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又一年,是为光和四年(1年),六月盛夏,暑光接天,阵阵热浪袭来,这年开始,大汉四处旱灾连连,光南阳,就有无数良田干涸,颗粒无收,底层农民生活十分艰辛,一方面有天灾在前,一方面又有在后(朝廷连年征战西羌,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连年向农民加征税,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所以百姓对朝廷十分不满,而这,也为日后黄巾大起义埋下了祸根。(看啦又看手机版)
这一年,谢仁已十三岁,在古代已算是半个成人了。
三年来,谢仁自从拜了蔡邕为师之后,几乎每天都要向他请教一些兵法问题,日积月累,谢仁已把大部分兵法内容理解下来,并能较灵活运用,只是实战经验不足,有待提高,但这也不能阻挡谢仁对兵法的领会运用,而且,他老爸几乎每天都要监督他,完成当天的任务,谢仁对他老爸可谓是敬之远之啊
三年多的避难,蔡邕还是难逃劫数,灵帝几次党固蔡邕都逃过去了,但这次,他没那么幸运了,他终于被盯上了,而且,灵帝还下令要他回京,他一向是忠君报国,就算当朝皇帝昏庸,他也去死忠于他,真不知道是汉朝的大幸还是蔡邕的不幸
三年来,谢仁对蔡琰可谓是一往情深,而蔡邕和谢阔也有意撮合他俩,所以,在蔡邕临走之际,他把谢阔父子俩和蔡琰叫来于一室,对他们道:仁儿,琰儿,你俩的事情我和广原都知道,所以,我今天把你们叫到一起呢,是想问问你们,愿不愿意呢?蔡邕语重心长的看着他俩,又瞄一眼谢阔,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蔡邕不自己做主呢!是因为蔡邕虽说是有些迂腐,但这儿女婚姻大事,他还是尊重他俩意见的。
可能也有人会说,十三岁的孩子讨论婚姻大事,不是对牛弹琴吗?他们那么懂什么呢?殊不知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结婚,长孙皇后也不过是十四岁罢了,而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也不过只是十六岁罢了,在古代人因寿命较短,都比较早熟,所以十三岁谈婚论嫁不足为奇,而且,他们俩也只是先订婚而已,还没有那么快结呢?
当蔡邕问谢仁和蔡琰这话题的时候,谢仁和蔡琰互相扫一眼,只见蔡琰脸上闪过一道红晕,显得有些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