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门外的战场上鼓声隆隆,号角很有节奏感的一长一短呜咽,这不完全是进攻的信号,更是历代战场上一曲恢弘的战歌,在辽阔的神州大地上,唱出了大汉民族在国家危难之时最后的咆哮。叶三仿佛感觉到了祖先创造的辉煌文明,博大的胸怀,对故土的无数颂歌。</p>
庞大的方阵前方,步军将几丈长的戳马枪放平,在旗帜的挥舞中,数万人马开始向前缓缓移动。脚步声和盔甲的碰撞声虽然极其凌乱,却很壮观,这也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所特有的乐章。明军主力方阵在前进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雁翎战阵,两翼在前,中军在后,稳步前进。</p>
相对在左安门堵截明军的那股瓦刺军队,明军在人数上有绝对优势,数倍于敌兵。瓦刺阵营被徐连胜冲破以后,队伍十分混乱,很快瓦刺主力开始向明军右翼移动。叶三下令左翼石彪所部发动攻击,死咬住瓦刺主力后方。这时,瓦刺前锋与右翼杨洪的宣府战兵短兵相接,拼杀起来,左翼石彪这次没有退缩。带领人马如决堤的洪水一般急速扑进战场。又有徐连胜的骑兵穿插在瓦刺敌军的腹地。瓦刺主力被拦腰斩残,乱成一片。</p>
叶三瞪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前方战场上的局势发展,众军已经冲到了京师城墙下,战场就在城墙外面不足两里地的地方,方圆有几百丈的范围内。浓烟滚滚,乌黑的盔甲在阳光下闪烁,除了那些五颜六色的旗帜和横飞的鲜血,人们满眼都是黑色和灰色。城墙上那些巍峨的城楼,就像平地上突起的高山,见证着这场勇敢与怯弱,贪婪与愤怒。</p>
双方混战了一个多时辰,死伤惨重,尸横遍野。远处永定门的城门里又涌出大股骑兵,很明显是瓦刺的援军出城了。这时明军已经占据了左安门外的一大片地方,交战的瓦刺主力被挤压到了左安门西面,靠近永定门那边。叶三当即做出判断,现在不需要贪图完全击溃瓦刺援军,只需要占据左安门外,又有城楼上胡美玉所部策应,便可以完全控制住左安门。他顾不得多想,当即下令中军用战车围成车阵,扎住阵脚,又命石彪和杨洪所部以车阵为中心采取行动。这样一番布置后,组成了一副积极防御的态势。</p>
没过多久,瓦刺援军赶到战场,与交战的瓦刺敌兵合兵一处,分成几股,从几个地方冲击明军控制的区域。中军车炮不断地咆哮着,在将军炮的掩护下,明军各部勇猛杀敌,打退了瓦刺多次进攻。因为弓箭和火铳射程有限,在这样宽阔的战场上运动作战,影响战局最大的还是肉搏,但是火炮的射程远,而军队的分布又密,无疑火炮的作用非常大。明军这两支勤王军队都是来自北疆九边的军队,肉搏虽然比不上凶狠的瓦刺骑兵,但也不全是孬种,肉搏起来双方互有死伤,难分胜负。瓦刺骑兵几次冲锋不能奏效,于是改变了攻击策略,以重骑兵为前锋,调动重兵冲击右翼杨洪所部,两军接敌杀了许久,杨洪的军队不敌,绕着中军车阵边打边跑,转战几百丈的距离。叶三目睹战局的变化,下令徐连胜的骑兵侧击瓦刺,形成瓦刺两面受敌,攻击又没能奏效,向西撤出了两里地休整。</p>
到了下午,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已经拼杀了大半天,体力消耗极大,都是又饥又渴,疲惫不堪。战场上留下一万多具尸体,还有没死透的战兵在哀嚎,断枪残旗瘫痪的战车点缀着血战后残酷的战场,硝烟缭绕更使整个战场说不出的萧杀。</p>
夜幕降临的时候,光线暗淡了下去,瓦刺骑兵从战场上撤走了,一天的交战厮杀总算告一段落。众将集合了部队,纷纷到中军来见叶三,等待安排。今日之战,虽然没有歼灭任何一支瓦刺军队,但叶三达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所以这一仗,叶三是战胜了。</p>
“启禀军门,胡将军派人联络,约定半个时辰之后打开左安门,请我军进城休整。”</p>
叶三听了哨骑的禀报,随即下令诸将集合兵马准备进城,只留下一哨人马打扫战场,救治还能活命的伤兵,遇到瓦刺伤兵全部杀掉,不留活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