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赵福金,赵琳,章斌元加上陈嘉五个人是必须要去京都奔丧的,他们现在出发,连国丧期都过了才能赶到京都。
其他人通通留在幽州,部队交给荀程带领,自己则带着三千亲卫队,加上岳飞的五千骑兵赶赴京城。
无论如何,必须要把赵榛扶上皇位,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岔子。
为了赶时间,陈嘉带着三千亲卫骑马先期赶往京都,岳飞带着骑兵保护福王他们,沿着运河坐船去。
一路不惜马力赶路,终于在第四天看到了汴梁的城郭。
兵部先期得到消息,已经派人安排部队驻地,陈嘉带着二百亲卫直奔皇宫。
郑皇后得知陈嘉赶到,心头大石才落地。从皇帝驾崩到今天,整整七天,郑皇后无时无刻不提心吊胆。
虽说有了先帝遗诏,朝堂大臣对赵榛登基毫无疑义,但是对郑皇后垂帘听政却分歧很大,这就让她开始坐立不安了。
官家国丧期也定了三日,所以陈嘉进皇宫的时候,朝堂已经恢复正常秩序甚至新皇登基仪式也都举行过了。
特么登基了?这么快?
不但登基了,还取名宋孝宗,年号嘉兴。
当他得知上午朝堂众臣祭拜先帝,下午就举行了新皇登基仪式的时候,陈嘉彻底懵圈了。
怎么和前世规矩差异那么大呢?询问了才知道,因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就这句话,历代皇帝都是这么干的。
更加离谱的事情是,陈嘉又又又升官了。
这次是新皇下旨,好好把朝堂里的官员升了个遍。反正宋朝官职分别由差遣、本官阶、散官阶、勋官、爵位,贴职等组成,无论怎么升,总有一款适合你。
陈嘉的官职升的比较厉害,同签枢密院事,河东路,河北东西两路,京都东西两路五路经略置制大使,武威军节度使,怀德军节度使,开国冠军侯,正二品太子少保。
等于京都以北,除了谭稹控制的区域,全都是归陈嘉管,陈嘉麾下军队从三十多万膨胀到四十万,俨然成为大宋第一军事力量。
陈嘉没有丝毫开心,三十万部队已经猜忌成那样了,恨不得自己与赵桓同归于尽。现在倒好,四十万了,那还不时时刻刻准备一杯毒酒?或者五百刀斧手两厢埋伏?
陈嘉甚至听到了死神来临的脚步声。
有人提议郑皇后垂帘听政,但是反对的人更多。他们的态度很明确,郑皇后不是官家亲生母亲,所以不适合垂帘听政。鉴于皇帝年幼,所以应该让一位亲王摄政。
朝堂三十六位大臣联名举荐福王,理由是福王德高望重,素有贤名,况且还是先帝的一母同胞。
也有人提名简王的,不过声音弱小,很快就被淹没了。
秦桧和范宗尹上蹿下跳很积极,他们都赞同福王监国,宋炳忠人微言轻,无人问询他的意见。
执宰王璞一言不发,跟朝堂木偶似的,既不支持郑皇后,也不反对福王。
支持郑皇后的也不少,吕颐浩为首,也有二三十个大臣支持。
陈嘉怎么听怎么别扭,这里面若不是有阴谋,他陈嘉名字倒过来写。
这叫啥?捧杀?还是一桃杀三士?
早朝时分,大家在人群中看到了陈嘉,他的到来引起一阵骚动,包括执宰王相也为之侧目,可见陈嘉现在有多炙手可热。
分别不过几个月,王璞仿佛又苍老了一些。身为大宋执宰,肩上的担子本来就重,何况又遇到官家驾崩,新皇登基的事情,诸多事情事事关心,还要应对朝堂暗中潮涌,怎能不累?
殿上皇位上,赵榛戴着通天冠,穿着黑纱袍,里衬是白色的,而不是日常的红色。
衣服有点大,显然是匆匆赶制出来的,有一点点不合体。
王璞出班环顾大殿,板着脸缓缓道:“国事繁多,监国之事不能再拖了。希望今日廷议把这件事情定下来。”
吕颐浩当即出班,“臣吕颐浩赞同郑皇太后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唉,这在后世就是个贬义词,是国家民族走向衰败的开端。