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尤其是律高一带,山势及其复杂,多处于未开垦的状态。
所以才有数百年后,李白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千古名句。
山道不通,往来者渐少,随之带来的便是贫穷和落后。
于世人眼中,神出鬼没,骁勇善战的南蛮夷人,便处于这般的生活环境之内。
刘釜最终确定的首处,便是距离律高县城以东二十里的賨人聚集地。
賨人,又称为寅人,板楯蛮。后者的称呼,几乎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而于《十六国春秋》载曰:“秦并天下,以为黔之中部,薄赋其人,口岁出钱四十,巴地之人谓赋为賨,故得此名。”
若说南中各蛮中,能歌善舞,最为骁勇者,当以賨人为主。
而实际上,南中,尤其律高一地的賨人,并非早先于此居住的,大体是十年前黄巾之乱时,迁居据此的一小部分。
大部分賨人,皆广泛分布在宕渠一带。
宕渠之名,便是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因賨人助之平定三秦有功,为优待賨人,遂将原宕渠道,更名为宕渠县。
居于此的賨人,因时间久远,自然而然的被称之为賨民。
史载三国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汉政权时,就因宕渠一地,包括賨人在内的各部夷人而大伤脑筋。最终还是如同刘釜建议的那般,采用迁移手段,才收到效果。
刘釜将定下的“夷人攻略”,率先放在賨人身上,并非是因为賨人过去数岁,在律高一带的县乡之地,有过袭扰的原因。恰是因为賨人在律高的落脚时间短,加之部族概念深厚,于南中大族几无联系。更因之到来,占据了土地和资源,南中的其他夷部,视之敌人也不为过。
总体来说,和南中的賨民,关系相对最为亲近的,反而是本地官寺。
而居于此的賨民,根据与山林中交往的过老向导估算,少说有两百之众,且按照賨人的传统,皆建立着高舍,群聚之。
……
林间陡峭的山道上,堆满了厚厚的落叶。
数道沙沙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响来。
本留在几块的裸露的大石头上修整的刘釜等一行十六人,当即站起,拨开了手中武器。
马虎凭着艺高人胆大,不需刘釜吩咐,带着孙安等二人,当先往前寻去。
不一会儿,便听之那如惊雷般的大嗓门道:“小郎君,还有诸位勿慌,是陈亭长等人归来了!”
闻之是陈斤带着前去探路的几名亭卒回来,众人皆松了口气。
无奈,因踏入山林的第一日就遇到了几个拿着竹矛的夷人偷袭,后弄得刘釜一行人,于山中的休息或是行路,都要变得小心翼翼。
而至今日,这已经是刘釜踏入这片山林的第四日,也是从滇池出发的第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