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我在最末的大明> 22,老爷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老爷枪(1 / 2)

 15世纪初,德意志出现直线式线膛枪。

15世纪末,意大利出现螺旋式线膛枪。

17世纪初,丹麦陆军最早装备线膛枪。

明国于17世纪初,由葡人进贡了一杆线膛枪。

崇祯没有重视,后来这杆枪被大顺军缴获,落在了刘宗敏手里。

这货一顿骚操作,炸膛了,大顺军从此对这种枪畏之如虎。

所以桂林驻防期间,葡人首领格拉瓦曾推荐了一杆线膛枪,结果李来亨选择了一把滑膛枪。

不过也有不怕死的,原主的三舅高明玉,从格拉瓦手里拿到了这杆枪。

后来高明玉战死,因为装填麻烦,弄不好还炸膛,再也没人愿意用了。

不过这杆枪相当精美,扔了实在可惜,姬蒿于是封存了起来。

李破虏带着一群中二,几乎将火器营的仓库翻了个底朝天。

终于在一个满是蜘蛛网的犄角旮旯里,掀开一层满是灰尘的苇席,终于找到了这杆枪。

大约有十年没人想起这杆吃灰的玩意了,一层厚厚的油纸,上面的桐油早已挥发干净。

还好枪管没有生锈。

啪地一声响。

燧石虽然打火失败,但枪机保存的还不错。

这得意于火器营严格的环境干燥措施。

李破虏用干净的布,小心地擦掉粘在上面的纸屑,再用粗布擦拭燧石和引火池。

啪地一声响,燧石击打砧板的同时,掀开引火池盖,数点火星落入引火池中。

质量相当不错。

枪托铭文,古德意志文,李破虏大致认识。

1602年,科隆,胡安·加西亚。

比李自成还大了三岁,真是一杆老爷爷枪了。

阿姆斯特丹,普利茅斯,巴塞罗那,里斯本,科隆。

“17世纪的大明,也免不了万国货的命运!”

“军工体系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交盆友是复读机式的全盘照搬,洋务运动只是搬来了技术,美其名中西合璧,最终成了中不中西不西的怪胎。”

“东亚文明这一套,本质上就不是为工业体系服务的。”

“哎,茅麓山真正的翻盘,任重而道远啊!”

李破虏无奈吐槽。

枪管内四条膛线。

他食指伸进去摸了摸。

有桐油的残渣,没有生锈的迹象。

这得感谢姬蒿高超的保存措施,当初往枪管里灌了桐油并蜡封。

角落里还有一个麻布包,里面有三枚铅弹,圆柱形,比枪口内径粗一些。

“两眼比见了小道姑还有光彩,破虏,这玩意可不能随便乱摸啊!”

“是啊是啊,当年咱大顺军第一大将刘宗敏,拿到这玩意也是像你一样两眼放光,结果他放了一枪,嗵,一只眼睛差点没了!”

到处翻找的一群中二,纷纷扔了手里的杂物,跑过来提醒。

一遇到火器,天天都是刘宗敏那点破事,狗头曹操二位,手舞足蹈还带着声音,将从老一辈闯军嘴里听来的故事,描绘的有鼻子有眼。

李破虏不耐烦:“刘宗敏懂个屁,几千斤火药在东京城下放烟花。同样的火药,杨秀清就将南京城墙掀上了天。”

“杨秀清是谁?”

狗头一脸懵逼,其他的中二少年也很疑惑。

李破虏回过神来:“一个烧炭的。”

烧炭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形象,一下子就跳入了这群中二的脑海中。

狗头相当惊异:“烧炭的比刘宗敏还厉害?”

李破虏随口道:“半斤八两吧!”

当年大顺军第一猛将,按说是孩儿军首领李来亨。

只是李来亨性格平和,不像刘宗敏那么跳脱,所以刘宗敏的名声就比李来亨要响亮,被誉为大顺第一猛将。

一个烧炭的能和刘宗敏并驾齐驱,着实让中二们震惊。

“烧炭的怎么会那么厉害?”

“刘宗敏当年还是打铁的呢。”

“爱,你说的有道理呀,闯王小时候还当过和尚呢。”

“朱重八也当过。”

“刘邦还是个小混混呢。”

“英雄不问出处,全都要穿秋裤。”

“秋裤是什么?”

“这得问老毛子。”

“老毛子又是什么?”……

这帮中二全是好奇宝宝,问题真特么多。

李破虏懒得理他们了,提着枪就走。

姬蒿黑有功精通火器,看李破虏找到了线膛枪,顿时就觉得这次射雕有谱了。

“这玩意虽然麻烦,但能打二里地远,威力惊人。”

“不错,不但打的远,而且奇准无比,当年广西浔州,高明玉三百步打死了一个总兵,三千多个二狗子不战而逃,着实了得!”

明代的一里,大约450米,二里就是900米,这和李破虏印象线膛枪的射程相吻合。

一步大约55至75厘米,三百步大约165至225米,这个距离对于弓箭和滑膛枪来说基本没有准头了,高明玉能在这个距离打死总兵,在明代也足以令人骄傲。

前世李破虏用老爷枪打猎,500米射杀过一头鹿。

海东青翼展惊人,张开翅膀表面积和一头鹿相差不大。

但海东青飞高400米,况且还在盘旋移动之中,垂直400米移动目标,李破虏没有把握。

他要试枪,了解这杆枪的性能。

枪管的口径大约19毫米,而三枚铅弹的直径大约20毫米。

装填时,双腿夹着枪管,一手扶住枪口,拇指和食指夹着铅弹,一手握着通条从枪口将铅弹硬捅进去。

这姿势像龙虾挖泥一般,相当吃腰力。

依靠铅金属的柔软延展性,顺着膛线挤进枪膛。

整个装填过程,即便是熟练的老枪,也需要2分钟。

如果装填过程中火药压不实,铅弹与黑火药之间就存在间隙,而这个间隙就会使黑火药的爆炸和铅弹的运动不同步,在铅弹的巨大惯性之下,枪膛就要承受黑火药全部的化学能。

这就是炸膛的主因。

所以装填麻烦还不安全,敢玩这种枪的人,都是亡命之徒。

尽管线膛枪在15世纪就已经发明出来,在射击距离和精准度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欧洲各国的丘八们都不愿用,17世纪丹麦陆军装备了一段时间,结果打死的自己人比敌人还多,最终也都换成了滑膛枪。

直到19世纪中期,装填的问题,才由四位法国人解决。

徳维勒,图温南,米涅和塔米基尔。

米涅的贡献在解决装填的问题上作用最大,所以这种子弹又叫米涅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