>
华尔街此刻已经进入癫狂时期。八十年代末道琼斯指数突破3000点,被列入新闻头条,此刻道琼斯指数早就冲破5000点,融资金额在17万亿美圆左右,每天成交量近千亿美圆。并且在疯狂的气氛下未来继续朝1万点、2万点冲击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p>
比道琼斯指数表现更为夸张的则是纳斯达克,90年代之前,纳斯达克大多数时刻都在1000点以下徘徊。互联网时代来临后,纳斯达克迅速雄起2000点、3000点势如破竹。再向上涨几倍,基本上很少有人怀疑,这时候,许多上市当年就巨亏的公司照样股价如同火箭一样往上窜。不需要赢利,只需要画大饼告诉人们未来这家公司将有怎么样的美妙前景。然后,几百员工的小企业很快市值上百亿,众多有微薄利润的著名互联网企业则是早就破百亿,准备向500亿、1000亿的市值发起冲击。</p>
这时候,许多身无分文的家伙,捣鼓着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产品,到处奔波兜售,寻找伯乐。好让自己的产品可以被包装成一个公司,然后ipo上市,一夜间成为亿万富翁。并且,他们不断看到同样奔波的同行被人捧成新的亿万富豪,给自己打气别人可以,自己也行!他们充满了信心。</p>
总体而言,96年正是互联网经济辉煌的时期。只和和网络、高科技等比较流行的概念挂钩的公司,风险投资蜂拥而至纷纷给你塞钱,推搡这把你业绩报表做的漂亮一点火速送到纳斯达克或者其他的市场。</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