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宋不怂> 二十四、魔幻的逃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十四、魔幻的逃亡(2 / 2)

“原来是他们呀!”两学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咱就不怕他们了。”

“哦?”李申之微微惊讶,“此话怎讲?”

难道这两个自己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同窗,还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其中一个学子说道:“申之莫要忘记,咱们这学堂有一副对联,叫: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他们那几个鹰犬,奈何不得咱们。”

有发头陀寺,指的是学堂条件清苦,比和尚庙都寡淡。这些学子们在学堂读书,就像有头发的和尚在庙里修行一样。

无官御史台,指的是学子们可以参与朝政,抨击政策和官员,虽然没有官职,但是说起话来比御史更不留情面。

自从东汉开始,太学的学生们便积极地参政议政,甚至时不时地组织游行抗议,有时甚至可以影响朝局的走势。这一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国子监,再到五四。

就在不久前的宋朝,就有个叫陈东的太学生组织了数次规模空前的活动。宣和七年(1125年)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等“六贼”;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上书罢黄潜善、汪伯彦,说“欲复中原以定大计,非李纲不可”,一时之间相应者数万人;另一个叫欧阳澈的人上书指斥赵构“宫禁宠乐”;赵构一怒之下斩了陈东和欧阳澈两个人。

冲动之后的赵构很后悔,第二年便给陈东和欧阳澈平反,并且给他们二人的子弟恩萌官职。

殊不知,在赵构内心的深处,恨透了这两个人。是他们让赵构“圣贤明君”的职业生涯有了污点。

这才是赵构迟迟不愿重新组建太学的根本原因。

什么钱不钱的,全是借口。

李申之很懊恼,为什么没有多记住几个同学的名字,也不至于现在还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对方:“兄台大义,申之心领了。若是有官府之人来找我,还望兄台帮忙遮掩一二。”

那学子道:“李公为朝廷力挽狂澜,那才是我辈楷模。公子在府学门口对我等的教诲(不知为什么,林则徐的那首诗会被屏蔽成小星星),同样发人深省。

“我范成大仰慕公子的为人,甘愿赴汤蹈火。”

“范成大!”李申之眼前一亮,激动地握住了这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的双手。

“李申之!”范成大与他四手紧紧握在一起,上下使劲地摇了摇。

“名高岂是孤臣愿,身退聊开壮士颜。范兄,共勉!”李申之是真的激动,南宋四大诗人已经收集两人了,不知道集齐四人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效果。

“好一个身退聊开壮士颜!与君共勉!”

范成大的老家在苏州,父亲范雩在秘书省任六品官,母亲是北宋名臣、大书法家蔡襄的孙女,北宋名臣文彦博的外孙女。

传到他这一代虽然不如祖辈荣耀,毕竟底子还在,家境还算不错。

“申之且安心在此处待着,大理寺的人一时半会不会找到府学来。那帮人一个比一个懒,上峰的命令是查抄李府,那么李府之外的地方绝不会多看一眼,更不用说大老远跑到府学来抓人。至于临安府衙的衙役,他们压根就进不了府学的大门。”范成大胸有成竹地分析道。

现实实在太魔幻。

我知道你在逃,我知道你知道我在逃。我知道你要抓我,我知道你知道我要抓你。我知道你藏在哪,我知道你知道我藏在哪。我在想办法自救,我知道你没办法自救,乖乖等死吧。

也不知是谁开了上帝视角,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抓老鼠的猫。

李申之跟秦桧之间的角逐,像极了相隔咫尺的麋鹿与狮子,猎杀一触即发,却又谁都没动。

李申之说道:“既然话都说开了,我也不瞒着诸位。我李家有今日,其实是得罪了秦桧。临安知府俞俟是秦桧的人,大理寺也是秦桧的人,他们一定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之所以现在没来临安府学找我,恐怕是想我已经是瓮中之鳖,抓我不急于这一时。”

“嘶……”这就有点难办了。

范成大面露愁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