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商途漫漫> 第49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9章(1 / 2)

 商途漫漫章</p>

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海军部的规定,除了潜艇最高指挥官必须认真填写航海日志外,副艇长也有记日记的责任。相对而言,副艇长的日志记的一般是一些艇内的小事,或其他一些不适宜以正规航海日志记载的事情,比如潜艇各军人生的一些小事、对上级命令的执行情况、相关一些猜测、担心以及军官之间的一些非正式讨论等等。</p>

这日记与艇长的航海日志相互佐证,以利于今后分析战斗和航行情况。</p>

可以说这本日记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是了解银鲨鱼号潜艇不可多得的资料,研究价值非常高。</p>

最后还是吴海看专家的热情与收入不成正比,根据协议上的报酬约定再多给了这个专家一万澳元,让这个家伙高高兴兴的走了。</p>

根据欧阳展的安排,马骥和吴海将他们的网站定位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中生的奇闻趣事和失踪船舶、飞机等事件。如德**队在沙漠中被红蚂蚁吃掉一个连、日本军在南亚丛林中被鳄鱼吃掉一千多精壮士兵的事件。失踪的船舶、飞机就更多了。</p>

马骥还从其他网站复制了很多图片和文章过来。</p>

当然,这些文字都是一个幌子,是为了掩盖他们的真实意图,为他们下一步抛出一些做准备。也是为了更好的吸引更多的网民。</p>

在澳大利亚申请公司非常简单。只要用身份卡或护照到当的税务局进行登记就可,不要任何手续费。只有当申请准备上市的股份公司时才需要出示二万澳元的银行存款证据。</p>

这些都是欧阳展出面做的,公司取名为金海豚网络技术公司。公司登记之后就是购买网站所需的服务器、终端和一些相应的软件。他们将主机放在一家大的网络公司进行托管。</p>

之后就是叶华和吴海商量版面,吴海编制程序,马骥撰写文章,通过他们近一个月的努力网站就做得有模有样了,可谓图文并茂,只可惜读者不多,一天也就几百人上来查看。</p>

但欧阳展等人并不急。因为他们还没有把手里的秘密泄露一点点。马骥在完成网站的日常更新任务后,把自己的主要心思都用在研究那本捞上来的书上。</p>

按欧阳展的要求,马骥要把书上的这些秘密资料与其他资料有机的揉合在一起。比如从水里捞起来的日记本上写有银鲨鱼号潜艇接受了在帕劳附近伏击日本舰队的命令,记载了银鲨鱼遵命潜行到了离帕劳附近的海域过程,以及记载了在友邻部队二艘潜艇暴露的情况下趁日军全力对付那二艘,用二枚鱼雷击沉日本驱逐舰一艘的过程。里面有战斗的点的经度和纬度。也有战斗时间和艇长布的命令等等。</p>

根据副艇长日记本上的这些记录,马骥要从美国和日本公开的资料里寻找这些记录的证明材料。并以日记本上的材料为权威依据,用专家的口吻指出现在那些公开资料的错误,从而慢慢引起更多方面的注意。</p>

通过马骥的研究,他还真的现美国现有公开资料存在很多的错误。例如美国海军部网站上公布给银鲨鱼号潜艇的指令是:潜行到日军舰队的航线上,相机侦察日本航母舰队的情况。指令并没有下达具体的作战任务,更没有要潜艇进攻日军舰队的命令。公布的内容里说银鲨鱼号潜艇在此次主动起的战斗中击沉日军驱逐舰是全体官兵积极参战的结果。</p>

实际上,当时海军部给银鲨鱼号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攻击该海域的日本“飞鹰”号航母编队,以推迟日本军进攻新几里亚岛的时间。为美、澳联军在新几里亚岛上的防御争取更多的时间。</p>

据副艇长的日记记载,在收到命令后,银鲨鱼号潜艇还向上级进行了申诉,说现在潜艇的官兵因连续战斗而十分疲劳,急需休整,而且让潜艇冲进航母编队防御圈进行攻击无但海军部指令银鲨鱼号潜艇必须按原指令进行攻击。接受这道命令的还有其他二艘潜艇,战斗之后,唯一逃出生天的银鲨鱼号潜艇还受到了海军部的批评。</p>

欧阳展、马骥等人商量后,马骥就用“海底战士”的笔名写了一篇《死人无法阻止活人撒谎》的文章表在网站</p>

文章开始贴出的第一天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很多人还跟帖说网站是哗众取宠。为了骗点击而写出的臆测文章。有的甚至说是作者对美国的海军部不满,想乘机诬陷美军海军部草菅人命。盲目下令。</p>

但到第二天有一个老海军战士跟帖说“海底战士”说的是真的。虽然他不知道电文命令是什么,但他清楚的记得他的长官就是命令他们不顾一切的进攻日航母编队。以前他以为是自己潜艇的长官心血来潮,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是来自更上级命令的结果。</p>

这个老兵还在帖子里说要号召那些死难者的家属出来向政府为死难者讨一个公道回来:他们本来不会死的,就是因为海军部的错误命令而送了命。</p>

其实,现在的海军部并没有多大的责任,战场上有时是要牺牲局部利益以换取全局胜利的,而且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有责任也是那时候的军官们承担责任。果这个跟贴的人是普通人,也许没人注意,他恰恰是一个被击沉的美军潜艇上幸存下来,并被日本俘虏战后回国的海军士兵。</p>

这事之所以闹大。更得益于或主要得益于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美国记者。</p>

那个记者读到马骥的文章和那个老兵的跟帖后,出于好奇的心理去海军部证实这件事情。值班军官当即斥责这是有些人想出风头想骗点击而已。信誓旦旦的保证当时的海军部绝对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相当于自杀的决定。</p>

于是这个记者就把海军部值班军官的回答贴在了马骥文章的后面。</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