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统一的命名法则下,各文明都使用各自的语言来描述50个“星区”,但由于星区的排布顺序相同,所以文献资料相互翻译时也不会有问题。</p>
在人类的命名体系中,使用大写的英文字母和写的希腊字母作为星区代号,顺序为:A,B,C,D……X,Y,Z,α,β,γ,δ……χ,ψ,ω(星区共计50个,恰好是英文字母和希腊字母数量之和)</p>
</p>
因此,本作中才有了类似“S119”这样的恒星,以及相关恒星系统(行星系)的名称。</p>
S119即S星区第119号恒星。</p>
另外,对于银河系外其他星系的恒星命名,则采用“星系名”+“星区名”+“序号”的方式,同样依据类似银河系的划分方法,将已探知的星系划分为50星区,然后命名各恒星。</p>
简单来,这套命名法则,就是将目前真正的天文学上以地球为中心,建立在平面或“天球”投影上的命名方法演变为以银河系立体模型为基础的立体命名法。</p>
至于为什么划分为50星区……在我的设定中,因为银河系内出现的第一个实现超光速旅行,步入大宇航时代的行星文明,他们所用的基本数制为五十进制,而诞生于该文明的第一份银河系立体全图便是将银河系划分为五十星区的,此后逐渐被其他文明所接受,成为通则。</p>
(这大概就像使用十进制的我们,用0~9这十个数字来组成电话号码一样,只是个想当然的做法罢了,没什么道理好讲的,不用深究……嗯,就是这样)</p>
PS一下:因为在输入法里打希腊字母很麻烦,所以本书中尽量不出现γ以后的星区,多数可能都会是大写英文字母命名的。无他,仅仅是偷个懒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